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钝化材料对污泥重金属稳定与生物有效性影响————作者:杨应芳;吴永贵;强一彬;鲁鸿霈;罗灿;袁佳艺;张鹏;梁婉;马幸;
摘要:处置不当的城市污泥中大量重金属进入周边环境后会再次危害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而目前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理仍面临稳定化效率低、钝化材料应用范围受限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以含水率60% ± 5%的脱水污泥为对象,采用海泡石-硅酸钠-磷酸二氢钾复合钝化材料(添加量为污泥干重10%),通过30 d钝化培育与90 d的植物盆栽实验(钝化污泥-土壤按重量比1:2混合),研究复合钝化材料对污泥中重金...
基于遥感与W2模型的水华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作者:张若男;龙良红;罗铃;任玉峰;刘新波;
摘要: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与全球变暖加速发展,藻类水华在三峡库区支流库湾频繁暴发,严重威胁区域水生态系统安全。香溪河作为典型的库湾型水体,其藻类水华具有突发性强、空间异质性显著等特征。为系统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与潜在驱动机制,本文基于2018–2023年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构建了适用于狭长型支流库湾的NDVI–NDWI协同提取方法,并结合ArcGIS图像裁切与分级判阈技术,实现了香溪河水华...
中国主要城市土壤Cr、Ni、As、Hg累积特征和风险评价————作者:刘金胜;王建;许晓雨;傅裕;
摘要:城市土壤重金属的过度累积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开展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可以为城市土壤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明确中国城市土壤铬(Cr)、镍(Ni)、砷(As)、汞(Hg)元素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健康风险,该研究收集整理中国81个城市的城市土壤Cr、Ni、As、Hg元素数据并分析其含量特征,基于内梅罗指数法评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累积性,运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表明...
生物炭载体固定化功能菌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作者:李莎;吴涵;常思静;张晓艳;孙红玉;张成园;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铅为代表的有毒重金属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对土壤铅污染的治理和修复,生物炭载体固定化功能菌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结合了生物炭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功能细菌的生物活性,在修复铅污染土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该文阐述了生物炭载体固定化功能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系统梳理了该技术修复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环境效应、影响因...
新疆于田县土壤-小麦锗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陈云飞;侯珺;周金龙;曾妍妍;满俊;
摘要:查明土壤Ge和农作物Ge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新疆于田县绿洲区开发特色富锗农产品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1 312个采样点、3条土壤剖面和9组小麦样本的Ge含量及相关组分测试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结合GIS技术分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于田县绿洲区土壤Ge含量范围为0.80~1.60 mg/kg,整体含量较低,低于中国土壤Ge含量背景值(1.3 mg/kg)和新疆土壤Ge含量背景值,深层...
EPS对铁基生物炭吸附As(Ⅲ)的调控机制研究————作者:迪力夏提·阿不力孜;
摘要: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关键成分,在环境污染物的界面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共沉淀法制备针铁矿-生物炭复合材料(GBC),探究其在EPS存在下对As(Ⅲ)的吸附机制与效能。动力学研究显示,GBC吸附As(Ⅲ)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涉及表面络合、离子交换等多阶段的协同作用。EPS显著改变吸附过程:在0~180min动态吸附中,GB...
基于重金属时间毒性探究斜生四链藻致毒机制————作者:贺梦颖;莫凌云;刘晓曈;覃礼堂;
摘要:为明晰重金属间复合胁迫对斜生四链藻生长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设计了3组二元混合体系(Cd2+- Cr6+、Cd2+- Hg2+、Cr6+- Hg2+),测定时间变量下(1、4、8d)二元重金属对斜生四链藻生长毒性及光合色素、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
PFAS污染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作者:杨荣欣;闫春淼;徐春燕;高盼;易川;吴桂萍;崔龙哲;
摘要:全/多氟化合物(PFAS)作为中国重点管控的一类新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易生物蓄积等特点。氟化工厂等重点区域的土壤长期遭受高浓度PFAS胁迫,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生存造成不利影响。该研究以湖北某氟化工厂为对象,在厂内、外分别采集表层土壤5份和4份,对土壤中PFAS浓度和微生物多样性分别进行分析。土壤17种PFAS定量结果表明,厂内土壤检出PFAS 13种,总浓度为5 425~312 960μg/kg(平...
