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0-1098/R
国际标准刊号:1001-8050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中华创伤杂志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核心医学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药材》药学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创伤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

  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栏目设置】

  设有论着、病例报道、专题笔谈、讲座、学术争鸣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生物植骨材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陈晓,苏佳灿

  伴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 曾忠友

  更换髓内钉和联合自体骨植骨、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 茹江英,丛宇,康文博,鲁扬虎,陈晓,曹烈虎,苏佳灿,纪方,牛云飞

  逆行带血管蒂腓骨Ⅰ期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 厉孟,蓝旭,高秋明,甄平,李志琳,高杰,杨巧巧,Li Meng,Lan Xu,Gao Qiuming,Zhen Ping,Li Zhiling,Gao Jie,Yan Qiaoqiao

  微型锁定钢板配合植骨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翁蔚宗,周启荣,顾峥嵘,曹烈虎,陈晓,蔡沅锜,张军,李海航,苏佳灿

  生物可降解吸收内固定物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海航,赵洋,曹烈虎,苏佳灿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正常的颅脑创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价 张一,姚秋近,陈超,吴野环,张瑜,王涯,杨伊林,Zhang Yi,Yao Qiujin,Chen Chao,Wu Yehuan,Zhang Yu,Wang Ya,Yang Yilin

  CT定位开颅手术治疗延迟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龙连圣,王伟,辛志成,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程赟,章红梅

  口服抗凝药物患者轻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特点 阎仁福,邱晟,陈钟樑

  O-arm导航辅助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度研究 蒋涛,任先军,王卫东,初同伟,李长青,阴洪,石泽刚,Jiang Tao,Ren Xianjun,Wang Weidong,Chu Tongwei,Li Changqing,Yin Hong,Shi Zegang

  椎体次全切结合长节段内固定治疗Denis D、E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谭富强,刘渤,欧云生,蒋电明,刘浠,欧东,Tan Fuqiang,Liu Bo,Ou Yunsheng,Jiang Dianming,Liu Xi,Ou Dong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

  摘要:目的对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方法研究以及病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2例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病女性患者较多;18例确诊,确诊率为81.8%,分别为1例感染后炎症综合征,3例肌炎,6例干燥综合征、2例布氏杆菌病,2例大骨节病、 1例成人Still病、3例混合结蹄组织病;4例未确诊,占18.2%。结论对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和分析,可明确病因并进行诊断。已明确诊断了的患者需体温正常后才可出院,但还应长期做随诊。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风湿免疫科,FUO,诊断,病因

  因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并缺乏典型的病状特征,使其成为临床难题。FUO患者长期使用退热药物以及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临床症状更为复杂多样化,难以识别。近年以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FUO的诊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FUO患者能被早期诊断。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由于过于复杂而难以明确诊断。风湿免疫科是近年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用来诊治和研究风湿免疫类疾病,风湿免疫科疾病属于FUO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现对风湿免疫科FUO进行诊断分析,并对发病原因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中华创伤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推倒阻碍中国创新与转化的“墙”(一)————作者:张英泽;

摘要: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是我国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创新与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创新生态"活力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科研资金"高投低产"、创新转化"缺乏后劲"。追根溯源, 在于有一堵拦在面前、阻碍科技创新与转化的"墙"。笔者认为, 破局之道, 在于加强基础研究、寻求"源头活水"、树立科技自信、打造"中国原创"、促进学...

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作者:付小兵;

摘要: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笔者就多种形式并举进一步推进我国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健康发展所涉及的学科体系构建、创伤救治流程优化、临床创伤治疗专科的制度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突破传统认识和创新救援理论、提升救援技术和装备研发能力、创伤救治成果快速转化、全民创伤救治培训和常态化救援演习等8个方面进行论述, 以期为建设好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新中国战创伤医学发展历程与展望————作者:蒋建新;

摘要:新中国战创伤医学起步于革命战争年代, 是人民战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 通过几代战创伤医学人的艰辛努力与奉献, 我国战创伤医学不断得到发展, 历经艰难起步、军地协同、创新驱动和全面提升4个发展阶段。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以及包括医学救援、创伤中心、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创面修复科等完善的救援救治体系。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系列国家级科...

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与发展————作者:姜保国;王天兵;

摘要: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2005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的急诊、创伤、神外、胸外、监护、康复等科室创设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 开展交通伤救治及研究工作。2010年, 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牵头科研专项并在多地开展试点, 构建了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形成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2016年,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立, 推动了...

