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绿色溶剂吸收法回收VOCs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刘明;赵欣月;高晓颖;宋阳;穆小占;袁腾飞;刘伯约;郭涛;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化工、石油炼制等行业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吸收法因为其工艺条件较成熟、技术成本较低等特点,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有机溶剂作为吸收剂用于VOCs的回收,绿色吸收剂在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绿色工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离子液体(ILs)、低共熔溶剂(DESs)、水是3种最主要的绿色溶剂体系,其...
O3/H2O2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体系处理高盐化工废水工艺优化研究————作者:胡楠;周洋洋;王希桐;杨志林;黄晓典;李攀;
摘要:化工废水通过反渗透(RO)处理后产生高盐、高有机物浓度的RO浓水,传统臭氧氧化处理对其中有机物去除效率低。臭氧/双氧水(O3/H2O2)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能提高RO浓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但存在H2O2投加方式不合理导致的废水氧化效率低、矿化不彻底等问题。以某化工园区生化处理尾水和循...
滨州市2016—2021年大气污染物与CO2综合排放清单————作者:张福鑫;胡晓霞;张元勋;
摘要:为分析滨州市2016—2021年大气污染物与CO2排放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通过调研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滨州市2016—2021年6种大气污染物与CO2的综合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21年排放清单进行了1 km×1 km的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2016—2021年滨州市PM2.5、PM10 山西某焦化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相关性分析————作者:王嘉彬;马福俊;向雅芸;刘昭玥;杨兰;杨欢;常红; 摘要:焦化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残留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对周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为探究焦化场地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及污染来源,以山西某具有30余年生产历史的焦化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地质统计学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土壤和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土层与地下水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苯和石油烃... 北京市2022年农业机械碳污排放特征及清洁化提升措施————作者:李菡;黄广寒;石爱军;崔阳阳;易华炜;屈林臻;刘嘉欣;朱利军;薛亦峰; 摘要:燃油农业机械是碳污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提升其清洁化水平对于碳污减排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功率排放因子法量化了北京市2022年农业机械碳污排放状况,应用建立的清洁化评价方法评估了农业机械的清洁化程度,并提出了优化建议。结果表明:2022年北京市农业机械VOCs、CO、NOx、PM和CO2排放量分别为220.8、4 620.2、1 228.5 t、112.7 t... 苦草在生态修复中的水质提升与气味(Azulene)释放风险————作者:陈璇;邓平;韩晓芳;孟建军;孙聪;汪剑; 摘要:苦草作为湖泊生态修复的常用沉水植物,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可能释放气味物质,但关于苦草释放气味物质特征及其对水体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以武汉某滨湖湿地修复工程中种植苦草的生态塘为研究对象,逐月监测(2023年4—12月)苦草生长过程中生态塘水体理化指标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的变化规律以及苦草释放的气味物质薁(Azulene)的特征,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环境因子对气味物质释... 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去除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作者:柏天卿;袁媛;雷鑫; 摘要: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UV/氯AOP)作为新兴水处理技术,结合紫外光与游离氯产生活性自由基(·OH、·Cl、Cl2·-等),具备高效去除抗生素、药物残留、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的能力,并兼具消毒功能,并且在降解某些污染物方面优于传统UV/H2O2工艺、并能维持管网余氯,且易于利用现有设施升级实现。综述了UV/氯... 太湖流域洙漕河-大溪水库典型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作者:蒋俊;江桥;余美娟;于耀栋;朱畅;成小英;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太湖流域洙漕河-大溪水库表层水体中6类21种抗生素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分析其赋存特征,研究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进行溯源,进而评估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检出目标抗生素19种,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是主要抗生素类型。在时间上,除磺胺类浓度呈夏高冬低外,其他抗生素基本呈冬高夏低、春秋相似的趋势。在空间上,抗生素浓度总体呈现库岸带>入库支流河口>洙漕河的分... 基于沉积柱的渤海湾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作者:李可;唐常源;邓天龙;黄佳妮;张依章;张晓琦; 摘要:渤海湾作为我国北方典型半封闭海湾,高强度人类活动与自然沉积过程共同作用导致金属来源复杂化。为厘清1970s重大水利工程(如闸坝建设)对近岸金属的调控,基于渤海湾西部近岸沉积柱粒度、常量金属元素及重金属含量(Al、Ca、Cr、Cu、Fe、K、Mg、Mn、Na、Zn、Cd、Pb、Sb、Hg),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归一化方法,揭示了1970s海河建闸工程对金属来源及沉积模式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柱以粉砂... 长江流域河湖缓冲带与水生植被绿色低碳修复技术评估与筛选————作者:刘雨欣;林炳权;王梓琳;孙德智; 摘要:长江大保护目前进入到生态修复的关键阶段,河湖缓冲带与水生植被修复技术作为改善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已研发了大量相关技术,亟需从绿色低碳角度进行系统性评估,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的高效实用技术。基于此,对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河湖缓冲带与水生植被修复技术相关研究进行热点分析,解析技术研究趋势;同时,收集整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已工程应用的技术62项,提炼其... 