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992/C
国际标准刊号:1008-4002
主办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政工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以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理论、青少年热点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年工作为主。是一本具有自身突出特长,体现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刊物。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1年度北京市一级优秀社科期刊

  20021年度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设有“理论专题”、“青少年研究”、“高校德育”、“调查研究”、“教育与管理”、“文史哲苑”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论青年社会学的发展进程 沈杰,Shen Jie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社会价值论 毛俊,Mao Jun

  污名与自我污名:大学生身份表达与实践的二重性分析 安超,An Chao

  抵抗、亚文化、表演:青年“穷游”现象的文化解读 姜兰花,Jiang Lan-hua

  家长群体对青少年网络游戏使用的认知与管理行为——一项基于全国调查的实证报告 刘德寰,李雪莲,肖轶,彭雪松,Liu De-huan,Li Xue-lian,Xiao Yi,Peng Xue-song

  新媒体对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赵英民,Zhao Ying-min

  网络民粹主义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丁小文,Ding Xiao-wen

  外来务工子女社会融合:新发展主义视野下的积极发展 方巍,王仰玲,王琳,Fang Wei,Wang Yang-ling,Wang Lin

  经济新常态下软实力引领青少年健康发展 宋国力,Song Guo-li

  首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问题探析 缪琦,Miu Qi

  当代青年主体意识错位及其社会适应机制的构建——一项基于90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侯万锋,Hou Wan-feng

  高校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及内容和途径研究 陈光军,Chen Guang-jun

  高职学生眼中的中国梦和美国梦调查 韩凤荣,Han Feng-rong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 李艺炜,Li Yi-wei

  基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引导研究 罗佳,Luo Jia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当前大学毕业生思想动态

  摘 要:大学毕业生由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当他们进入这个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矛盾,这种思想状态,即成为他们进步和发展的阻力,又成为他们成熟和成长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多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了解,重点分析了产生大学毕业生思想波动的原因、思想动态的类型以及改善思想状态的措施,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职场维权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生,思想,矛盾,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维权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可以走出学校的窠臼,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即兴奋又怅惘,即留恋学校生活的无忧无虑,向往社会生活的欣欣向荣,又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患得患失。这是大学毕业生普遍的心态。对于思想准备充分,工作已经定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思想上的波动还算少一些;对于那些还奔波于求职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或者说对自己的未来还比较模糊的毕业生来说,大学毕业就是新挑战的开始。但整体来说,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大,思想波动大,想法复杂,进退维谷。可以说,他们是“矛盾人”“边际人”的化身。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提升青少年道德决策能力的可行性、方法路径与伦理困境————作者:周斌;

摘要:人工智能对道德决策要素的数据分析和算法推理,从横向和纵向的立体视角出发,为青少年道德决策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支持,能够根据青少年成长经历、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心理和兴趣偏好,帮助他们在综合分析道德原则、价值立场、道德案例以及社会影响等要素的基础上,做出与人类价值观相符的道德决策建议。人工智能主要通过道德决策树、情景模拟技术、伦理对话系统以及风险反馈机制等道德决策辅助工具,帮助青少年进行道德决策训练。...

基于数字画像技术的高职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作者:杨彦如;周岚;

摘要:数字画像技术作为一种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教育工具,为高职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无限可能。本研究以数字画像技术在高职生个性化学习场景中的实践应用为核心议题,重点探索其可行的实施路径,力求化解高职教育中“统一教学模式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研究从政策驱动、现实困境及技术潜力三方面阐述研究的起因,强调该技术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满足高职生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工具。从数字画像技术的核心内涵、技术架构与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作者:郑晴晴;

摘要:精神生活是于人而言更具本质意义的生活形式。从理解精神生活的价值、树立精神生活的意识、拓展精神生活的实践、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四个维度,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理论内涵。在“两个大局”交织的特殊现代性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主要受到精神生活的物化倾向、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场域平台的配合欠缺、发展机制存在不健全的影响。应当采取内外并举的实践路径,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

王振波作品————作者:王振波;

摘要:<正>~

二次悬浮:返乡低学历青年的发展困境和路径复归————作者:王琼琼;

摘要:在社会结构的多元构成中,每一类群体均应被赋予可见性,以确保其在社会叙事中的充分代表性和参与度。返乡低学历青年作为乡村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再就业和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年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发现,城乡关系与代际差异背景下,返乡低学历青年进则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实现发展,退则无法在乡村或县域获得归属,在就业、生活和心态层面呈现出个体就业结构性悬浮、社会关系空间性断裂以及城乡场域双重祛魅的“二次悬...

