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的前景与未来

所属栏目:环境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2-09-15 09:11 热度:

  摘要: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的成因。本文就生态建筑的成因,前景与未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以人为本
  1前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生态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2何为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亦称为可持续性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拆除、再利用),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小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节水的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
  3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中时,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在日前资源匮乏的现状下,特别强调建筑在资源利用方面充分体现“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
  Revalue意为“再评价”,引申为“再思考”、“再认识”。尽管现代建筑开始强调使用功能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在对建筑的实际评价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建筑的“艺术”部分给予更多的关注。至于建筑对于环境、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的影响,似乎很少有人过问,这是现代建筑的一大误区。因此,对于新时代的建筑师来说,只有更新观念,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建筑“再思考”、“再认识”,才能真正认清方向,重新找到准确的设计切入点。
  Renew有“更新”、“改造”之意。这里主要是指对旧建筑的更新、改造、重新利用。拆除旧建筑必然会带来垃圾污染、噪声污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拆除旧建筑意味着必须增建新建筑。新建筑的建造过程,又会产生新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产生新的废弃物,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增加新的环境负担。由此可见,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质量较好的建筑,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后加以利用,满足新的需求,将可以大大减少资源和能量的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值得提倡。
  Reduce原意为“减少”,“降低”,在生态建筑中,则有三重含义,即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例如节能,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等。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非再生自然材料和减少废弃物,这都有助于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Reuse有“重新使用”、“再利用”等含义。在生态建筑中,是指重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旧材料,构配件,旧设备,旧家具等,以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消耗,维护生态环境。
  Recycle有“回收利用”、“循环利用”之意。这里是指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循环使用的原理,将建筑中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紧缺资源或不能自然降解的物质尽可能的加以回收,循环使用,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加工提炼后进一步使用。实践证明,物质的循环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同时可以大大地减少废物本身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4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联
  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而且消耗了大量的钢材、木材、水泥、玻璃等资源。同时建筑占据土地资源和自然空间,影响自然水文状态、空气质量,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传统的建筑活动在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房外,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建筑垃圾、建筑灰尘、城市废热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传统建筑体系的最大问题是不可持续的体系。生态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的功能质量的同时,对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5如何搞好生态建筑
  5.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绿色生态建筑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观生态场地;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
  5.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态建筑作为新世纪住宅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绿色生态建筑,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广利用,特别是再生能源用于住宅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它家居生活管理设施的需要,必然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影响住宅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5.3营造居住区的自然生态.目前,国内不少建筑是先建楼后造景,在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人工环境,如大型的铺地广场、硬质的道路地表、枯山死水等。其实这种人为的片面地追求环境景观的气势和新意的做法,是逆自然的,并不利于区内小环境的正常生态循环,反而会增加日后环境的护养管理费用。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
  6结语
  面向21世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建筑是人类必然选择。生态建筑主张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将建筑的质量、功能与环保性、人文性相统一,克服了传统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预示了建筑的未来趋向。生态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新的时代需要与之相应的新的建筑,而生态建筑,正是这种能够面向未来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宋晔皓.欧美生态建筑理论发展概述[J].世界建筑,
  [2]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一)[J].建筑学报,
  [3]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文章标题:浅谈生态建筑的前景与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huanjing/1328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