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5457/R
国际标准刊号:1673-5234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查看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名医杂志2018年12期中级职称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18年12期论文目录查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简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面向科研、教学、临床和防治,充分反映我国病原生物学的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病原生物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收录,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与思考、讲座、论著摘要、简报、防治方案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18年《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2期投稿论文目录:

  人IL-2与EB病毒LMP1融合基因重组BCG的构建与表达裴杰;杨媛媛;李运清;崔子宸;

  鼠伤寒沙门菌Avr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杨银龙;岳盈盈;宋楠楠;王玮玮;

  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VNTR和Spolilgotyping基因多态性分析杜永成;魏淑贞;赵永;林建;

  细粒棘球绦虫EgM123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免疫应答何黎;齐文静;郑雪婷;郭刚;

  沙眼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牛丛;付牧青;李以圣;华颖;

  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污染皮氏罗尔斯顿菌的检测尹伊;陆凤;徐佳慧;邹其成;

  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魏晓光;徐纪茹;栾阳;

  淡色库蚊越冬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含量的变化张本光;臧爱梅;王利磊;程鹏;

  异尖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王旭;贾海燕;米荣升;黄燕;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定中的应用范丽霞;王卫军;巴卓玛;李崇亥;

  结核分枝杆菌Rv2029c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氨基酸变异分析李宁;孟祥英;孙誉芳;乔晋娟;

  收录论文: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腹泻病原菌株耐药性变迁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6年西安市腹泻病监测、食物中毒及食品风险监测中分离的沙门菌127株,志贺菌79株,采用VITEK-Compact AST GN13革兰阴性菌药敏鉴定卡进行MIC值检测,并用18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采用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使用PulseNet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7株志贺菌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0.55%和80.31%,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7.4%,对头孢一、二代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完全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单环内酰胺类药物完全敏感,对部分头孢三、四代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79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0.49%和50.63%,对头孢一、二代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完全耐药,对部分头孢三、四代、单环内酰胺类,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为1.66%,并存在5重及以上耐药株,PFGE检测75株宋内志贺菌和79株沙门菌均出现67种不同带型,51株福氏志贺菌出现44种不同带型。结论西安市2005-2016年所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多重耐药严重,PFGE带型呈遗传多态性。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替罗非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作者:刘亚林;孟文娟;袁莹;孔咏梅;郭医杰;张文涛;刘俊艳;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替罗非班对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集静脉血样进行外周血miR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测定。根据患者介入手术治疗中是否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单纯支架取栓组。对比不同分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外周血miR表达水平及...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作者:何亚飞;张瑞敏;李杰英;吕延冬;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2024年医院送检的2 483份疑似发生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为本次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药敏试验,对比不同分组患者CT和UU的感染率、耐药谱。结果 2 483份送检标本中,检出1 693份阳性标本,阳性率68.18%,其中单纯UU阳性率63.03...

顶复门原虫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作者:吴燕;楚越涵;李瑾;刘沙;陈琳;孙慧;

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小型膜结构颗粒,可携带多种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mRNA、miRNA和其他非编码RNA等,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顶复门原虫(Apicomplexa)是一类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和保守的入侵机制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包括疟原虫(Plasmodium)、弓形虫(...

依托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病原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创新研究————作者:崔沐;李贞;杨旭园;冯昊;

摘要: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关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薄弱。本研究聚焦于依托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病原生物学实验提升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创新研究。剖析了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材料、教学方式、内容及考核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阐述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学习平台等现代教学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优势。强调生物安全意识对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提出设定与实施相关教育目标的策略。探讨实验教学...

基于5S管理下联合TBL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作者:唐小标;唐满华;潘豆豆;唐萍;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5S管理下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校2022年9月~2024年9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级本专业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2023级本专业5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学生实施5S管理下联合TBL模式教学。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认可度...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外泌体对巨噬细胞M2极化调节作用研究————作者:李佳峻;周璇;王亮;孙钰钦;孟·孟根;陈佳慧;田凤鸣;王浩楠;周金萍;马秀敏;

摘要:目的 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外泌体介导巨噬细胞极化作用进行探讨,检测分析极化标志物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使用PKH 67染色追踪外泌体进入巨噬细胞的情况。试验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不更换培养基;外泌体(Exo)组加入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外泌体;囊液(EgCF)组加入细粒棘球蚴囊液。使用Wester...

