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类期刊投稿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6-02-23 15:01 热度:

   人类要发展,必须先满足吃穿住行,而人民群众恰恰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坚持的一种思想理念。本文是一篇政工类期刊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分析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人民群众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以,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 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作用

  古往今来,许多伟大人物都为推动历史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功不可没。但是伟大人物毕竟是社会的少数群体,人民群众占社会的大多数。人民群众才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实践者,才是决定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最后起决定性推动作用的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顺应了历史潮流,汇聚了人民的力量,社会才能发生根本变革。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论;荀子把统治者和群众的关系比喻为船和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断。从世界发展史也可看出,一个政权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才可以长久发展;否则,政权就会被颠覆。

  一、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不断取得胜利,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于人民,理应服务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让中华民族摆脱了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历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

  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人民群众选择它,是因为它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的心声,是人民利益的直接体现。如果损害人民的利益,违背人民的意愿,马克思主义也就失去它的根基,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会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表现,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根,是党和国家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过去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明确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脱离人民群众,会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人民群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利于理论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只靠理论,是仅仅不够的,没有实践,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就不能把理论价值转化为物质实践。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积极投身于广大的社会实践,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从而有效地开展各种工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也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证明科学理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我们全党肩负人民和国家的使命,不怕牺牲,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建立新中国以后,我们党告诫全党同志,时刻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能把权利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始终做好群众满意的工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走向未来,面临各种挑战的重要利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相连,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是实践的主体力量,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人民群众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政工类期刊投稿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其著作中,强调无产阶级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不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其目的都是统一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长期的革命实践经验,认为我们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解放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呼声,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紧跟时代的步伐,制定的各项政策,必须是人民拥护和赞成的,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标准。进而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是群众观点的再次呈现,进一步深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要时刻谨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党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角色,办群众最满意的事情,才能被人民群众拥戴,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顺利进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战略。以人为本是核心,我们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一切工作的前提和目的,做到权利为人民群众所用,情系人民,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全方位为人民群众,坚持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人民的发展,发展的各项成果被人民群众共享,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党拥有执政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结合,党群关系良好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能顺利进行,党群关系如果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就会危害党自身,危害国家,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扎根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往取得的成就,现在的各项发展,未来机遇和挑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最大法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鱼水关系,是党的思想所在,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根本体现。增强人民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的实体权益。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发展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从而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政工类优秀期刊推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是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自1997年正式创刊以来,坚持高标准办刊,以文入选,以其较高的学术品刊(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编辑委员会由全国学术理论界的权威人士和中央党校的学术带头人组成,对《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的编辑与出版工作负责,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的高新起点与严格标准得以保证和实现。

文章标题:政工类期刊投稿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301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