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研究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132/F
国际标准刊号:1006-1029
主办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查看国际金融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浙江金融》金融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消费经济》经济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国际金融研究》主要介绍和分析国外金融界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主要栏目有时评、理论园地、环球金融、国际银行业、中国金融观察。国外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海外文献、新书评介、大事记等。读者对象为金融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有英文目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是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获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荣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1) 收录。

  【栏目设置】

  国际金融时评:报导分析最新国际金融重大事件

  理论园地:研究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

  环球金融:追踪国际金融热点

  国际银行业:介绍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产品和技术

  金融市场:立足国际资本市场汇市,股市的理性思考

  金融科技:关注迅猛发展的IT业对金融业的深刻影响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实际利率、实际工资与经济结构调整 金中夏;李宏瑾;洪浩; 4-12

  2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影响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自磊;张云; 13-21

  3 IMF份额与投票权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陈天阳;谭玉; 22-32

  4 OECD国家的城市低碳融资工具创新及对中国的启示 王遥;王鑫; 33-41

  5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联动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交易品种、政策区间的多维演进分析 徐晟;韩建飞;曾李慧; 42-52

  6 国外公司债券定价模型研究评述 赵丽;高强; 53-59

  7 中长期经济背景下国际银行信贷规模比较与实证 高杰英;杜正中; 60-66

  8 欧洲银行业联盟初探 杨继梅;齐绍洲; 67-75

  9 管理创新与中小银行转型——新昌农村合作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案例分析 李广子;曾刚; 76-88

  10 “太大而不能倒”理论:起源、发展及争论 徐超; 89-96

  1 通货膨胀期限与责任:短期或中长期? 可变或固定? 政府或央行? 李永宁;黄明皓;郭玉清;郑润祥; 4-17

  2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实践效果:文献综述 伍桂;何帆; 18-29

  3 次贷危机对跨国资产投资组合VaR的影响研究 于文华;魏宇;黄寰; 30-39

  4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动态演进 白晓燕;唐晶星; 40-50

  5 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交易的分配机制设计——基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 杜莉;张云; 51-58

  6 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是周期性的吗? 黄志刚;郑良玉; 59-67

  7 上海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竞争力分析 郭利华;李海霞; 68-73

  8 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变动对贷款变动的非同质效应 王琼; 74-84

  企业管理论文: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探究

  摘 要:执行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缺失的现状,原因在于中层管理者的个人素质、高层管理者的授权、企业制度、制定企业目标的方法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因此,应通过提高中层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和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明确企业目标、培育企业执行力文化等措施来提升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资料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生存年限超过3年以上的不足10%,而且平均寿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6年下降到了2.6年。[1]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如此脆弱,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执行力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不强。

  国际金融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者:孙早;曹源圆;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通过革命性的生产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劲支撑。本文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第一,从历史演进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颠覆性生产变革正在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和提升生产效率的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二,从技术创新的扩散规律来看,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内部创...

LPR改革、货币流动性与制造业就业————作者:汪亚楠;林睿聪;徐枫;

摘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发挥引导作用,LPR改革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资本市场的九部门金融CGE模型,刻画居民、非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政府和国外五部门之间的融资渠道,模拟评估LPR改革对国内生产总值、制造业生产总值、货币流动性和制造业就业水平的影响,验证了LPR改革能够发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LPR...

影子银行规制、银行理财资产配置调整与债券信用利差————作者:邵文波;郑海贞;倪中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影子银行规制政策实施、银行理财净值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利用《资管新规》实施的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发现:第一,整体看,影子银行规制将导致高评级信用债信用利差收窄。第二,从机制上看,《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运作模式转变,风险偏好降低从而更加偏好于高评级、长久期信用债,导致这些债券信用利差缩小。第三,上述影响存在时变特征,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式转变强化了银行避险情绪。在利率上...

跨境资本流动尾部风险识别与化解——基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作者:张小宇;张骐歆;

摘要:跨境资本的平稳流动是维护经济与金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的背景下,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有效平抑跨境资本异常波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构建“在险资本流动”模型,将全球金融周期、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审慎政策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当前金融环境分析资本流动的尾部风险特征,并进一步研判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和跨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跨境资本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且尾部区域的负相关...

人口红利、货币政策力度非对称性与影响机制————作者:翟光宇;马镇尧;李玉冰;

摘要:基于全球主要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化、低利率现象,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本文使用国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红利对货币政策力度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是导致货币政策力度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力度过大而紧缩性货币政策调节力度不足,此结论在使用多期DID与工具变量法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析影响机制发现:人口红利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

萨伊定律成立情景与条件的理论模型解析——基于扩展的乘数-加速数模型视角————作者:宗良;郝毅;吴泽文;

摘要:本文基于扩展的乘数-加速数模型视角,对萨伊定律成立的场景及条件进行解析,同时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萨伊定律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立。当经济运行在周期范围内,且振幅随时间快速趋近于零时,萨伊定律成立。第二,萨伊定律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成立条件具有共轭性,二者相互补充。第三,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非常接近萨伊定律成立的情况,萨伊定律对现实具有相应...