基于SOCS3/JAK2/STAT3通路探讨丙泊酚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修复和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作者:修振华;刘莹;

摘要:目的 基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丙泊酚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修复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构建SCI大鼠模型并随机分别为SCI组、丙泊酚组、丙泊酚+sh-NC组和丙泊酚+sh-SOCS3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假手术(Sham)组。分组处理后,分别于脊髓损伤后第14、28 d,使用Bas...

绝经前后女性细菌性阴道炎菌群和激素水平的比较研究————作者:惠月红;顾燕芳;顾劲松;刘颖华;高明;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绝经前后女性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BV)与阴道微生物群落及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了育龄期健康女性、育龄期BV患者、绝经期健康女性和绝经期BV患者四组人群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激素水平的相互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到2024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及无锡怡和妇产医院妇科对四组人群的阴道拭子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阴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同时,...

特应性皮炎患者微生物组失调与代谢组异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免疫调控的影响————作者:方宇辉;王馨依;李坤鹏;刘雨昕;王伟;

摘要: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微生物组失调与血清代谢组异常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免疫调控的影响。方法 收集4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皮肤拭子和血清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皮肤微生物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网络构建,探讨微生物与代谢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受累皮肤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Chao1指数(85.32±15.2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度与抗生素耐药性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原菌根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作者:贺励梁娟;祝歆;曹煜;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度与抗生素耐药性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原菌根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204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根除成功组(n=148)和根除失败组(n=56),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效果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综合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及综合指数预测H...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关联分析————作者:黄红芳;雷毅武;曾冠珍;谭知知;胡桂贤;陈秀珍;黄彪进;梁俊丽;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脑损伤情况,并分析差异肠道菌群和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为50名冠心病患者和5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通过16S rRNA测序观察患者肠道菌群变化,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分析患者的脑损伤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性别、年龄未见显著性差异(P>0...

多重PCR检测与传统培养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比较研究————作者:陈善斌;封硕林;王穗源;周贤超;唐长友;谈立明;

摘要:目的 比较多重PCR检测与传统培养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多重PCR在临床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骨关节感染患者92例,分别采用多重PCR和传统培养方法检测关节液或组织样本。以综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和诊断效能比较。结果 多重PCR的阳性率为70.65%(6...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阴虚证与阳虚证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作者:刘素荣;张金艳;张新颖;黄延芹;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患者中阴虚证与阳虚证在血糖控制和肠道菌群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这些差异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阴虚组和阳虚组的DKD患者进行了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肾功能情况(包括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 Cys-C)的比较分析。同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LCN2、ANGPTL4、FKN表达与肺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作者:唐熔;葛晓风;倪佳;马殿晴;

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性肺炎(BP)患儿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不规则趋化因子(FKN)表达与肺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BP患儿100例作为疾病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症组(n=47)、重症组(n=53);根据肺损伤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中轻度组(n=57)、重度组(n=43);根据治疗7天后评估预后状况...

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康华丽;王宁;刘俊玲;刘芮菡;陈晓燕;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病理特点,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32例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患者术前内镜下特征及术后病理特征。对比术后并发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探析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Hp检测阳性98例,阴性3...

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作者:杨晓;杨林;闫晓雪;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个性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病例组)与220例健康对照儿童。收集两组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家庭吸烟史、免疫状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病例组中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作者:高婷婷;束传亮;黄艳;王海宁;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422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感染源、间隙分布情况及病原菌检出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进行手术切口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作者:何志晶;王志中;

摘要:目的 了解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改变情况,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本次疫情发生于2024年11月5日至15日,涉及本校多个年级学生,共63例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其中临床诊断...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作者:张韡;张培华;张玉;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全面护理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并发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第二阶段,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年的观察研究,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环境护理...

2019-2023年潍坊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作者:于绍起;范俊杰;

摘要: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潍坊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潍坊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以乡镇为单位汇总2019-2023年潍坊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报告数据,利用ArcGIS软件使其可视化,计算Moran’s I值,分析全局空间相关性;通过热点分析,进行局部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潍坊市2019-2023年共报告人...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