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论文生态控制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5-14 09:31 热度: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中国住宅设施》,《中国住宅设施》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主办,建设部主管,是集经济、技术、信息于一体,深入、生动、及时、全面的反映住宅设施市场动态及国内外住宅设 施发展状况,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建设综合信息类优秀期刊。国际刊号ISSN1672-5093,国内刊号CN11-5143/TU,邮发代号 82-276。 

  摘要:德国的建造规划作为法定的规划图则,具有强大的生态调控功能,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建造规划生态控制的系统分析,归纳出建造规划调节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指标。进而结合当前城市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构建生态控制指标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方法策略。

  关键字:德国建造规划,生态控制,城市设计

  引言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中,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1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脆弱因素复杂,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态控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人们需要知道指导行为的总政策或策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并且根据所得信息来进一步修改政策、策略,这就是策略性反馈的任务,这种反馈是社会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的生态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1德国建造规划的生态控制分析

  1.1德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德国的城市规划称建设指导规划,分为预备性的建设指导规划和约束性的建设指导规划两个层面。前者称为土地利用规划,后者指导规划称为建造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对象是整个市域,在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建造规划在层次上相当于详细规划,但是它具有法律效用,是可以直接作为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法定依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造规划就是德国城市规划的法定图则,其层次相对于我国的控规。

  1.2建造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

  要想判定一部建造规划是否为“合格的规划”,其依据是:该规划是否包含了建设利用的类型与程度、建筑许可范围、地方交通用地这3个方面的控制指标。建设利用的类型和程度连同建筑许可范围规定了建筑物的用途、体量、位置,明确了规划用地建设主体的建筑物的空间形态。而地方交通用地的控制指标则规定了交通用地各部分的用途、规模和位置,这一内容构成了规划用地的空间骨架。这3个方面包含的控制指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控制指标组成的控制指标组。

  1.3建造规划的生态控制指标集

  德国建造规划的生态控制指标集可划分为3个方面:建造窗口之内的建筑物建造方面的生态环境控制、建造窗口之外的建筑物建造以外的地块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控制、公共利益区域的生态环境控制。

  1.3.1建造窗口之内的建筑物建造方面的生态环境控制

  建造窗口是指由建造限制线或建造线围合而成的闭合多边形,它是整个建造规划图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造规划可以依据建筑物特定建设的要求,如规定建筑物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在建筑设施的特定部分,栽种或保留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

  1.3.2建造窗口之外地块内的生态环境控制

  建造规划对于规划区域实施全面的环境控制。建造规划可以针对土壤、自然环境和景观的保护和建设要求,规定采取相应措施所需要的用地。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在用地的特定部分,栽种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

  1.3.3公共利益区域的生态环境控制

  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农业用地和林地。除此之外,建造规划还可以规定,在规划区域的全部或一部,栽种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建造规划可以规定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用地,包括降水和沉积物的保留和渗透用地。涉及的生态控制面很广泛,因此对于实际中的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当前有关生态控制的内容

  当前城市规划中专门的生态控制指标很少,在城市设计中的生态控制就更寥寥无几了。我国目前对于这一控制并不是很注意,仅在城市规划中仅仅是建立了生态控制线的单一指标。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现实情况需求,规划趋势是规划设计越来越强调对物质空间设计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在规划设计工作的前期进行问题分析与目标决策。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2,然而现实中,城市设计对指标要素的控制往往只限定在几个方面,如建筑限高、容积率等。对于具体的指标要素的控制往往比较少,对生态的控制就更少了。同时对于控制指标在空间上的落实往往也只是关注表面的内容。正如吴良镛所说的“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生命支持资源——空气、水和土地——日益退化,环境祸患正在威胁人类,而我们的所作所为仍然与基本的共识相悖,人类正走在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上。”3

  三对德国建造规划生态控制方法的借鉴策略

  城市设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控制范畴。对于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城市必须遵循城市设计所制定的发展过程以及各项控制指标,确保在每一个重要方面都不能超越所允许的限度。

  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应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各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环境评价所显示的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集。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集除绿地率外,还包括:植被绿化、景观建设与保护控制、水体保护、水分平衡控制4个方面的内容。

  (1)植被绿化控制

  植被绿化控制不同于种植设计,在规划中应该以一定的形式做出规定。参照目前的实际情况,这方面的控制可以细分为3种控制形式:树木种植与保存控制、交通绿地控制、公共绿地控制。