脊柱骨折脱位患者术中翻身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边冬梅;孙珂;陈宁波;白彩霞;王苗;乔亚峰;王菲;王红;田峰;严妹;柏蒙;张琳娟;赵丽燕;崔雅清;姜雪;冯乐玲;宁宁;丁俊琴;魏岚;翟永华;曾玉;张增梅;贺吉群;别逢桂;陈红;王曾妍;李丽;张丽;周娅颖;邵兵;王莺;谢彩霞;姚彦凤;安晶晶;师文;刘雄涛;安晓燕;南宁;李兰;苟小慧;李巧梅;吴秀婷;张玉琴;刘静;向富森;徐旭;梅娜;周娇;樊珊;王倩;李水霞;陕西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

摘要:脊柱骨折脱位是常见的脊柱创伤性疾病, 因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 常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脊柱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手术, 根据不同术式需要安置患者为俯卧位或术中进行仰卧位与俯卧位转换, 术中翻身成为体位安置的必要操作环节。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神经损伤、皮肤软组织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 尤其因脊柱结构的不稳定性, 稍有不慎即可加重脊髓损伤, 严重者可导致截瘫。现有临...

导航系统与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作者:程新楠;李帅;白胶胶;李庆达;雷育宽;朱雷;昌震;赵志刚;黄云飞;冯铭哲;闫亮;惠华;孔令擘;贺宝荣;

摘要:目的比较导航系统与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8例, 女11例;年龄29~61岁[(39.3±7.3)岁]。损伤节段:C3 12例, C4 11例, C5 8例, C6 9例, C7 9例。21例采用S8导航系统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治疗(...

全程可视化系统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作者:姜文涛;梅伟;潘强强;邵哲;刘沛霖;张振辉;苏锴;康永生;王庆德;

摘要:目的比较全程可视化系统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64例无神经症状型TLB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1例, 女23例;年龄23~52岁[(42.1±6.6)岁]。损伤椎体:T11 26例, T12 17例, L1 12例, L2 9例。手术均经Wiltse入路, 其中3...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创伤性失血的诊治体会————作者:曹宜慧;王雷宁;龚高明;张斌;王耀;宋鹍鹏;

摘要: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CD合并创伤性失血时, 大量出血导致凝血因子丢失, 首诊常受到外源性刺激、肝病和肿瘤等因素的影响, 易致漏诊或误诊, 从而加重患者出血、创面愈合不良及血栓形成等风险, 严重影响预后。通常, CD合并创伤性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表现为纤维蛋白原(FIB)<1 g/L、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和血浆D-二聚体增高。在此背景下, FIB替代...

踝关节不稳定与距骨骨软骨损伤载荷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夏煜博;郭英;罗文;申震;阮自良;田苗;王涛;董玮;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定与距骨骨软骨损伤(OLT)载荷的生物力学相关性。方法选择1名29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其右下肢, 建立含有韧带、软骨的精细踝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比较各模型在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和外旋应力试验的胫距关节面应力、距骨应力及距骨位移差异。结果在抽屉试验中, 随着向前牵引力(40、60...

多发伤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效能评估————作者:张登奎;苗振军;梁亚鹏;周峰;尹其翔;蔡华忠;

摘要:目的筛选多发伤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 构建多发伤患者合并AKI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6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24例, 女136例;年龄18~91岁[(55.5±15.0)岁]。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392例)和验证集(168例)。其中, 训练集77例患者合并AKI, 验证...

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脑细胞间隙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及生物学作用分析————作者:周菊;赵睿婷;田野;袁恒杰;

摘要:目的筛选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脑细胞间隙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并探讨其对脑损伤修复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BI组和对照组, 各组12只。TBI组行磨钻钻开颅骨并液压打击, 对照组只行磨钻钻开颅骨。伤后3 h采集脑组织标本, 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结合外泌体分离试剂盒分离脑细胞间隙外泌体, 磷钨酸负染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

A型肉毒毒素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大鼠创伤性膝关节僵硬的效果及其机制————作者:陈科;张鑫;任凯;廖莹莹;何鑫;李肖菊;

摘要: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SPS)治疗大鼠创伤性膝关节僵硬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取40只8周龄、体重220~30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包括损伤组、BTX-A组、SPS组和BTX-A+SPS组, 每组7只)。根据Hlidebrand的方法建立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模型, 主要步骤包括破坏关节囊、克氏针固定、关节打孔和4周后取出...

