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转化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4:05:20

煤炭转化

煤炭转化

CSCD北大核心

Coal Conversion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复合影响因子:1.355
综合影响因子:1.058
邮发:22-44
官网:https://mtzh.cbpt.cnki.net
主编:李晋平
平均出版时滞:107.7164

  煤炭转化最新期刊目录

富钾生物质渣侵蚀无铬耐火材料机理研究————作者:陈健;郭庆华;高靖红;龚岩;宋旭东;王兴军;于广锁;

摘要:生物质气化是一种环保、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气化过程中生物质渣对气化炉耐火衬里侵蚀严重,但其机理仍亟待研究。在气化条件下进行了座滴实验,研究了富钾生物质渣在SiC-MgAl2O4和SiC-Si3N4耐火材料上的润湿、铺展和渗透行为;对反应样品进行切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对样品进行了侵...

高比表面积钙基材料制备及其干法脱硫性能研究————作者:于晴;任子晗;刘帅鹏;刘洁;

摘要:针对钙基干法脱硫剂比表面积小、硫容低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基于复合醇改性消化的Ca(OH)2制备工艺。制备工艺的核心为醇类作为表面活性剂包覆在CaO表面,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有效防止了Ca(OH)2产物团聚,并且醇类溶剂降低了水合产物的溶解度,从而促进了水合产物从CaO的水溶液中沉淀,成功构筑了高活性、多孔隙的钙基脱硫剂。脱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乙醇/二乙二醇...

煤液化沥青转化过程中循环溶剂典型供氢组分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作者:陈俊潜;张园林;黄胜;赵润泽;吴诗勇;吴幼青;

摘要:为阐明煤液化沥青转化过程中循环溶剂典型供氢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溶剂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循环溶剂的组成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将二氢蒽(DHA)、二氢茚(IND)分别与四氢萘(THN)混配作为供氢溶剂以考察供氢组分种类和溶剂/沥青比(3:1和5:1)对煤液化沥青加氢转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溶剂/沥青比为3:1和5:1时,随着混配溶剂中DHA或IND比例的增加,油水产率均不断降低,焦收率均先降低后...

煤气化细渣基多功能性碳硅复合材料的气体储存与捕集性能研究————作者:苏思飞;王超;程星星;杨晓勤;张书培;崔波;

摘要:煤气化细渣的高值利用对煤基固废的消纳至关重要。以煤气化细渣为原料,通过水热处理和化学活化协同处理,成功制备了一种碳硅复合材料。此外,通过正交水热实验研究了煤气化细渣的成孔机理,在HCl浓度为20%、水热温度为100 ℃、水热时间为100 min、固液比1:20的工况下得到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470.98 m2/g)和孔体积(0.785 cm3/g)...

基于热重分析的不同空间分布模式下富油煤与油页岩共热解研究————作者:曹虎生;肖建生;杨甫;李长聪;马祖飞;朱占荣;吴雷;周军;

摘要:富油煤是集煤、油、气属性于一体的高附加值煤炭资源,通过热解转化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潜力。基于热重分析技术探究了富油煤与油页岩在不同空间分布模式下的共热解特性及其协同效应。通过设计富油煤和油页岩上下、左右和混合五种空间分布模式,系统分析了其对共热解失重特性、协同效应及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上-岩下”与“煤-岩共混”空间分布模式下共热解失重率和协同效应的评估指数十分接近,且达到最高的27.09...

气化过程生物质单颗粒演化特性原位研究————作者:曹俊杰;龚岩;吴越;王越;王旭宁;郭庆华;白进;于广锁;

摘要:为深入分析生物质颗粒在气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推动生物质气化技术高效优化,本研究采用激光点火技术使生物质单颗粒快速升温至典型气化温度,同时使用双高速相机同步记录其在不同气氛下的颗粒演化过程,通过开发配套的图像处理方法获取了生物质棕榈空果壳(EFB)颗粒在气化过程中的体积、表面温度、子颗粒产生量和粒径分布等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氧气比例的升高,生物质颗粒平均反应时长由2.5 s减少至1.3 s,颗粒平...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循环溶剂自身反应对供氢的影响————作者:刘沐鑫;颜艳艳;黄顺进;王习权;安亮;高山松;单贤根;张彦军;石磊;

摘要:为了认识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溶剂自身反应对其供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溶剂的裂解和脱氢行为对大柳塔(DLT)煤液化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和半焦对煤液化溶剂的脱氢反应的催化作用,借助模型化合研究了溶剂裂解和自由基耦合过程对溶剂供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直接液化溶剂的热裂解和脱氢过程会导致其供氢能力的下降,甚至转化为半焦和气体,既造成了溶剂的损耗和劣质化,也阻碍了煤的液化转化。煤直接液化的Fe催化剂、Mo催化剂...

