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食品工业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外食品工业

中外食品工业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041/TS
国际标准刊号:1672-5336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上一本期杂志:《食品工程》国家级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外食品》食品经济类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外食品工业》 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中外食品工业》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中外食品工业》(半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杂志聚焦中外科技前沿动态,促进食品工业技术传播与发展;在全国食品科研单位及食品学院营造一个促进食品工业创新、加强食品工业技术交流的学术环境,给食品科研单位、食品院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努力促进食品工业创新、经济发展及人文进步。以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可读性为办刊方针。

  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分析检测、贮运保鲜、营养保健、卫生安全、农林畜产、学术研究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中文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鸣网郑重承诺:

  1、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各类杂志的官方网站或杂志社,是快速高效发表论文的中介机构,谢绝投递杂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务全面,包括期刊推荐、论文发表、论文写作等指导服务,如有需要请点击在线客服人员进行具体咨询。

  3、本站只适当收取维持网站正常运转的编审排录费、排版、制作、印刷、邮寄样刊、发票等综合费用,无其他额外费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www.gapp.gov.cn)认证的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5、本站凭借多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审核、发表成功率高,文章审核通过确认录用支付费用。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合作期刊《中外食品工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中外食品工业最新期刊目录

天麻趁鲜加工工艺优化————作者:郭文蓉;韩威;武瑞杰;苗阳;高雪艳;

摘要: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作为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资源(乾隆时期已入膳),其趁鲜切制工艺对活性成分保留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优化天麻趁鲜加工工艺参数,提升活性成分保留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天麻素(GAS)和对羟基苯甲醇(PHA)总含量为评价指标,考查含水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天麻趁鲜加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采收宜在11月至次年3月,蒸制时间按重量分级,切片后,采用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吉阳莲子及其莲房中重金属污染————作者:童成豹;

摘要: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农业废水污染和肥料滥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为了解吉阳白莲及其莲房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残留情况,本试验以吉阳白莲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铬和镉含量。实验结果表明:23份白莲样品中镉含量为0.01~0.09mg/kg;铬含量为0.04~0.90mg/kg;铅含量为0.01~0.17mg...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作者:李大为;

摘要:本研究针对农业生产中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系统分析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光谱分析和酶抑制法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结果表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适用于复杂基质的多农残检测,而光谱分析和酶抑制法则更适用于快速筛查。这些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未来着力于整合不同技术的优势,构建高效协同的检测体系,推动检测方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高效的技术...

绿色分析测试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张笑男;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食品污染事件。为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本研究探讨了绿色分析测试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对比,系统考查了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生物传感和微流控芯片等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拉曼光谱可快速鉴别橄榄油掺假,具有极高准确率;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能有效溯源葡萄酒产地;近红外光谱能快速测定粮食蛋白质含量,精度优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维...

食品微生物污染标准化检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作者:邓志毅;

摘要:食品微生物污染直接关系公众健康与产业发展,标准化检测技术是防控风险的核心手段。本文全面解析食品检验与微生物检测的基础框架,从质量控制、风险预警、流通安全三方面阐述检测工作价值,梳理菌群、毒素、致病微生物等主要检测内容,重点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生物传感器、酶联免疫吸附、胶体金试纸条等技术的标准化应用路径,并结合典型检验场景分析实践要点。研...

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策略探析————作者:王力;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温室栽培技术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及频率越来越广,特别是在西红柿栽培过程中,借助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切实提高西红柿的实际产量及质量。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围绕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并结合常见病虫害类型提出针对性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为更多农业种植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大食物观”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作者:朱广素;席俊;丁长河;

摘要:“大食物观”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升民生福祉的新理念,为食品产业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食品生物技术是食品科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对改造传统食品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具有革命性意义。在“大食物观”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具备新一代食品生物技术技能及未来食品开发能力的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的使命。本文以“大食物观”为指引,针对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课程中融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桂菜小吃保护策略————作者:刘亮;

摘要:柳州螺蛳粉作为桂菜小吃的典型代表,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其传统技艺与饮食文化的重要价值。柳州市构建起政府主导、教育与社会协同的多元保护格局,职业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育人才,社会培训普及技艺。其独特的酸笋发酵、汤底熬制等工艺,承载着柳州地域文化与劳动智慧。当前,虽在政策推动下保护工作取得成效,但仍面临传统技艺传承断层、标准化生产与传统风味失衡、年轻群体文化认知不足等挑战。本文通过...