数字服务贸易的竞争与进口替代效应分析——基于数字贸易企业的微观证据————作者:于春海;许茜;孙浦阳;张梓萌;

摘要:随着全球数字服务贸易高速发展,中国数字服务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本文使用中国税收调查数据提供的企业信息,较为精准地识别出中国“从事数字服务贸易”的企业信息,并匹配进口数据。本文发现:国际数字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将产生显著的竞争效应,促进数字服务贸易相关的设备进口;研发投入高的企业进口的数字设备产品更少,表明进口与研发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研发约束与研发替代存在反向关系,表明研发约束使企业选择设备...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境外债券发行定价————作者:吴云朗;袁梦;黄俊;彭剑飞;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企业行为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识。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背景,本文构建2007—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境外债券发行样本,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在境外债券发行过程中降低发行定价。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具备风险缓释效应,通过获得市场关注及提升内控质量,显著降低境外债券发行利差。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缓释效应主要体现在风险较高的...

反洗钱监管对跨境资本流入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作者:李知睿;李羡;陈波;计飞;

摘要: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全球金融发展带来跨境资本流入加速扩张,跨境交易中滋生的洗钱犯罪将对国家的投资声誉和金融秩序构成威胁,一国反洗钱(AML)监管系统有效性在完善洗钱治理和吸引外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基于179个国家2011—2020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金融发展条件下AML监管对跨境资本流入的门槛效应及影响渠道,发现AML监管对跨境资本流入存在正向门槛效应,且仅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时效应...

数字金融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孙红燕;崔婉琴;

摘要:本文根据二十国集团2016年通过的升级版《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数字金融获取和使用两个维度构建跨国数字金融指数,探索数字金融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数字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数字金融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倒U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产生U型影响,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全球...

央行沟通的企业风险承担效应研究————作者:蒋海;孙娜;王梓峰;

摘要:央行沟通作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可通过“信号效应”直接影响企业预期,从而对实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央行沟通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逻辑关系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央行沟通释放的乐观情绪信号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且这一关系会受到央行“言行不一”的抑制作用及高政策透明度的促进作用的影响。另外,区分正常时期及危机时期后分析发现,公...

碳中和目标下低碳转型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来自我国上市银行的压力测试————作者:连飞;吴寒冰;周国富;

摘要:本文首先对碳中和目标下低碳转型对银行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以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核心构建低碳转型风险因子,基于我国上市银行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进行压力测试,评估低碳转型压力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转型呈现出明显的“资产搁浅”效应,是银行风险的冲击来源;随着企业资产损失的上升,低碳转型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压力测试表明: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假...

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能否培育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基于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数据的分析————作者:沈悦;周奇锋;

摘要:本文利用国际清算银行2010—2022年三年一次的调查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能否以及如何培育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研究发现: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设立以后,东道国和地区人民币外汇交易份额显著增加,境外人民币清算行能够发挥培育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人民币投融资功能的增强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缓解是清算行发挥培育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作用的两个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清算...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行业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生产网络的视角————作者:余静文;沈妤恬;

摘要: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不断细分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体系引起金融风险在地域间的扩散。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主要驱动因素,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本文考察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下沪深A股上市企业中39个行业的股票市场表现,分析冲击对我国各行业的总体效应,并基于生产网络视角使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总体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生产网络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

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管制能否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来自证券类资本流动的证据————作者:彭红枫;马世群;封超;

摘要:本文基于2001—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间双边证券类资本双向流动数据,系统考察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管制对双边证券类资本双向流动的作用效果及特征,研究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管制政策与汇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间的搭配效果及新兴市场经济体间资本管制政策的跨国协调作用。结果发现:第一,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出管制收紧会加剧其证券类资本流向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资本流入管制...

“双循环”联动对稳外资的影响研究————作者:史恩义;李醇;于童;

摘要:“双循环”联动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结合,对于稳定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双循环”联动有助于从供给侧降低外资企业的交易成本与经营风险,同时从需求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提高外资稳定性。实证检验发现:“双循环”联动能显著提高外资稳定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以及城市层级能够对“双循环”联动的外资稳定效应产生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双循环”联动通过实现消费升级对稳定FD...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体制”研讨会暨《国际金融研究》论文宣讲会征文启事

摘要:<正>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激发广大学者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搭建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国际金融学会联合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举办“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体制”研讨会暨《国际金融研究》论文宣讲会,时间为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地点为海南省海口市

《国际金融研究》2025年征稿启事

摘要:<正>《国际金融研究》是我国国际金融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我国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学术界和实务界等进行国际金融问题研究与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本刊立足于金融,特色在国际,关键是理论深度及学术前沿。《国际金融研究》开设“金融理论与政策”“环球金融”“金融机构研究”“金融市场”和“公司金融”等栏目

产业结构与汇率制度选择————作者:范言慧;罗文颖;张宇航;

摘要: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应忽视其产业结构的作用。本文基于全球136个经济体1999—202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有序离散因变量模型,探讨产业结构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浮动汇率制度选择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以国内消费占GDP比重衡量的消费依存度和以服务贸易比重衡量的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并...

绿色投资者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机构投资者注意力视角————作者:宋肖肖;王爱萍;胡海峰;

摘要:绿色机构投资者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绿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绿色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企业专利数据,从投资者注意力视角研究了绿色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机构投资者注意力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机构投资者注意力提升通过增加参与公司绿色治理的动机和有效性提升了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和绿色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的环境规制强度和行业...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