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中梗阻”现象之思想政治论文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2-04-15 15:36 热度:

  梗阻,顾名思义即是阻塞的意思,阻塞了就会不通。这种现象发生在人的肌体上,人就会得病,众所周知的“肠梗阻”就是肠道不通引发的疾病。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单位中,同样也是病,这种病就叫“中梗阻”。在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中层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的管理人员,手里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若产生“弄权”、“渎权”的“中梗阻”现象时,往往使是非难辩、对错不分,使员工无所释然,无章可循,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务必引起高度警觉。下面试就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中的“中梗阻”现象进行分析。
  一、“中梗阻”现象的一般表现
  1、概念模糊,责任随意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明确指出:“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应当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对于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讲,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但实际工作中,还是有部分管理者对职责认识不清,不能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够重视,想管就管,对个人有利就管,否则就不管,随意性很大。
  2、形式主义,表面落实
  国有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想法:国企是企业,只要搞好经营管理就可以了,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组织和政府的事,应付应付就行了。这其中不乏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他们对待反腐败工作,蜻蜓点水扫浮尘,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走样变形假落实。对待党风廉政建设自查自纠工作,不深入实际、不发动员工找问题,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空对空地讲、空对空地唱”,害怕问题暴露影响自己,同时又担心上级检查造成被动,因此一般采取虚假应付,制造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一旦上级需到这个单位或部门进行检查,才稍微动点真。总之是,上面促一促、下面动一动,上面力度大、下面跟着大。
  3、骑墙观望,私字为先
  面对本单位、本部门在反腐倡廉中存在的问题,简单的还能进行思考、分析、处理,对于复杂、敏感问题,会以种种借口推诿搪塞,能回避就回避,能不介入就不介入,能拖则拖。比如监察、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少数中层领导干部习惯于“看风头,看来头,看上级点头、摇头还是皱眉头”。首先考虑的是本位利益,对个人仕途是否有影响,对规章制度置若罔闻,企业利益、员工权益搁一边,对发现的问题不决断、不表态,不解决根本问题,不考虑整体利益。导致现实问题长期搁置,积重难返,使得基层员工失去方向,雾里看花。
  4、牺牲原则,权力“寻租”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应该以身作则,亲身垂范,但个别人面对外部压力,变得不讲原则,讲人情,“义”气用事,牺牲原则交“朋友”,用手中的“权力资源”去“寻租”。比如在工程施工、物资采购招标中,对于一般人打招呼,尚能坚持原则,但对和自己利益关系密切人员的“招呼”,不能正确对待,违反规定办事,具有严重的个人倾向性,破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损害国家、企业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
  5、原则不定,用人失当
  用人方面,少数领导干部不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忽略工作分工和能力特长,不按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对于工作负责,办事认真,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即想使用又怕使用;对于善于拍马奉承、见风使舵的人“优先考虑”,如将这些人任用到掌握人、财、物的重要岗位后,往往造成潜在的、比较严重的廉政风险,党风廉政建设推行难度随之加大,难以形成勤政廉洁的工作氛围。
  二、“中梗阻”现象的产生原因
  1、认识偏差,组织乏力
  从个人来看,少数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习惯把党风廉政建设视同一般性工作,党、政“两张皮”,认为反腐倡廉工作是书记的事,采取“分而治之”的态度。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大多专业出身,相对重视业务工作,其中不少人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够,认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软指标,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与己无关,被动应付;有些人则认为,所在部门无权无钱,没有腐败的条件,无需抓反腐倡廉工作。
  从组织上来看,个别单位或部门不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宣传教育不到位,组织落实不到位,将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上,没有形成正确统一的政绩观。重形式,走过场,不但起不到实际作用,反而引起员工反感,认为这样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影响很坏。
  2、原则偏离,作风浮躁
  多数领导干部往往开始都能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但经历了一些人和事后,少数人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逐渐感觉,如果顶真,很可能吃亏,于是归结为自己原有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败,慢慢的开始接受庸俗的价值理念,丧失原则,随波逐流。思想上对自身的价值定位产生偏离,对应承担的责任理解不到位,忽视了作为管理者应当起到的作用。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对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任由一般问题逐步演变成大问题。
  3、放松学习,欠缺能力
  少数管理者满足于现有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放松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对大政方针把握不准,做不到与时俱进,对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政治敏感性不强,认识上盲目乐观,行动上盲目冒进。找不准甚至找不到“危险源点”,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工作缺乏计划性、条理性,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但总是做不到点子上。
  4、私心作祟,利益驱动
  少数管理者坚持错误的权力观,“弄权”、“渎权”意识作祟,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怕承担责任,怕追究责任;坚持错误的利益观,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自觉或不自觉的利用权力“寻租”,在位置上考虑更多的不是把工作搞好,而是热心于编织关系网、人情网,为个人利益服务。不仅不带头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而且在基层员工面前树立了很不好的个人形象,上行下效,整体“联动”。