微生物预处理对煤和钠长石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浮选分离效果————作者:吕婷婷;刘生玉;温全宝;

摘要:煤中碱金属钠的存在对煤炭加工与利用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微生物浸出脱钠可以脱除煤中碱金属钠,但是酸不可溶钠因晶体结构稳定无法通过微生物浸出的方式实现全部脱除。为进一步脱除煤中酸不可溶钠,提出微生物预处理与浮选相结合的方式分离煤与钠长石。通过对菌株CSW-1和CSL-1预处理后的混合矿表面进行分析以筛选合适的浮选药剂用于浮选分离混合矿中的煤与钠长石。SEM结果表明,菌株CSW-1和CSL-1及其胞外代...

气化渣分离炭制备活性炭的活化工艺优化与显著性分析————作者:王洋;樊盼盼;张军;潘文杰;董连平;樊民强;鲍卫仁;王建成;

摘要:煤气化渣的资源高效利用是目前煤基固废利用的研究热点内容。采用经水介重选处理后的榆林气化渣分离炭为原料,通过配煤(长焰煤、肥煤、煤沥青)及淀粉粘结剂制备活性炭,着重考察了以水蒸气为活化介质的不同活化条件对制备活性炭的孔结构的影响,并采取正交实验对不同活化条件制备活性炭的显著性进行分析。采用N2吸附-脱附、碘吸附、亚甲蓝吸附等手段对成型活性炭孔径分布和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

固废衍生Mg2P2O7/N-C生物质炭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的性能————作者:余加源;刘瑞莹;李晓;

摘要:以固体废弃物制备功能炭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处理废水中的四环素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法国梧桐枯叶和鸟粪石两种固体废弃物为原料,通过高温共煅烧的方法得到Mg2P2O7/Biochar(MBC)复合炭材料。系统研究法国梧桐枯叶和鸟粪石原料比例(1:0.25,1:0.5,1:1,1:1.5和1:2)和煅烧温度(500 ℃,600 ℃,7...

VOCs丙烷掺混条件下射流扩散火焰稳定性和烟气排放特性研究————作者:段林林;刘岑凡;张一鸣;潘帅;张冲冲;赵飞;张永民;

摘要: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废气处理是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丙烷作为VOCs代表,研究了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不同含量丙烷(体积分数分别为0.5%,1%,1.5%,2%)对火焰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伴流速度增大,火焰提前发生推举和吹熄行为;随着空气侧掺混丙烷含量增加,火焰的初始推举速度和临界吹熄速度增大,火焰稳定性增强...

大缸径低浓度煤层气发动机喷氢稳燃调控研究————作者:王乾;何义团;廖世勇;付艳艳;秦子涵;

摘要:针对大缸径低浓度煤层气发动机在燃烧时易出现爆震、循环变动大等非正常燃烧问题,创新性提出利用缸内直喷氢气的方式对其进行稳燃调控。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混合气浓度,还可以改善煤层气低品质燃烧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过量空气系数为1.8工况下,均质点燃和射流引燃两种调控模式以及喷氢量对发动机稳燃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射流引燃模式在促进初期火焰传播方面更具优势,而均质点燃模式则更有利于缩短快速燃烧期;两种...

基于可见光与红外联合检测的火焰温度场及气固体积分数场同时重建研究————作者:张怡雯;常珂;刘蒙;罗自学;程强;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和红外联合检测的火焰温度场及气固组分体积分数同时重建的方法。首先,搭建了火焰图像检测实验平台,对21%O2,25%O2,30%O2工况下的乙烯扩散火焰进行实验检测,利用高光谱相机、前置滤光片的短波红外相机和中波红外热像仪同时拍摄获取火焰图像;随后,通过检测得到的可见光波长下的辐射强度分布,重建得到火焰温度及烟黑体...

