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减灾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城市与减灾

城市与减灾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4652/P
国际标准刊号:1671-0495
主办单位:北京地震局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上一本期杂志:《防灾博览》国家级科技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级优秀期刊

  【杂志简介】

  《城市与减灾》结合城市规范建设、环境保护及城市管理等问题,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防灾减灾政策、法律和法规;介绍国内外减灾技术与方法;讨论、交流城市减灾工作经验和教训,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减灾意识,达到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目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专稿、减灾技术与方法、都市巡礼、域外写真、减灾沙龙、祝你平安、漫画之页、警世档案。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建设生态城市 认知 PM2.5 陶燕 1-7

  2 日本灾后重建探访 徐静波 8-12

  3 以人为本的地震应急文化研究 张敬军 董赟 史丽艳 陈路 高洋 郑惠敏 13-15

  4 高校校园在城市防灾避难中的作用分析 王雷 李业龙 16-18

  5 美国地震科技发展的见闻和思考 王飞 19-21

  6 四川地震应急救援中移动终端的应用与服务 张翼 陈维锋 22-24

  7 论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的作用、内容与形式 董泽宇 25-27

  8 “阳羡地震”考 高继宗 28-30

  9 从汶川 8.0 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 郑惠敏 董鸿燕 31-33

  10 城市性格与城市品牌发展 韦文英 戴俊骋 34-37

  11 改变世界的海底光缆 张海光 38-42

  12 常见交通工具的自救逃生方法(一) 王有 43-44

  测绘工程师论文范文:地质测绘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测绘技术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各项工程在开工之前都会应用地质测绘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质量的现代测绘技术的支持。与此同时,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测绘技术为地质测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笔者就地质测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地质测绘中的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和探讨,进一步推动我国地质测绘技术的发展。

  关键字:地质测绘,现代测绘技术,卫星定位,遥感技术

  地质测绘的本质是在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察,在对收集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绘制制图,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包括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地形测量、勘探布网测量、地质定位测量、贯通测量、露天矿测量、地表移动观测等,在地质测绘中合理运用现代测绘技术能大大的提升地质测量的精确性和高效性,能有效的保障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性和项目建设的稳定性,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到地质测绘中,使地质测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实现工程地质测量的高效和准确提供了保障。

  城市与减灾最新期刊目录

乡村灾害治理中的“叫应”预警机制:内涵、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孔锋;

摘要:<正>“叫应”预警机制的核心内涵与实践价值“叫应”预警机制是一种基于乡村社会网络和传统治理资源,通过“人工+技术”协同方式,实现灾害预警信息精准传递、逐层确认和应急响应的本土化机制。其核心特征包括层级传导、双向互动和文化适配。在层级传导方面,依托乡村基层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和非正式权威(如乡贤、族长),构建“县─乡─村─户”多级传导链条

农村地区地震灾害应急响应人功能优化对策——以积石山“12·18”地震为例————作者:马晓东;刘慧敏;

摘要:<正>研究背景与研究综述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而农村地区又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基层应急响应人可以在突发地震灾害来临之前和地震灾害发生的前期“叫醒”“叫应”普通民众,提醒他们提前或者立即采取逃跑和避让等其他应急避险行为,在地震灾害结束后,应急响应人也能第一时间救援受灾群众,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农村地区地震灾害形势严峻的基本情况之下,对农村应急响应人的功能优化研究...

数据驱动城市应急管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作者:吕小刚;章燕;

摘要:<正>引言城市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是城市治理现代化在应急管理全流程的映照,是决定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深入应用,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后的第五种重要新型生产要素,在城市应急管理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防灾体系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的场域中,数据的赋能让城市应急管理...

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发展取向————作者:王双燕;

摘要:<正>引言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风险逐渐聚集,各种风险连锁反应增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突发事件呈现出规模性、跨界性、极端性等多种特征,复合型、综合型灾害成为当前应急管理的痛点和难点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研究——以滑坡灾害为例————作者:卢琪愿;邓志德;邱锦安;童纪伟;张思华;

摘要:<正>引言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滑坡灾害作为地质灾害中频度最高、损失最大的类型,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呈上升趋势。滑坡已成为各灾种中频度最高、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作者:邴启亮;吴慊;

摘要:<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公共安全挑战。为了统筹安全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国家近年来提出重点加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着眼于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3年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更新中提升减灾防灾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基于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遴选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作者:黄珊;

摘要:<正>城市更新和城市安全是助力城市高品质生活、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及实现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手段,将城市更新与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是提升城市韧性、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城市更新更加关注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问题,相关政策中城市安全建设、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明显增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

秦兵马俑夯土遗址地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作者:陈杰;陈云龙;马生涛;田勤虎;刘舰;李琳;王涛;