河湖COD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李卓雅;孟睿;何连生;后希康; 摘要:我国河湖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河湖有机污染评价主要采用化学需氧量(COD)作为核心指标,COD源解析可识别有机污染来源、判断不同污染源的贡献,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COD源解析,厘清有机污染的成因,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简要分析了我国河湖水体COD及其空间分布特点,采用文献计量方法梳理了COD源解析方法研究热点的时间演进,并综述各类源解析方法的应用特点、优势、局限性及所需数据类型等。... 不同气候条件下城市中心城区屋顶光伏发电潜力及环境效益评估————作者:徐伟;王文鹏; 摘要:光伏发电技术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较大,为了合理评估我国屋顶光伏潜力,选取我国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屋顶资源丰富的海口、昆明、西宁、济南、呼和浩特5个城市中心城区,结合GIS技术对其屋顶光伏发电潜力及环境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屋顶光伏可利用面积占总屋顶面积的比例为34%~40%;海口、昆明、西宁、济南、呼和浩特中心城区的屋顶光伏年均潜在发电量分别为1 369.25、1 278.10、923.3... 中国省域碳排放-绿色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时空跃迁及其驱动机制————作者:杨青;昝黄琳;何玲;段召琳;刘星星; 摘要:探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碳排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关系,对实现创新驱动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排放-绿色高质量发展(CE-GH)耦合协调机理,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耦合协调模型、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分位数回归、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CE-GH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异格局及跃迁规律、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呈失调... 济南市一次污染传输过程中的光量子雷达联合组网监测————作者:周咪咪;尚祥;曲泺源;田奥文;刘燕平;张峰;全征宇;申屠国樑;贾铭蛟; 摘要:为实现对污染传输过程的协同立体观测,将光量子雷达联合组网系统在济南市部署并运行,获取颗粒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以及风场和能见度4个视角的雷达观测数据,并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信息,对2023年11月2—3日期间的污染传输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光量子雷达水平扫描监测很好地监测到此次污染事件的污染团入境、传输、累积、过境等过程,为解析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及追溯污染源提供了证据。在垂直监测方面... 苏州某塑料厂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研究————作者:田紫琪;张超艳;熊杰;郭晓欣;赵莹;周友亚;李海明; 摘要:砷作为土壤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可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吸入颗粒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构成威胁。在污染地块环境管理中,基于健康风险推算的修复目标值远远低于我国各地区的土壤背景值。以苏州某塑料厂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风险模型推导、等效允许摄入量反推、多证据分析技术确定环境背景上限等方法确定土壤砷修复目标值,并分析其适用性。结果表明:1)采用风险评估方法推算的一类用地情景下砷土壤风险控制值为0.45 ... “双碳”目标下我国黄河流域生活垃圾处置单元温室气体产生及减排策略分析————作者:朱润泽;卞荣星;姜海钰;杜欣然;牛亚婷;高晨琦;韩浩然;孙英杰;张庆建;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处置单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源,明确其排放变化趋势是制定GHG减排对策的前提。利用IPCC清单模型,对黄河流域9省区2012—2022年MSW处置单元的GHG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20年,焚烧以58.05%的占比成为了MSW的主要处置方式;沿黄9省区GHG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从2012年的2 284.8万t增加到2019年的3 15... 嘉陵江流域涪江(绵阳段)表层水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估————作者:焦龙;王秀丽;贺颖;宋望;余红; 摘要:针对抗生素在天然水体中的广泛存在及其潜在生态与健康风险,系统调查了2023年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涪江(绵阳段)表层水中22种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来源、风险水平。分别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抗生素和重金属检测。结果表明,涪江表层水中抗生素浓度呈现显著季节性差异,枯水期总浓度(均值465.19 ng/L)约为丰水期(均值163.15 ng/L)的3倍。丰水... 感潮河道建闸对上下游水环境的影响————作者:廖兴鼎;乔巧俊;黄国鲜;罗佳鑫;蒋聘凤;张硕;张达; 摘要:为研究椒江河口枢纽建设引发的感潮河道及下游水环境退化风险,建立和应用Mike21椒江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型中耦合闸门调度规则与潮汐-径流交互作用,揭示强潮河口建闸对污染物输移规律及富营养化状态的改变。结果表明:枢纽运行阻隔潮汐双向输运,削弱水体稀释与自净能力,导致闸上污染物累积;丰水期流量的稀释效应抑制了浓度增幅,使其低于枯水期;因为不同河段径流、潮流变化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浓度增幅沿程增大,... 基于Ecopath模型的滇池土著鱼类放流影响预测————作者:郭衍浩;吕雪;孙晓能;廖丽君;王晓秋;黄晓霞; 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为恢复滇池的鱼类生态系统健康,基于2023年的渔业资源调查及水生生物调查数据,构建了滇池的Ecopath模型,模拟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前后滇池水生态系统能流效率和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鱼类调查记录到滇池湖体中的15种鱼类,其中土著鱼类仅1种,土著种与外来种数比为1∶14,土著鱼类生物量占比仅6.4%;滇池现有生物量金字塔结构中,中小型肉食性鱼类生物量仅占鱼类总生物量... 不同商品化微生物菌剂在固原地区牛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作者:毛彦妮;安治通;李卓玥;于奴哈;白文文;赵万余; 摘要:针对冷凉地区堆肥效率低和商品化菌剂适应性差的问题,以固原地区(年均温6~8℃)规模化牛场的鲜牛粪为原料,系统比较了3种典型商品化菌剂(北京晖茂T1、上海联业T2、宁夏五丰T3)与对照组(CK)的堆肥效果,重点分析了菌剂在低温环境下的升温特性及养分保存机制。结果表明:1)低温适应性:在环境温度≤32℃时,T3菌剂仍能维持(0.82±0.05)℃/h的升温速率[T1:(0.45±0.03)℃/h;T2...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投稿45天,无回复,一直在等.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