  三、克服“中梗阻”现象的对策
  1、立足教育,增强内动力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克服反腐倡廉“中梗阻”现象的内在动力。
  要让广大干部员工认识到:一是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能否做到“干事、干净”,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从国有企业发生的腐败案件看,根本原因是犯罪分子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忽视了道德修养,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秉公用权、廉洁从业;二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一些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能力还不强,有的干部员工习惯于从个人和本位出发考虑问题,不同方式的“自转”甚至违规违纪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干部员工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引导干部员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遏制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要使反腐倡廉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形成深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从中获得道德的教化和思想的引导。让每一个干部、员工明白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哪些事该管、旗帜鲜明地管,不管就是渎职或失职,就要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责任追究;哪些事又不该插手和干预,视情节轻重程度受到相应的处分和追究,在企业形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舆论导向,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企业氛围。
  2、激活机制,强化责任心
  提高反腐倡廉责任心,是克服反腐倡廉“中梗阻”现象的有效手段。
  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好业务工作,不仅要廉洁自律,而且还要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通过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从“要我管”到“我要管”。
  科学、合理设置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考评是工作的指挥棒,第一责任人的“一岗双责”要充分体现在“指挥棒”里面,不能空喊,要有具体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考评的办法,考核分值比例要能确实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如考核分过低,或只求形式不谈结果,对反腐倡廉抓与不抓、抓好抓坏,均不足以影响其政绩。因此,要通过激活考核机制,真正促使第一责任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其它副职和一般员工,也同样加强考核,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使之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深入,对员工反映强烈的,内部管理重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通报批评,并作为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如通过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长期不去整改,无动于衷的,要促使其限期整改和纠正,并做好跟踪督办,一抓到底。
  3、严格追究,增强震慑力
  严查重处各种失责现象,是克服反腐倡廉“中梗阻”现象的必要措施。
  反腐倡廉工作体现权、责、利的统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权、责、利是一致的、对等的。责任追究体现了反腐倡廉工作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好抓坏不一样。要注重责任追究中没有追究、追究不到位、追究不力的问题,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把责任制的内容、任务、责任公开,对不追究、追究不力的靠员工的监督来制约和保证,使党风廉政责任制运行在阳光下,运行在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教育、管理、监督融于责任制落实的全过程。
  在责任追究的同时,还要将追究情况录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国网公司纪检监察[2009]8号文,《关于推进招投标监督领域诚信建设的意见》中就明确规定:对于少数业主单位或职能部门的有关领导落实“一岗双责”不力,严重影响招标结果公正,或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暗示、授意等方式插手或干预具体业务,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等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记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必要时作出组织纪律处理。
  4、选贤任能,增强战斗力
  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克服反腐倡廉“中梗阻”现象的组织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一个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帜,真正把那些员工公认,德才兼备,一身正气,一心为民的员工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依靠广大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就一定能极大地增强反腐败斗争的战斗力。对那些不敢干、不会干的领导干部,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领导干部,及时批评教育和调整处理。对一些干部岗位可采用竞争性选拔机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开推荐、公开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从而有效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必须有效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坚决刹住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政绩特别是反腐倡廉政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胆选拔那些敢于负责、勇于开拓、诚实肯干、清正廉洁的干部。
  四、论文结束语
  反腐倡廉工作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真正落实到位,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兴衰成败。因此,每一个国有企业的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对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按章办事,廉洁从业,自觉杜绝“中梗阻”行为,确保企业、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文章标题:浅析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中梗阻”现象之思想政治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1172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