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合并癌症史的关节炎患者启用靶向抗风湿药物的思考与建议————作者:戴生明;
摘要:靶向抗风湿药物因为起效快、疗效显著, 它们的问世已为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然而, 靶向抗风湿药物会干扰免疫系统, 医生和患者都担心其可能会对癌症新发或复发的风险产生短期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 首先概述了RA等风湿性疾病的癌症风险, 以及针对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和Janus激酶抑制剂的癌症风险, 然后根据"EULAR关于伴有癌症病史的炎症性关节炎...
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年度进展————作者:高凤乔;张俊梅;李彩凤;
摘要:2024年, 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涵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自身炎症性疾病(AIDs)等主要疾病。从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解析到生物标志物的广泛应用, 从诊疗指南的持续更新到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 这些研究进展显著提升了临床精准诊疗能力, 并为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本文聚焦2024年度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亮点及重要进...
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1例————作者:吴俊娇;孟琦铭;赵洪军;谢艳莉;孟朦;杨怡;罗卉;左晓霞;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均可出现血液系统累及和自身抗体, 是临床鉴别诊断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既往误诊为SLE的EBV+DLBCL且合并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病例,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认识SLE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复杂性, 在诊断SLE时特别注意与EB病毒感染及淋巴瘤相鉴别
基于能量代谢的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番明谣;张晓霞;褚鑫;陈学秋;黄文;海青山;
摘要:痛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水平升高或嘌呤代谢的异常引起的常见代谢性疾病, 尿酸钠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中沉积于组织或器官,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石形成, 甚或致残、致畸、肾功能不全等脏器损害。早期关于痛风病理机制多关注于固有免疫参与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 学术界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一同归为代谢综合征。痛风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仅凭固有免疫机制难以全面解释其临床表...
痛风的治疗进展————作者:刘素苗;郭乾育;苏雅珍;张莉芸;
摘要:痛风是由尿酸钠晶体(MSU)沉积在关节和非关节结构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发病率逐年增加, 且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和维持长期有效的降尿酸, 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明显, 且部分人群使用受限。新近研究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激活上下游通路因子的抑制剂和直接靶向NLRP3的抑制剂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IL-1抑制剂在...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作者: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化肽/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可在RA患者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前数年产生, 对于早期诊断、疾病预测、预后评估以及用药指导等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发起, 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和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采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病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已取得显著疗效, 且在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证据, 有望成为这些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力的创新性治疗方法。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联合牵头制定了这一共识。该共识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特发性炎性肌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规范了CAR-T细胞治疗在作为试验...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与血脂管理现状的研究————作者:陈姝妍;樊勇;宋志博;张晓慧;张卓莉;耿研;
摘要:目的结合改良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预测模型, 探讨不同疾病活动状态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CVD风险与血脂水平差异, 并描述PsA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sA前瞻随访队列(PKUPsA-PC队列)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信息, 包括PsA疾病活动指数(DAPSA)、血脂水平、用药情况等。采用2种改良CVD风险预测模型[改良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可溶性清道夫受体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作者:魏华;刘欣;马莉;刘盼;熊威;
摘要:目的验证可溶性清道夫受体A(sSR-A)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 并评估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sS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7-12月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200例RA患者, 其中包括37例血清阴性RA, 同时纳入19例骨关节炎(OA)、45例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和86名健康个体(HC)。ELISA与CLIA 2种方...
静息门控核素心肌显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肌损伤中的价值评估————作者:徐建明;邹敏超;陆菁菁;邵科晶;刘婷;袁风红;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静息门控核素心肌显像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的SLE患者64例, 采用配对χ2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数据、检验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64例SLE患者, 19例(29.7%)患者核素心肌显像异常...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受体相关蛋白样-1在痛风性关节炎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作者:沙敏;张传猛;钱静宇;卢慧敏;
摘要: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相关蛋白样-1(GABARAPL1)在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筛选GA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 进一步筛选与GA相关的自噬差异表达基因(au-DEGs)。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2023年3-12月就诊的80例GA男性患者, 同期60名男性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
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肾炎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作者:陈凯;王营营;吕莉娜;胡靓倩;周生国;李霞;
摘要: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种临床特征为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缺血性器官损伤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重度活动时常伴有血液系统异常, 常见白细胞降低, 贫血及血小板降低。当两者合并时, 很难在临床表现上进行辨别。本文报道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肾炎合并TMA的诊治过程, 初始考虑狼疮活动导致的血液系统异常, 后行肾穿刺术, 肾脏病理发现TMA病变, 给予甲泼尼龙冲...