  树木种植与保存控制:在规划图纸上标示出需要种植或者保存的乔木和灌木的位置,作为引导性控制指标。

  交通绿地控制:在规划图纸上界定交通绿地的范围,同时可以结合树木种植与保存控制方法,作为引导性控制规定。

  公共绿地控制:总体上来说公共绿地控制的对象,可以是用地的特定部分或者建筑设施的特定部分,不但包括地表的绿地,也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其他面状绿化形式。

  (2)景观建设与保护控制

  城市设计在这一控制上可以结合控规的有关要求,画出专门的景观建设与保护用地。在景观建设与保护用地之内,可以通过控制植物类型、结构、空间组合,不仅可以起到保持地方传统的植被特征和景观特征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城市设计的空间界面、城市定位、城市形象等的要求。达到景观建设与保护和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共同目标。

  (3)水体保护控制

  水体保护控制应包括2种控制形式:水里面的植被种植与保存控制和水体控制。

  植被种植与保存控制:即是水体中的植被种植与保存控制措施。在规划图纸上标示出需要种植或者保存的植被种类甚至位置。

  水体控制:规划可以控制出专门的水体保护用地、供水用地、防洪用地和调控水土流失的用地。

  (4)水分平衡控制

  规划可以根据水分平衡的需要对地表封闭范围进行限制,并规定特定区域地面材质的类型,从而使得降水能够渗入土壤,实现水分平衡。

  四六安市霍山花园路片区城市设计

  4.1项目背景解析

  本次片区开发是对霍山县城市总体结构一次新的突破,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拓展新的城市空间,形成新的城市开发热点与亮点。新的霍山城市结构形成“一轴两翼,南联北进,东优西拓”的城市发展态势。

  4.2本次项目的生态控制

  4.2.1现状生态问题

  基地范围内滨水岸线侵蚀严重,随意开发现象要种,绿化景观控制规模及力度不够。不仅城市面貌严重受损,而且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危险。

  4.2.2调整后的生态控制体系

  (1)绿化体系花园路片区绿化系统以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绿化为骨架,以功能区内绿化广场、工园、小区绿地、街头绿地为依托,构成完整的绿化系统。整体上分为“一带两轴多点”一带:幽芳路人文景观带,设置收放自如的开敞空间,供人们休闲、驻足、交流。两轴:淠河路、花园路城市发展轴,两侧高层建筑群与文化展示区、城市公园开敞空间形成丰富的变化与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多点:多个景观节点,散设于片区内,构筑有机的绿化景观系统。

  (2)开敞空间系统a.幽芳河——形成城市景观开敞空间廊道。b.居住区、文化展示区、商业区、城市公园——形成4处大的城市开敞空间区域。c.各功能区内形成多处城市空间景观节点。

  4.3城市特色显示

  通过视觉通廊、标志节点、生态基质的系统组合,使得老城区的山水资源引入街道、社区,同时与城市公共绿地、社区公共绿地等构成系统,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呼应景致,打造“显山露水”的空间结构特色

  五结语

  城市设计所关注的城市是一个承载人类生产活动与生存活动的物质载体,其物质空间展示人类改造原始自然的成果。城市的生命力也不是仅仅靠不断“吞噬和侵占”原本属于乡村、属于自然的土地资源来维持。虽然我们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从现在开始生态控制之旅,把积累的经验在以后的规划中逐渐的推行,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R],2010.

  [2]王建国.城市设计[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04.

  [3]第20届UIA大会.《北京宪章》,吴良镛,1999.

  [4]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R],2005.

  [5]殷成志,FranzPesch.德国建造规划评析[J].城市问题,2004,(3):64--69.


《中国住宅设施》的宗旨:是以建筑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为核心,坚持科学与严谨的原则,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围绕为勘察设计和建 筑企业改革与发展,面向基层,注重实用,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和交流建筑企业改革与管理、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施工与材料等方 面的新成就、新经验、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推介管理经验与技术成果,探索建筑业建康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和发展服务,为广大 建筑业职工和读者服务。

读者分布:各级政府决策层领导:包括住建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层决策者、全国各省市住建厅(委)、房地产管 理部门、信息办、信息中心,以及全国各省市主管城建工作的市长等;行业重点领域的领导层:主要是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建筑施工单位、市政园林绿化单位、房 地产开发公司、建材企业(包括生产、科研和经销单位)等;信息化开发设计企业:决策层领导、管理人员和信息化实施部门主导层等;关注信息化的专家、学者 等。

文章标题:城市规划设计论文生态控制方向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72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