数智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路径研究——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作者:倪秋莹;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当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面临学段衔接断层、需求供给错位、技术赋能低效及制度建设分裂等核心挑战。本研究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探索数智技术赋能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创新路径,提出三大系统性实施路径:其一,构建“需求驱动—动态适配”的智能供给体系,依托跨学段需求感知网络与螺旋式资源生态,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分层内容适配与资源精准推荐,破解供需错位问题,贯通学段衔接;...

抗战初期党的青年动员工作述论——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为中心的考察————作者:董海军;何澂;

摘要: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的青年动员工作多由外围组织进行。全面抗战前夕,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最高青年组织应运而生,该组织也是党改造共产主义青年团、对青年予以管理和教育的群众性外围组织。其对青年群众的组织动员功能主要体现在立足青训班实行军政理论教育动员、聚焦战地工作服务团做优战地实践动员、围绕农村地区开展救亡动员、依托期刊推动文化动员、组建剧团进行娱乐动员等方面...

抗战动员与组织技术:晋西北根据地农村青年的政治社会化(1937-1945)————作者:王娟;孙霞;

摘要:全面抗战初期,晋西北根据地青年组织资源匮乏、组织意识薄弱、青年干部组织手段缺失,导致组织工作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迎难而上,通过外在制度保障,内在思想动员,建立和巩固青年组织。青联在群众运动中注重满足青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利益诉求,建立文化娱乐辅助性青年组织,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技术吸纳青年加入。同时,经过中共的努力探索,青年组织的形态不断优化调整,独立性和统一性矛盾也得到合理解决。有组织的共同行动,提高...

青年热衷于“网红打卡”的现象表征、成因分析及策略引导————作者:杜松;

摘要:在数字时代,“网红打卡”已演变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实践形态,呈现出周期性迭代、空间重构、符号消费等现象表征。这些现象既植根于技术与商业协同驱动的产业逻辑,也映射出青年群体在现代社会转型中面临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困境。青年群体借助媒介技术和商业逻辑的引导,通过空间实践构建出满足自我需要的“网红打卡”场域,推动了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网红打卡现象的兴衰演变是社会结构与个体需求、空间生产与媒介传播、技术发...

论习近平青年观的原创性贡献————作者:张贝贝;

摘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青年观赋予了青年担当重任的深刻科学内涵,将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阐释为青年争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面对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时代,习近平青年观系统概括了青年适应互联网的内在要求。在增强青年斗争精神基础上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同时利用互联网之势推进网络强国目标的实现。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习近平青年观全面阐释了共青团改革以密切联系服务青年为目标的现实任务,推进共青团从严...

抗日救亡视域下党领导青年运动的规律认识及实践启示——基于《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思考————作者:赛俊彦;

摘要:在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青年群体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功能,科学分析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明确提出青年运动应服务于民族解放和国家存亡这一中心任务。以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为核心理论依据,党的青年工作通过理论教育强化思想引领,通过组织建设完善动员体系,通过实践教育增强青年参与感与责任感,成功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这一历史经验表明,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是青年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完善国内家庭收养孤残儿童制度研究————作者:许莲丽;

摘要:孤残儿童收养制度是体现全社会仁爱之心、关爱之情,保障孤残儿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抓取大数据进行孤残儿童收养整体画像,梳理典型个案进行深入质性剖析,发现国内家庭收养孤残儿童总量偏少、个案意义重大以及极端事件破坏力强的基本现状。探究国内家庭收养孤残儿童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包括:收养制度重实质条件轻程序规范,《民法典》仅依靠私法规范,难以满足孤残儿童收养制度需要私法、社会法、公法等多部门法...

