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3-1214/R
国际标准刊号:1005-3611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查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医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重庆中草药研究中药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期刊征稿,创刊于1993年,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目前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C)、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库同时收录,显示本刊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均有显著提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还被多种权威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美国的PsychologicalAbstract,PsychoINFO等。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主要面向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他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等)工作人员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是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理论与综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稿件要求

  请在“下载专区”下载本刊稿约,对照《稿约》评估您的论文是否符合本刊内容要求和征稿方向。决定投稿本刊后,请根据本刊《稿约》要求组织撰写论文并检查各项投稿要件(如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量表/问卷附录、介绍信等)是否齐全。

  2介绍信

  投稿时请同时下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投稿介绍信,按要求填写,挂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或将扫描电子文档发送至本刊编辑部信箱。

  3投稿方式

  本刊已采用网上在线投稿方式,请作者登录本刊网上投稿系统完成注册,按照系统提示在线提交稿件(请采用WORD文档)。不需邮寄纸质文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实行匿名审稿制,作者初投稿时请详细、准确、真实填写注册信息(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Email及基金号等),提交的稿件正文中不得在任何位置以任何方式出现以上作者相关信息。

  4关于撤稿

  尚未进入处理流程的新投稿件,作者可随时通知编辑部“撤稿”,撤稿要求自动生效,即等同于我刊已“退稿”;对已经通过初审的稿件,作者如果要求撤稿,需要说明原因,并在编辑部做出“退稿”处理后生效。在未收到本刊退稿通知的情况下改投他刊,将被认定为“一稿多投”。

  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作者可随时登录在线投稿系统查阅稿件处理进度。

  阅读推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以促进心理(精神)卫生各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发展、促进心理(精神)卫生领域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心理健康促进应用性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反映我国心理(精神)卫生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各种形式的论文,报道世界前沿信息,传播心理(精神)卫生新知识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软件系统(第一版)简介

摘要:<正>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多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的资助下,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姚树桥、朱熊兆教授牵头研制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软件系统(第一版),该系统包含心理症状、心理应激、人格、应对方式、文化相关量表五大类共37种量表,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单机版)。该系统已获国家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2SR032162)

青少年早期社交焦虑发展趋势的异质性:自尊和父母冲突的影响————作者:张丽玲;曹湘怡;王玉龙;唐卓;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早期社交焦虑发展趋势的异质性以及自尊与父母冲突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量表、自尊量表、父母冲突量表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湖南9所中学的859名青少年从初一到初三进行连续3次的追踪调查。结果: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在初中两年存在4条异质性发展轨迹,分别是高社交焦虑-下降组、中等社交焦虑-上升组、高社交焦虑-上升组和低社交焦虑-缓升组。自尊水平越高的青少年,越有可能属于低社交焦虑-缓升组...

ADHD儿童跨期选择任务中的决策行为特征————作者:洪海恒;陈彩丽;张诗雨;王文辰;李海梅;刘璐;王玉凤;钱秋谨;

摘要: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跨期选择相关的决策行为特征。方法:纳入292例ADHD儿童和66例正常对照(TD)儿童。两组被试均完成两选项冲动性范式(two choice impulsivity paradigm,TCIP),并由家长报告被试的ADHD症状评定量表得分。结果:ADHD组在TCIP中的方形选择数相较于TD组更少(P<0.001),方形选择数与ADHD症状评定量表注意...

大学生未来自我连续性与应对方式的纵向关系————作者:王宇阳;皮瑜;李小保;张锋;郭云飞;

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未来自我连续性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未来自我连续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连续三次、每次间隔半年的追踪测量。结果:T1、T2未来自我连续性分别正向预测T2、T3积极应对方式,T1、T2积极应对方式分别正向预测T2、T3未来自我连续性;T2未来自我连续性负向预测T3消极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未来自我连续性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稳定的相互预...

综合医院新入职医务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作者:吕永利;杨新恋;刘亚芳;向璨;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新入职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工作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高新职工工作绩效提供积极心理学视角。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工作绩效量表对某综合医院258名入职2年内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表明,新入职医务人员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r=0.515、0.536,P<0.01)。中介效应分析...

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环境关心: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作者:王财玉;李文;

摘要:目的: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青少年环境意识提升已成为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拟考察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环境关心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情感温暖、环境关心、核心自我评价、公正世界信念以及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环境关心。(2)核心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公正世界信念(社会认知)起并列中介作用。(3)中介作用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即随着社会经济...

攻击行为问卷简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和跨性别等值性————作者:石绪亮;乔小飞;倪汉卿;范方;

摘要:目的:评估攻击行为问卷简版(brief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BAQ)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对4156名大学生进行BAQ中文版施测。随机选取一半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同伴冲突量表和抑郁症状筛查量表检验效标关联效度。间隔2周后,随机选取64名大学生进行BAQ重测以检验其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

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家长卷)中文版修订————作者:谢家树;肖文菊;魏宇民;Michael J.Furlong;

摘要:目的:检验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家长卷)(social and emotional health survey-secondary-parent,SEHS-S-Parent)在我国家长群体中的信、效度及测量等值性。方法:应用中文版SEHS-S-Parent对湖南省6所学校1406名中学生家长施测。采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家长卷)(Delaware school climate scale-home,...

