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3 11:07 热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逐步积累并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廉江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方针、措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污染因素;解决措施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日渐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大量的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使用,农村的环境不断恶化。一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投入使用,土壤中的残留量大,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的安全上限。二是农膜重复利用率低.农民极少回收使用,平均每公顷残留量约19公斤,严重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阻碍了作物生长。三是农业病虫害日渐严重,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突出,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
  2.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但饲料利用率不高,大量废弃饲料进入水体。水库、河流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4.农村居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状态。
  近年来,廉江市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大部分农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部分村庄如石城镇十字路、河唇镇鼓楼坡、红江农场金花营等村庄,生活垃圾得到堆肥还田,污水进行粪池和沼气池发酵处理。但由于受几千年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居民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不了解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危害性,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绝大多数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乱流乱淌,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把农村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2.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整合。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二、农村环境保护主要措施
  1.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江、河、湖、库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加强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
  水资源。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2.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十一•五”期间,在饮用水源上游区域的集镇、重要河流(特殊功能保护区)上游的集镇和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集镇要逐步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新村庄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边远地区可采取资源化的就地处理方式。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沼气池建设,提高沼气池普及率,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农村环境。
  3.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发改部门、经贸部门和环保部门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农业部门、畜牧部门编制《畜禽水产养殖规划》,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县(区、市)要结合实际,确定时限,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到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70%。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
  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能源,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秸秆发电工程等,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
  6.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
  环保、农业和国土部门要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管。
  7.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环保部门、卫生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农村环境状况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发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市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不容忽视,应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以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药、化肥、农膜、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为载体,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村生态文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海涛韩宁会,破解农村环境问题须多措并举[J]环境经济,2009,10
  
  搜论文知识网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定合作,客户支付定金→文章发送并发表→客户接收录用通知,支付余款→杂志出版并寄送客户→客户确认收到。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文章标题:如何做好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4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