典型区域壬基酚和双酚A环境赋存状况调查————作者:古文;杜紫嫣;单筱寒;蔡印萤;黄亚妮;朱椿元;徐淑娴;秦佳玮;袁丽;章勇;
摘要:为评价江苏省典型区域壬基酚(NP)和双酚A(BPA)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等级,作者于2019年不同季节(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江苏常州、苏州、南通和泰州4市的4座化工园区的地表水、污水处理厂出水、土壤和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测定了各环境介质样品中NP和BPA浓度。结果表明,地表水中NP和BPA检出率均为100.0%,检出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9~311.0和6.6~144.0 ng/...
闽江流域总磷污染关键源区识别及最佳管理措施评估————作者:周前;陈芸芝;汪小钦;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治理闽江流域的非点源磷污染,文章运用土壤水分评估工具(SWAT)对闽江流域的总磷(TP)负荷进行了模拟,分析了2019-2022年的闽江流域TP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出TP负荷的关键源区,评估了不同最佳管理措施方案对流域TP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2019-2022年间流域TP负荷平均为3 531.6 t,年内TP负荷主要集中在丰水期(5-7月),占全年负荷的63%,空间上呈...
改性粉煤灰对Cu、Cd和Pb的吸附效果研究————作者:吴求刚;余文理;赵恒;王新富;刘笑生;郭腾飞;崔红标;
摘要:粉煤灰(FA)含有一定量的铁铝矿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为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该研究采用湿法机械球磨联合磷基材料(KH2PO4)碱改性(CaO)方法制备改性材料(QMFA),考察其对铜(Cu)、镉(Cd)和铅(P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球磨时间2 h,固液比为1∶5时制备的QMFA对Cu、Cd和Pb的吸附能力最高;相较...
WO3/BiOX(X=Cl、Br、I)异质结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作者:于海侠;李挺取;
摘要:该研究采用浸渍法原位构建WO3/BiOX(X=Cl、Br、I)异质结,通过XRD、EDS、SEM、TEM、BET、UV-Vis DRS、PL、EIS和ESR等技术对WO3/BiOX异质结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光电学性质进行分析;以环丙沙星为典型污染物,对WO3/BiOX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BiOX以小颗粒形式分散在...
污泥生物炭协同PMS去除4-氯酚性能及机理研究————作者:裘晶晶;李新瑞;邹正康;梁莎;虞文波;段华波;杨家宽;
摘要: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PMS对500 mg/L 4-C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900℃制备的生物炭PSB-900比表面积...
高铁酸钾改性艾草根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作者:王云绚;魏红;潘峰;
摘要:文章以艾草根为炭源,通过K2FeO4改性制备艾草根生物炭(Fe-BCx),考察了热解温度、改性剂添加量和生物质原料对制备改性生物炭的影响。采用SEM、BET、FTIR和XRD对生物碳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探究Fe-BC800对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温度800℃、m(K 小麦秸秆与花生壳生物炭对Cu2+和Zn2+的吸附研究————作者:马帅;马帅辉;尹微琴;盛海君;王小治; 摘要: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和花生壳生物炭(PSBC)对溶液中Cu2+和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WSBC对Cu2+ 鱼类对苦草生长和水质影响的温度差异研究————作者:王慧;吴卫菊;刘国义;刘睿诚;陈晓飞;宋学峰;吴辰熙; 摘要:鱼类对沉水植物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该文选取了武昌鱼、鲫、乌鳢和鳙作为不同食性鱼类的代表,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其对典型沉水植物苦草和水质的影响及其温度差异。结果显示,温度较低时,除武昌鱼组苦草总生物量显著降低外,其他鱼类对苦草生长无显著影响;鲫组水体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Chla)含量均显著升高。温度较高时,相比对照组武昌鱼显著抑制了苦草的生长,鲫的影响次之,乌鳢和鳙的影响相对较小;鱼类的存在均... 高/纯硅疏水分子筛制备及VOCs吸附研究进展————作者:汪博迪;崔岩;王翔洲;迟克彬;姜桂元;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其高效治理至关重要。