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有机肥不同替代比例对草莓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者:张妍;邓蕊蕊;张纯;薛立辉;梁宏旭;胡宏祥;汪玉芳;
摘要:为探讨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草莓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提出最佳的草莓有机肥替代方案,本研究设置常规施肥(CG)、化肥施肥(HF)、空白对照(CK)、羊粪替代 30%氮肥(FF)、有机肥替代 15%、30%、 50%氮肥(T1、T2、T3)及 30%、60%磷肥(P1、P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草莓品质、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草莓产量及品质和土壤化学指标...
垄厢栽培模式下厢宽和种植密度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作者:戴锦清;袁紫依;陈俊;龙攀;徐莹;郑华斌;傅志强;
摘要:为了探讨垄厢栽培模式下不同厢宽和种植密度对双季稻田甲烷(CH4)排放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2024年开展双季稻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平作、1 m厢宽、2 m厢宽3种栽培模式,以及常规(早稻:13 cm×25 cm;晚稻:14 cm×25 cm)和增密20%(早稻11 cm×25 cm;晚稻:12 cm×25 cm)种植密度,共6个处...
中国畜牧业氧化亚氮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韩茹梅;王颖;樊益绮;尚祉余;
摘要:为评估中国畜牧业氧化亚氮(N2O)排放时空演变特征、脱钩状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畜牧业N2O排放量,从总量、结构和强度三个角度分析其演进趋势和分布特征,利用Tapio弹性脱钩模型探究其与畜牧业产值间的脱钩状态,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厘定影响因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全国畜牧业N<...
Enterobacter hormaechei WD01溶磷培养条件优化及对土壤无机磷转化的影响————作者:季欣悦;张凤麟;王聆卉;孙云云;陈伟东;王海坤;黄宁;
摘要:本研究以根际溶磷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WD01为对象,旨在优化其溶磷培养条件,并探究其对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转化能力,以期为开发高效溶磷菌剂及促进土壤磷素调控提供数据支撑。以培养基中可溶磷含量为评价指标,将单因素试验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探寻该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分析添加不同外源磷的土壤接种WD01菌液对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对土壤微生物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经优化后,确定...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湘江流域碳储存时空演变及多情景预测————作者:于卓璇;刘钺;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关联,探究湘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有助于为流域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研究耦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湘江流域2000—2020年间的碳储量时空分布,模拟2030年四种情景(自然发展、生态恢复、耕地保护、城镇发展)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林地、耕地是湘江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占比...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作者:高颖;崔林;殷杰;陈志丹;方家;
摘要:为揭示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演进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识别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本研究结合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涵盖经济活力、绿色生态、文化氛围、民生保障等4个维度、共计33项指标的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2013—2022年间黄河流域9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出正向增长态势,但区域间差异逐...
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紫色土土壤性质的影响————作者:姚莉;钱建民;刘泳宏;王宏;林超文;黄耀蓉;李世界;邓春秀;
摘要:为研究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对川中丘陵区玉米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为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开展连续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空白对照(T1)、农民常规施肥(T2)、优化施肥(T3)、沼液替代15%氮肥(T4)和沼液替代30%氮肥(T5)5个处理,在玉米收获时测定玉米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与施用纯化肥T2和T3处理相比,沼液部分替代化肥T4和T5处理玉米...
生物质炭基复合肥施用对砂质水稻土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作者:龚雪柳;覃景嵩;吴佳蓉;赵近凯;冯彦房;卞荣军;郑聚锋;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
摘要:探究稻壳炭基复合肥替代市售复合肥对砂质稻田土壤氨(NH3)挥发、氧化亚氮(N2O)排放及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为炭基肥在水稻生产中实现减肥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柱试验法,设置CK(不施肥)、商品复合肥A(N: P2O5: K2O=15-10-10)、商品复合肥B...
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集约水平的耦合协调测度及时空演变————作者:王洪佳;唐秀美;王瑷玲;高莉娜;索雅丽;
摘要:如何在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推进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集约水平耦合协调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以华北平原7省(市)76个城市为例,评估2010—2020年区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程度与集约水平,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显示: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呈现波动上升的趋...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宜居的影响——基于宁夏农户调研数据————作者:刘七军;杨玉坤;李昭楠;徐如明;
摘要:为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宜居的影响机理,以2023年7—8月宁夏同心县、红寺堡区4乡(镇)16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农户行为干预的微观视角,采用数学模型推演与计量模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宜居的影响及基层环保宣传和农户借贷在其中的作用机理与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农村生态宜居水平,且影响作用随着生态宜居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出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数字乡村建...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含量和活性组分的坡面分异规律与影响因素————作者:练晶香;黎烨;丁佳艺;范益恺;樊建凌;陈增明;丁维新;
摘要:为探讨有机碳(SOC)含量和性质在坡面尺度上的分异规律与驱动因素,本研究以典型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位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建立培养试验测定SOC矿化速率表征可分解性,进而揭示侵蚀-沉积过程中SOC含量和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C含量沿坡位向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形趋势,在坡中处最低,坡下、坡趾显著高于坡上、坡中;从...