家庭支持、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比较————作者:刘玉娟;刘鑫梅;王超;程黎;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在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群体间的共性与差异。方法:采用多维感知社会支持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社交焦虑严重程度量表,对304名超常儿童和876名常态儿童进行测量。结果:(1)超常儿童家庭支持、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显著高于常态儿童,社交焦虑显著低于常态儿童;(2)心理韧性在家庭支持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在超常儿童群...

网络表演型人格对网络欺凌与受欺凌的影响:网络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和表现欲的中介作用————作者:褚晓伟;柳二明;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表演型人格对网络欺凌与受欺凌的影响以及网络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和表现欲的中介作用。方法:以1375名大学生为参与者,采用问卷法对网络表演型人格、网络基本心理需求满足、表现欲、网络欺凌和网络受欺凌进行测量。结果:(1)网络表演型人格正向预测网络欺凌和网络受欺凌;(2)网络表演型人格通过表现欲的单独中介作用、网络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和表现欲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预测网络受欺凌,但是网络基本心理...

内卷氛围感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作者:杨美涵;薛文惠;毕重增;

摘要:目的:探讨内卷氛围感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内卷行为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卷感知测量问卷、一般健康问卷、内卷行为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571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1)内卷氛围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2)内卷行为在内卷氛围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调节内卷氛围感对内卷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作用,即随着心理弹性的提高,内卷氛围感对内卷行为和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增强。...

渐变型内隐心理健康信念对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和积极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效应————作者:于航;陈文博;张宁;

摘要:目的:探讨渐变型内隐心理健康信念对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积极心理健康在二者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使用内隐心理健康信念量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Gross-John情绪调节问卷、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Ⅱ对60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渐变型内隐心理健康信念、认知重评和积极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与表达抑制显著负相关;(...

大学生特质元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作者:陈希曼;陈毅文;

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特质元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压力感知、情绪粒度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特质元情绪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特质元情绪与压力感知呈显著负相关;特质元情绪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压力感知在特质元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情绪粒度在模型前半段路径起调节效应,具体来说,对于...

童年期父亲教养投入与未来取向的关系: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生命史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作者:杨晓莉;徐震;孙晓芳;王丽安;张永利;

摘要:目的:基于“父子激活关系”理论和生命史理论,探讨童年期父亲教养投入与大学生未来取向之间的关系及其内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童年期父亲教养投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生命史策略与未来取向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生命史策略在童年期父亲教养投入与未来取向之间分别起中介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生命史策略在童年期父亲教养投入与未来取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童年...

网络社会排斥与自尊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作者:孙倩;孙雅轩;苏舒畅;马苏兰;邵爱国;

摘要:目的:探讨网络社会排斥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204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采用中文版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量自尊,之后借助自编网络互动情境操纵网络社会排斥,并测量其网络自我表露水平。结果:排斥组被试的网络自我表露显著低于控制组;网络社会排斥显著负向预测高自尊被试的网络自我表露,但无法显著预测低自尊被试的网络自我表露。结论:网络社会排斥对高自尊者的网络自我表露起抑制作用

大学生怀旧对未来自我连续性的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与觉醒躺平的调节作用————作者:董高志;林晓勤;罗云;

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怀旧对未来自我连续性的影响及生命意义感与觉醒躺平在该影响路径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用青年学生怀旧量表、中文版未来自我连续性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及青年人“躺平”问卷对707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怀旧能直接或间接通过生命意义感正向预测未来自我连续性;(2)觉醒躺平能显著增强直接路径与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的预测作用。结论:觉醒躺平在大学生感知生命意义与体验自我连续感中起到保护作用,为...

工作资源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付出-回报失衡感的中介作用与超负荷的调节作用————作者:熊灿灿;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资源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重点考察付出-回报失衡感的中介作用与超负荷的调节作用。方法:采取目的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委托发放与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国12省市2627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工作资源中的工作氛围、工作报酬维度显著负向预测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工作设施、专业发展维度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付出-回报失...

自尊的代价:受欺负如何导致高自尊初中生更多的学业倦怠————作者:黄垣成;袁彬;郭若楠;李彩娜;

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需求-资源模型,旨在考察受欺负对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纵向影响,认知偏差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对“受欺负—认知偏差—学业倦怠”这一间接路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会体验量表、儿童消极认知偏差量表、学业倦怠量表及自尊量表,对860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1)认知偏差在受欺负与学业倦怠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受欺负通过认知偏差增加1年后的学业倦怠;(2)自尊在“受欺负-认...

被剥夺感的情绪补偿: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灾乐祸的影响————作者:张嘉凯;宋婷婷;尉兆梁;

摘要:目的: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灾乐祸的关系以及阶层流动知觉和个体相对剥夺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特质幸灾乐祸量表、社会经济地位流动知觉量表、个体相对剥夺感问卷,对500名Credamo问卷平台上的被试(Mage=29.96±7.80岁)进行调查。结果: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灾乐祸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阶层流动知觉和个体相对剥夺感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灾...

校园心理剧促进隔代教养儿童日常自立养成的个案研究————作者:凌辉;李意鑫;彭双;刘亚宁;刘慧玥;王好好;何斐然;

摘要:目的:探讨校园心理剧对隔代教养儿童日常自立养成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被试A-B基线实验设计,综合运用问卷测量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评估两名被试在基线期(1~4周)、干预期(5~13周)和追踪期(14~15周)的日常自立水平。结果:两名被试在干预期、追踪期的日常自立水平均高于基线期。结论:校园心理剧能够有效促进隔代教养儿童日常自立行为的发展,且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