吸附脱除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脱除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工业低浓度VOCs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核心是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针对工业排放VOCs含水特性,目前常见的用于VOCs吸附的多孔吸附材料疏水性较差,导致吸附脱除效果不理想。高/纯硅分子筛材料因具有疏水性好、热稳定性和再生性能优异以及吸附效率... 代谢组学在新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者:游宪宇;任超琪;李留安;贺泽英;王济世; 摘要: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在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新污染物的识别和机制研究方面展现了重要潜力。通过高通量分析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代谢组学不仅能够揭示新污染物的暴露信息,还能为其生物效应提供详细的分子级别的证据。该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的基础理论、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研究中的具体应用。重点阐述了代谢组学在新污染物检测、特征代谢物发现、毒理机制研究、代谢途... 钾改性苹果枝条纳米生物炭的凝聚与迁移特性————作者:唐尧;闫雨阳;杨琼芳;耿增超;杜伟;胡斐南;许晨阳; 摘要:生物炭由于其富碳特性、高比表面积及强吸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其产生的微纳米颗粒对水环境中的养分元素和污染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表面改性对生物炭纳米颗粒表面性质、悬液稳定性和迁移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该文以苹果枝条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制备钾改性苹果枝条生物炭,采用球磨+高速离心法得到苹果枝条纳米生物炭(AB-NP)和钾改性苹果枝条纳米生物炭(KAB-NP)。首先对2种纳米生物炭进行性质表征,进而利用... 生物炭对含有微塑料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作者:齐文博;赵航航;李鹏飞;贺乐;崔文全;邵怡;李巧云;宋凤敏; 摘要:微塑料和重金属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其相互作用对生态环境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因具备有效提升土壤质量的潜力而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微塑料介导下生物炭在重金属稳定化中的作用关注较少。该研究以汉中市某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不同施加量的生物炭(0.1%、0.5%、1.0%)对含有微塑料土壤中Cd和Pb迁移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其对小白菜生理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加... 环境科学与技术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很赞的投稿经历,本科第一篇处女作,初审16天复审5天后外审,返回审稿意见仅指出图例错误、语言不够精炼准确等问题,编辑部作出修改后录用的决定并提前发布了录用通知。7.31投稿9.13录用,9.28前上传修改稿,但当时我比较忙保研的事情,9.26还没上传,编辑部那边催了我一下,27凌晨发了,早上睡一觉起来编辑当天就确定最终录用,确定了发刊时间和刊号等,版面费5400。这篇文章能录用对我保研真的是及时雨了,祝贵刊越办越好! 不知道学校哪个卡脑壳把环境科学与技术,对,就是湖北省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的刊物列在学校的A类期刊中(为什么强调,是因为发表记的刊物封面是《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于是就不信邪的试了试,投稿大约一周后会有邮件告知收稿,这时系统状态变为编辑部处理,然后一个半月左右来邮件告诉你退稿,并附上审稿意见,退稿,然后只有一句话:讨论深度不够!不知道这又是哪位卡脑壳写的意见! 最近又投了两篇 一篇审了三个月,主题不符。。。。三个月就等来主题不符,早点说不行嘛
还有一篇三个月等来了增刊,贼贵的那种,加上前面的投的几篇,四五篇增刊了,最后这些文章还都发到了其他的甚至更好的期刊上,就很无语,打电话的态度也一般,说话声音特别小。。。 这个期刊投过两次了,每次审稿都非常慢,不催审稿就忘记了,而且打电话过去态度很差。第一次投审稿没有意见,直接增刊,我想捞钱也不是这么捞啊,也得给点意见看我是不是不值得正刊啊,第二次投稿有意见,都是小意见都可以修改,居然又给了增刊,好家伙,这钱这么好赚的。投稿感受极差。 大概投稿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到回复,但稿费确实是贵。我的那篇几乎没修改就可以刊登了。。如果投稿的论文在本刊物中之前有相似的,感觉会很容易投中。。。
带头大哥666
zhaohhhh
zhaohhhh
奔跑的辣椒酱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