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虫害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作者:吴仙梅;廖振锋;覃小英;周新明;

摘要:本研究设置低密度(1100株/亩)、中密度(1850株/亩)和高密度(3300株/亩)三种种植密度处理,探究其对甘蔗虫害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虫害发生规律,高密度下蓟马虫口密度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为1.3头/叶、2.1头/叶和2.4头/叶,叶片受害率达32.7%,均显著高于中密度和低密度;中密度处理的绵蚜单株蚜量达47.6头,有蚜株率为36.8%,显著高于低密度和...

核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管理策略————作者:王林;

摘要:为满足核桃产业提质增产需求,本研究集成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育苗期优选圃地并深耕施肥,精准调控播种(3月中旬)与密度,强化苗期管理(补苗/除草/水肥/摘心);造林期科学整地选苗栽植;成林管理通过松土除草、分期施肥、定干修剪及缠膜提升树势;针对炭疽病、枝枯病、举肢蛾、长足象等病虫害,推行农业防治(清园/修剪)、物理防治(诱虫灯诱杀)与化学防治(关键期药剂喷雾)结合体系,为规模化种植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

日光温室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作者:于占军;

摘要:鲜食玉米以其幼嫩茎叶著称,兼具鲜食、加工及保鲜多重功能。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品质的提升,鲜食玉米因其丰富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含量而备受青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意义。本文聚焦日光温室环境下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深入剖析了从品种优选、种子预处理、壮苗培育、科学定植到适时采收的各个环节,旨在构建一套高效的设施栽培管理体系,以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满足市场...

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王莉娟;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开始关注自身的生活品质,逐渐提高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了安全监管工作。但是从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限制了监管水平的提升,容易使问题食品药品出现在市场当中。因此,文章围绕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展开了论述,分析了现存...

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作者:林跃先;

摘要:食品防腐剂在保障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食品工业及相关经济发展。本文概述防腐剂体系,重点对比化学合成与天然防腐剂特性,并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食品防腐剂发展存在着寻求更安全、环保的替代品困难,以及提高生产过程安全性难度较大的问题,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开发绿色、环保的新型食品防腐剂,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为食品防腐剂的安全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

农业互联网技术在玉米病虫害中的防治技术————作者:张潇潇;

摘要:为探索现代农业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农业互联网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创新应用模式。通过整合物联网监测、无人机遥感、人工智能诊断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经验防治向数据驱动精准防治的转变。研究表明,农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病虫害识别准确率和防治时效性,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时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该技术体系不仅提高了玉米生产...

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作者:苏媛媛;曹宝明;

摘要: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的核心路径。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正逐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然而,目前关于其对粮食生产具体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基于2011-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测算了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驱动作用。(2)人力资本强化了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推动数字...

农业无人机智能化技术在作物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作者:张安泽;

摘要:为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控效率,降低传统人工施药的成本与环境污染,本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小麦种植为例,探讨无人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与方法。通过分析植保无人机在作业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包括设备检验、药剂配制、智能飞行参数设定及环境管理等技术要点,并强调维护保养、药剂研发和政策支持对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智能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基于外标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36种农药残留————作者:张园园;

摘要:本论文建立了外标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漯河市种植基地蔬菜中3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实现36种农药的有效分离与灵敏检测。通过方法学验证可知,该方法在0.002~0.5u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1mg/kg,加标回...

秋梨膏的营养价值与市场开发潜力分析————作者:范玉海;

摘要:秋梨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丰富营养价值的传统保健食品,其润肺止咳等功效日益受到现代健康生活理念的推崇,已成为当下的饮食潮流。本文围绕秋梨膏的核心价值(以梨、罗汉果、枸杞、蜂蜜等润肺止咳原料为基础)、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尤其在秋季滋补旺季需求旺盛),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如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标准法规缺失、品牌知名度不足等)展开研究。针对性地,文章提出了包括产品差异化定位、强化品牌形象建设、创新营销...

浅析中国白酒菌种资源库建设现状————作者:李晴;

摘要:白酒是一种以高梁、玉米等谷物为原材料,经糖化、发酵、蒸馏、勾调而成的蒸馏酒,其过程复杂,其中微生物对白酒产品品质和实际生产控制至关重要。传统酿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大多来源于开放环境,无法准确控制微生物种类及使用量,对白酒生产品质的控制作用具有局限性。随着微生物菌种分离鉴定、保藏技术的提升、互联网数据库的应用,菌种库的概念已被使用于白酒酿造领域。文章综述了酿造过程中微生...

北方暖棚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侯少娟;刘早喜;

摘要:羊肚菌作为珍稀食药兼用菌,因其独特风味与高营养价值备受市场青睐。北方地区因其冬季寒冷漫长、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传统露天种植模式存在出菇周期短、产量不稳定等瓶颈,暖棚栽培技术的引入为北方羊肚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行路径,羊肚菌暖棚种植管理过程中通过环境可控性调节,可显著延长生育期并提升单产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