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对创伤后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陆安静;陆元兰;刘静;王瑞烈;杨光;吴瑾;王树洪;梁昌强;

摘要:创伤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肝肾功能异常、循环系统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等。线粒体质量控制(MQC)包括自噬、动力学变化和生成等过程, 对维持线粒体功能至关重要。而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MQC失衡, 加剧器官损伤, 而纠正MQC失衡有助于改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关于MQC在创伤后器官功能障碍的研究多局限于MQC中某一机制的失衡, 缺乏对其发生发展的...

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琪文;李忠海;

摘要:脊髓损伤后慢性疼痛是指在脊髓损伤后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疼痛, 可表现为灼烧感、刺痛感、电击样疼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脊髓损伤后慢性疼痛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物理等, 但存在手术无法完全修复神经损伤、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物理治疗的周期长且效果不佳等不足。脊髓电刺激(SCS)是一种神经调控技术, 通过置入在脊髓周围的电极发出微弱电流, 刺激脊髓神经, 以减轻患者的慢性疼痛。...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残余肋间神经痛的效果————作者:张孝谱;王玥;李宗锡;陈辉;张欣;

摘要: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损伤, 可造成患者因痛失能、活动受限, 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能迅速缓解背痛、改善活动功能。PVP术后残余肋间神经痛十分常见, 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虽有效, 但疗程长、恢复慢, 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快速康复。为更好地解决这一临床问题, 尤其在术后早期迅速取得疗效, 笔者通过超声可视化引导, 对椎旁组织间...

内涵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期刊《中华创伤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作者:刘国栋;张连阳;

摘要:今年是《中华创伤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刊40周年。40年来。杂志在历届编委会的学术引领下, 不断总结和提炼办刊的宝贵经验、丰富杂志内容、提升杂志质量, 实现杂志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回顾杂志发展历程, 重点总结发展经验。未来杂志将继续聚焦创伤医学前沿, 报道最新研究成果, 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建成世界一流创伤医学期刊不懈努力

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体会————作者:王晖;李涛;李扬;蔡贵泉;李德;韩修国;王栋梁;张培培;

摘要: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肝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周围血栓形成为特点。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中老年, 围术期需要常规抗凝, 易诱发HIT, 如不能及时诊断及处理, 可导致四肢血栓广泛形成, 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如何及时诊断HIT并给予有效处理, 对骨科医师是一项挑战。笔者报告1例...

成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循证指南(2025版)————作者:许正伟;程黎明;陈其昕;董健;范顺武;方忠;冯世庆;冯皓宇;关海山;姜为民;蒋电明;海涌;贺利军;贺园;李波;李建军;李锋;李利;李危石;李淳德;廖琦;刘保戈;刘晓光;刘勇;卢旭华;鲁世保;林斌;梅伟;马超;全仁夫;戎利民;苏佳灿;孙宏慧;宋跃明;桑宏勋;舒钧;孙天胜;田纪伟;王强;王新伟;王哲;王征;闫亮;殷国勇;赵杰;朱悦;张晓勃;张雪松;张忠民;张荣强;郝定均;高延征;贺宝荣;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

摘要:胸腰椎骨折常导致严重的疼痛、功能受限及神经损害, 且伴有复杂的脊柱和脊髓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脊柱的结构稳定性。而在脊髓损伤时, 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有助于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脊柱功能。尽管手术能够增强脊柱稳定性, 患者术后仍可能出现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术后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降低二次损伤风险至关重要。然而, 目前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疼痛管理等康复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存在效果...

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作者:荆峰;陈超;赵栋;刘钢;张银光;董强;刘天盛;王敬博;赵嘉国;徐宝山;苗军;马信龙;杨强;

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例, 女43例;年龄66~91岁[(80.2±6.8)岁]。伤椎节段:T10 3例, T11 9例, T12 18例, L1 17例,...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与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作者:李力;尹振;高杰;许飞;谢涛;孔祥安;储建军;

摘要:目的比较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与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9例, 女57例;年龄60~89岁[(75.6±7.5)岁]。损伤节段:T11 17例, T12 17例, L1 17例, L2 15例。33例行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外侧...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