添加剂防控准东高碱煤灰沉积问题的研究进展————作者:赵祥顺;刘敦禹;金晶;何翔;

摘要:综述主要介绍硅铝添加剂和磷基添加剂在防控准东煤燃烧灰沉积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为锅炉实际运行提供参考。新疆准东地区储存丰富煤炭资源,由于准东煤高含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产生的渣层难以清除,影响锅炉受热面换热。综述了最有经济效益的添加剂技术,特别介绍高岭土、蛭石、污泥对准东煤灰沉积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富含Si-Al的高岭土可以有效吸附Na且在高温下转化为石英和莫来石等高熔点物质。现场锅炉试验表明添加6...

气氛对煤矸石燃烧过程中锂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作者:朱文睿;周春财;吴飞坛;

摘要:为探究煤矸石燃烧过程中Li元素的迁移转化特性,选取内蒙古地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XRD,XRF,SEM,TG-DSC和逐级化学提取等技术方法探究其在不同气氛(空气和21%O2+79%CO2)、不同温度(500 ℃~1000 ℃)下燃烧过程中矿物与锂(Li)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矿相主要为高岭石、石英、伊利石、黄铁矿和方解石...

沸石间转化法制备xNi@HZSM-5用于煤焦油催化提质————作者:郭向阳;樊磊;王明义;董子豪;王玉高;王俊文;

摘要:煤热解焦油催化提质可以将其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芳烃,但负载型Ni/HZSM-5中金属Ni多位于分子筛的外表面,在提升轻质芳烃含量的同时会造成焦油过度裂解。采用以H-Beta为母体的沸石间转化法制备xNi@HZSM-5(x为Ni含量,质量分数),将金属Ni封装于分子筛的孔道内,利用HZSM-5分子筛孔道的空间限域特性实现富氢气体活化和焦油裂解活性位点的分离;同时,这一方法成功弥补了传统水热合成法中...

机械力化学活化对新疆风化煤腐植酸的活性影响研究————作者:姚菁华;李北霖;刘萌园;冯秀娟;肖雷;岳瑞雪;

摘要:为提高碱溶酸提法提取的风化煤腐植酸的活性,采用球磨法对新疆风化煤进行了机械力化学活化,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最佳活化条件,并采用FTIR,UV-Vis等对活化前后的风化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风化煤的最佳活化条件为活化时间105 min,球料比25:1 g/g,球磨转速300 r/min,活化后腐植酸提取率提高了14.26%,总腐植酸含量与游离腐植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与25.01%...

煤油共炼残渣中多环芳烃的脱除特性研究————作者:黄勇;张晓欠;兰伟伟;康徐伟;刘丹;杜若宇;

摘要:为了考察45万t/年煤油共炼工业示范装置副产残渣的绿色化应用效果,采用聚合改性法脱除残渣中多环芳烃(PAHs),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煤油共炼反应体系下残渣中PAHs分布规律,考察改性剂、催化剂、体系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残渣中PAHs脱除率与苯并[a]芘(BaP)当量含量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渣中PAHs含量为18.15 mg/g。在30%对苯二甲醛、40%硫酸、甲苯量 50 mL、反...

大缸径稀薄煤层气发动机喷氢稳燃调控研究————作者:王乾;何义团;廖世勇;付艳艳;秦子涵;

摘要:大缸径低浓度煤层气发动机在燃烧时易出现爆震、循环变动大等非正常燃烧现象。通过缸内直喷氢气不仅可以提高混合气浓度,还可以改善煤层气的低品质燃烧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氢调控模式及喷氢量对发动机稳燃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引燃能够促进前期火焰的发展,而均质点燃更侧重于缩短快速燃烧期;当喷氢能量占比α<10.5%时,射流引燃模式更能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当α>10.5%时,均质点燃模式的稳燃效...

等离子体辅助氨煤混燃过程NOx排放特性研究————作者:李双龙;顾明言;位鑫;王双;黄庠永;

摘要:目前,氨煤混燃过程中存在燃烧不稳定、NOx排放量偏高的问题。采用滑动弧等离子体辅助燃烧技术,以强化燃烧过程并降低NOx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掺氨比(0%,5%,10%,15%,20%,25%,30%,35%,40%)和过量空气系数(1.2,1.3,1.4,1.5,1.6)条件下氨煤混燃的NOx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辅助燃烧后,...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