体制内外的工作美学博弈:考编青年的“编外”就业风险认知研究————作者:韩敏;来平平;杜文杰;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加快,激发了大批青年“下海”。而如今青年职业选择却高度集中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有编制的岗位,导致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招工难题。过去40年里,青年的职业选择在“下海”与“上岸”之间来回转变,但不变的是,受消费文化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的青年还是在当代选择“上岸”的青年,都是在追寻“有趣的”“自由的”,即符合“工作美学”的工作。当代考编...

国内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阶段、热点主题、演进趋势及展望————作者:闫金山;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关于留守儿童教育主题的研究成果丰硕。这种情形下,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对于今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持续跟进及政策实践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OOC/VOSviewer文献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逐步回落三个阶段;研究热点聚焦于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教育支...

近三十年新职业青年研究的热点议题与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图谱分析————作者:冯英子;黎心韵;

摘要:以1993—2024年200篇CNKI期刊检索中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CiteSpace进行数据转换与初步分析,接着运用VOS viewer的关键词共现聚类进行可视化解读,对关键词涌现进行阐释,再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新职业青年进行主题领域的追踪与挖掘,勾勒出新职业青年研究的热点议题与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我国新职业青年研究经历了对其阶层涌现的合理性讨论、就业质量与政治参与、社会融入与劳动过程的...

国内外NEET青年研究:热点、演进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作者:蒋凌;董志荣;陈超男;

摘要:本研究纳入2000—2024年中国知网261篇、Web of Science 275篇NEET青年相关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1)国内外发文量呈剪刀差逆转,这和中国政策及世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2)NEET青年人群特点上,国内多聚焦大学生、啃老族和闲散青年,国外则关注失学失业青年;(3)NEET青年身份成因上,国内NEET青年身份形成主要和教育就业政策不同步...

向死而生:社交媒体的情感共振与“复活”再造——基于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考察————作者:何加辉;姜淑萍;

摘要:“社会性死亡”一词在逐渐被大众熟知的过程中,内涵与外延已发生偏移,但社死事件的社会本质与无法言说之间矛盾却一以贯之。本文基于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采用线上观察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从个人、社群、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实现从现实社会的“社死”到媒介社群的“复活”。个人有“被看见”的情感需求与提供参照的价值坐标;在算法的勾连与区隔下,形成弱关系的精神家园与舞台展演式的趣缘空间;“社会...

“脆皮大学生”的群像特征、成因分析及引导策略————作者:黄启维;罗恒锋;

摘要:“脆皮大学生”从网络热词发展为大学生群体新标签,反映出当下青年流行文化和大学生现实处境。身体、心理、思想与行为的易“脆”是“脆皮大学生”的主要特征。网络“自嘲”引发的自我宣泄、高校健康教育的缺失、“梗”文化的流行传播和“当下主义”的侵袭蔓延共同构成了“脆皮大学生”的现实成因。为此,要理性对待“脆皮大学生”现象,从提升健康素养、疏解心理困惑、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武装大脑等方面进行正确教育引导,帮助大学...

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驱动要素、困境图景与路向建构————作者:桂泽堃;郝娜;

摘要:高校青年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驱动要素看,实践实训是青年参与的“主渠道”,“互联网+”是青年参与的“新动力”,需求导向是青年参与的“金钥匙”,校地合作是青年参与的“催化剂”。然而,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全面振兴在对接评价、城乡差距、文化融合、情感激励、实践转化、成果巩固等方面亦存在现实挑战。为此,应优化方式,拓宽青年参与的“平台性载体”;拓展场域,塑造青年参与的“友好型乡村”;交融文化...

初中生生命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作者:杜可欣;

摘要:为考察初中生生命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873名初中生为被试,使用《初中生生命价值观正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生命价值观(M=116.34)、心理韧性(M=96.75)和主观幸福感(M=36.48)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学校类型等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