摘要:<正>引言秦兵马俑坑的夯土遗址是秦代土木工程技术的重要体现,其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夯土建筑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作为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兵马俑坑的设计与建造不仅在军事和墓葬功能上极具意义,而且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控制到最终结构的稳固性都展示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

韧性城市理念下武汉市内涝风险评估及规划策略研究————作者:吴思 ;崔嘉琦 ;周诚 ;何倩 ;孟娟;

摘要:<正>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内外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都给城市安全敲响了警钟。国家对于韧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要求。超大城市由于其规模巨型化、系统复杂化,在各类不确定因素和未知风险面前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成为各类风险的聚集区和重灾区。韧性城市的概念随着人们对城市系统的研究,逐步拓展到更多维的领域,经历了从单一应对城市急性灾害,到多维应对城市急性冲击和社会慢性压力的转变,成...

欢迎投稿订阅《城市与减灾》杂志

摘要:<正>中国精品科普期刊库优秀期刊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必备参考《城市与减灾》创刊于199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杂志。以“关注全球减灾理念与进展,专注城乡减灾技术与方法,分享应急管理实践与经验,提升国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为宗旨,坚持“科学性、权威性和通俗性”为办刊理念,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爱和支持下,《城市与减灾》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领域富有影响力的杂志,入选中国知网“...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对策的变化及防灾减灾意涵————作者:伍国春;

摘要:<正>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提高公众灾害应对能力,是各国减灾关注的共同话题。2025年3月31日,日本公布了南海海槽大地震最新灾害评估结果,预计在最坏情况下,死者多达29.8万人,倒塌或烧毁建筑物将多达235万栋,经济损失270兆日元,是日本财政预算的2倍以上

缅甸7.9级地震应急救援及启示————作者:闫纪元;曲旻皓;刘爱文;冯军;赵晓霞;王啸霆;

摘要:<正>北京时间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中位于实皆省(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造成缅甸灾区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波及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孟加拉、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应缅甸政府请求,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国政府派出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两支队伍赴缅甸开展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作者:刘川;

摘要:<正>引言地震灾害往往引发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秩序动荡等连锁反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与经济聚集度持续提升,地震风险潜在威胁覆盖数亿居民。鉴于我国地震灾害风险集中、活跃度高、破坏性强且预测难度大的显著特征,强化我国地震灾害应对体系建设已成为有效降低伤亡率、控制次生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路径

图片新闻

摘要:<正>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实皆省发生7.9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本次地震是2025年以来全球震级最高的地震事件。地震造成首都内比都多个政府部门建筑物倒塌,机场严重受损塔台倒塌,导致所有值班人员全部遇难。地震重灾区曼德勒市,大量建筑物倒塌,整个城市处于断电、断水、断网状态。缅甸最大城市仰光...

2024台风“格美”致湖南降雨地质灾害综合分析————作者:谢晨晨;许冲;张树辉;高会然;黄远东;李涛;张森;代克滨;

摘要:<正>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台风灾害是一种发生频率高、影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特征包括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能够造成严重的破坏。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台风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例如,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2023年的“杜苏芮”台风、2024年的“摩羯”台风等。台风事件往往诱发了很多次生灾害,包括极端降雨、洪水、滑坡、泥...

新能源车辆消防安全隐患及监督管理研究————作者:李国锋;

摘要:<正>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的位置。作为应对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环境和能源挑战的重要解决方案,新能源车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经占全球总数60%以上。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图1)

基于作战基本单元的消防队站职业化作战编成体系建设研究————作者:杨华;

摘要:<正>引言作战编成是消防救援行动中的基本问题,其研究由来已久。随着消防队伍救援设备的更新以及救援对象的变化,传统依部队管理的建制班已难以满足当前灭火需求。为顺应新的灭火救援任务要求,公安部消防局于2009年提出了“灭火救援攻坚组”的模式,同时,研究人员也针对灭火救援作战编成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统筹发展和安全视角下的灾后恢复重建研究————作者:孙莹;

摘要:<正>引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理念,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我国灾害应对的工作实践,2019年11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灾后重建的目标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后,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恢复,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实现人口、产...

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效果分析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作者:王俊杰;贾鸿志 ;丁宇轩 ;李慧 ;田海军;

摘要:<正>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控挑战。城市规模扩张、人口密度增加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对北京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预警信息精准发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背景下,北京市积极推进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机制、技...

城市气象预警对公众应急响应行为的影响及优化策略————作者:薄乐;

摘要:<正>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大量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基础设施也在高度密集化发展。这种发展态势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也使得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变得更加脆弱。尤其是气象灾害,对城市的负面影响越发显著。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越发频繁。这些灾害不仅直接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