非农就业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江苏省为例————作者:刘璐;张立中;高芬;赵若婷;
摘要:为探究非农就业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以江苏省为案例,通过非期望产出的EBM(Epsilon-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借助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在稳健性检验中保持一致。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和耕地经营规模是非农就业影响绿色...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作者:吕添贵;袁梦涵;黄贤哲;杨道田;付舒斐;陈安莹;
摘要:为识别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碳源-碳汇测度2008—2023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系数,运用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碳公平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8—2023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的碳公平系数总体大于1,但存在一定波动,碳公平水平增长率峰值分别为1.351%、-0.665%;各省份碳公平水平差异显著,江西省最高,湖南省次之,湖北省最低;...
调理剂对蒜苗生长、镉吸收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作者:孙梦迪;魏宏杨;马振华;宁欣杰;杨素勤;张静静;张彪;
摘要:为探究调理剂对污染土壤中镉的钝化作用及对蒜苗镉吸收的抑制效果,本研究分别选用石灰性和酸性镉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巯改化合物、沸石、磷酸改性生物炭和生石灰对土壤中镉有效性、镉赋存形态及蒜苗抗氧化酶活性和镉吸收的影响,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调理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调理剂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其中,12 g·kg-1改性生物炭施于石灰性土壤...
我国北方镉污染农田适宜镉低积累小麦品种筛选及各部位镉积累特征分析————作者:郜英杰;吴昌龙;路京伟;晏祥斌;陈继平;王亮;宋全昊;胡银岗;陈亮;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于我国北方镉(Cd)污染农田种植的小麦Cd低积累品种,本研究利用299份遗传背景丰富的小麦材料,种植于陕西潼关、河南济源两地Cd污染农田进行为期两年的小麦Cd低积累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差异显著,潼关、济源两地不同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范围分别为0.073~0.247、0.003~0.491 mg·kg-1,不同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差距可达...
农田系统中生物污染现状及其阻控技术研究进展————作者:赵立志;赵建宁;李玉辉;徐艳;
摘要:生物污染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分布、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的污染物,长期的积累和扩散已成为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成为制约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科学有效地防控生物污染正逐渐被纳入国家战略计划。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生物污染防控以保障农田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已成为紧迫任务。本文简要总结了农田系统中的生物污染现状,系统梳理了农田系统中生物污染物的来源及其传播机制,并综述了生物污染阻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基...
流域尺度磷素两级输出系数模型构建及应用————作者:陈郭青;高敏;吴杰;龙丹丹;吴雷;马友华;储茵;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评估流域尺度不同来源磷素的输出负荷,将磷输出过程概化为子流域输出和河道迁移两个过程,提出磷两级输出系数,即子流域磷输出系数和河道磷输出系数,并建立相关计算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磷两级输出系数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巢湖丰乐河流域,借助经过率定和验证的SWAT模型获得各子流域出口及流域总出口磷输出负荷,计算不同子流域、不同年份磷两级输出系数,构建了子流域磷输出系数与子流域降雨...
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刘莉;刘雨婧;邓潇潇;刘陵;谭志荣;蔡德文;
摘要:为探究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本研究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2010—2020年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异性。结果显示: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增幅为17%。2010—2015年效率值低且呈逐年下降特征,2016—2020 年效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步出现集聚特征。大湘...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制药菌渣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及机理————作者:徐乐言;张奇;贾传新;赵旭;何声宁;张峰;徐爱玲;
摘要:为探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制药菌渣堆肥过程中铵态氮(NH+ 4-N)、硝态氮(NO- 3-N)和总氮(TN)等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其对氮素保留效果及作用机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1‰(v/w)RW菌剂(T1)、1‰MC菌剂(T2)、2‰MC菌剂(T3)分别添加到菌渣堆肥体系中,每3d检测堆肥过程理化性质,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结...
农户视角下西南典型丘陵地区耕地非粮化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作者:周振邦;严子循;海锋;谭智元;胡丰;曹银贵;何灏;
摘要:本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探讨了西南典型丘陵地区农户非粮种植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策略。基于289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77.5%的农户粮食种植年均收入低于1万元,粮食种植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有限,主要用于自给,外售比例较小。尽管农户享有种粮补贴政策,但其激励效果有限,未能有效提升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模型分析表明,纯农业劳动人口、粮食收入占比...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