复发性多软骨炎及VEXAS综合征研究进展————作者:冉冰冰;赵红光;许文博;林承赫;
摘要: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 其特征是反复软骨炎症, 并伴有广泛的全身性症状。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差异, 及时识别和准确诊断对于适时采取治疗措施和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进展以及新的体细胞和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发现, 需与之进行鉴别的疾病随之增多, 特别是新近发现的VEXAS综合征, 其与复发性多软骨炎在临床表现及诊治策略上存在众多交叉。因此, 本文对复发性...
甲襞毛细血管镜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雷诺现象中应用的Meta分析————作者:张由群;刘言文;雷聪;张葵;郑艳;朱平;
摘要:目的通过甲襞毛细血管镜(NVC)评估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雷诺现象患者微血管病变特点并探讨NVC在CTDs发病机制、疾病诊疗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缔组织病相关雷诺患者NVC的文献, 检索时限为开库至2024年5月。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采用使用...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齿状突加冠综合征1例————作者:田爽;王幸栓;唐琳;
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罕见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DS)的72岁男性患者。患者既往有RA病史, 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 病情控制尚可时, 出现颈痛、颈椎活动受限, 伴随发热;颈椎CT提示寰枢关节深度侵蚀及骨皮质糜烂, 横寰椎、鼻翼和根尖韧带中可见钙晶体沉积, 齿状突周围可见十字韧带线样钙化, 最终诊断RA合并CDS, 经过秋水仙碱治疗后颈痛缓解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膝关节患者步态分析————作者:李春江;刘文浩;温鸿雁;卫小春;
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累及膝关节患者步态变化, 尝试通过步态信息对RA患者内科或外科精准治疗及诊疗疗效的评判进行探讨, 为RA患者的相关研究提供步态学参考。方法收集我院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RA累及膝关节患者45例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5名, 予以量表评分、步态分析检测, 对比研究累及RA膝关节患者的步态学变化。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及Pearsonχ2检验...
西罗莫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 存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器官损伤等诸多问题。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雷帕霉素机制性靶标(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能降低SLE的疾病活动度、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为了规范西罗莫司在SLE中的应用,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和风湿免疫学...
Toll样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者:白立春;李鸿斌;王静;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 RA的发生与免疫功能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 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LRs在RA中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以及靶向治疗策略, 为RA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胞外游离DN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刘凡铖;苏雅珍;刘洋;武泽文;张莉芸;
摘要:胞内DNA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被释放到细胞外, 这些在细胞外空间中存在的DNA被命名为胞外游离DNA(cfDNA)。在健康人体内, cfDNA的循环水平非常低下, 但在某些病理状况, 如肿瘤或风湿性疾病中, cfDNA的水平会显著上升。cfDNA作为人体的代谢产物, 与众多疾病有所关联, 并拥有作为临床生物标记物的巨大潜力。本文对cfDNA在风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希望能为研究人员带来新的...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新发突变致家族性白塞病样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家系分析————作者:张冰;孙文闻;郭颖;张子博;周宇辉;胡坚;魏蔚;刘力;
摘要: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女童因反复腹痛起病疑似A20单倍剂量不足, 随后其母亲及哥哥相继出现典型临床表现的家系分析, 基因检测提示3人均携带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c.2300G>A, p.Cys 767 Tyr)杂合突变, 且该位点的致病性尚未被报道过。本文收集该病例家系临床资料, 并进行功能验证评估该位点错义突变的致病性,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TNFAIP3基因突变所...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