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1-14 09:00 热度: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发展需要,各类特色的公园会越来越多,分类也会越来越细。在人工空间设计的领域里,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应该被称作为空间系统领域里的一部分。在进行城市公园环境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居民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点,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满足居民安全、休闲、交往和回归自然的愿望及需求,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

  现代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三个方面。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都包含着设计师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本文对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公园设计的要点、公园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特色公园

  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公园、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古迹公园、文化旅游公园、雕塑公园、民俗风情公园、音乐公园。

  专类公园:交通公园、海洋公园、恐龙公园

  (二)袖珍公园

  规模小、游客固定、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型公园将成为现代都市公园体的主体,它所强调色是公园景观的大众性、休闲性和趣味性,争取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休闲空间。

  (三)森林公园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一般的功能定位:①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等自然遗产;②发展森林旅游;③弘扬森林文化,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提炼本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如:重点保护风景资源、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的功能,弘扬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色共性特色要求:绿色;自然;生态;野趣,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

  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及附近其它风景区已有的特色,提炼和创新本森林公园的差异性特色。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一)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

  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二)健康设施:休憩功能区应占公园的70%以上;健康活动区需控制在公

  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需占公园陆地的10%以下。

  (三)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

  理视频监控系统。

  (四)有毒植物:休憩、赏景、集散、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刺状、枝叶呈硬剑的植物,不应选用发挥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三、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公园应发挥应急避难功能

  要求居住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结合公园总体布局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相应设施。

  (二)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结合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主次分明的艺术场景。

  (三)生活污水和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为了满足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湿度的需要,公园应规划不少

  于占公园面积10%的水体。为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四)公园内乡土植物数量

  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乔木覆盖面积应大于绿地总面积50%。规

  定乡土植物数量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新建公园达70%以上。

  四、公园环境构成因素与人们的行为

  (一)人们的行为

  人的行为模式很复杂,在公园中的活动也一样。但在公园环境活动中展开的都是以步行和坐下休息这两种基本的行动为基础的,因此,要研究适合市民活动的公园环境,应该从研究最简单的步行和坐下休息入手。

  (二)公园环境的构成因素与人们的行为习惯

  公园环境是由多因素构成的:主要有灯具、标志、指示牌、雕塑、喷泉、水池、护栏、花台、台阶、树木、草坪、垃圾桶等。这些因素都有各自明确的功能与意义。从支持公共活动的角度来分析,座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延长了人们在公共空间逗留的时间,为人们创造了公共交往的机会。我们不但要把许多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拉近到自己身边,还要使自己更靠近人群。人们有一种公共心态,都愿意到热闹的地方去,但又到厌恶过度的拥挤。人们既要有私密性的小天地,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公共性与私密性史人的基本需要。

  (三)重视环境的功能,强调人的参与性

  “以人为本”就是要回归于自然。我们要从生态环境出发,把阳光、空气、水、生物体与人联系起来,使之形成良性的小范围的生态环境。树木的配置要与朝向、季节等联系起来。在研究整体环境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时,要着重从整体上去满足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多种多样的联系、结构与功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人的参与性”、“人与自然的完整性”、“空间四维性”。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园环境,是具有公众性的开放空间。

  公园景观设计应当更多体现对人的需求及人性的关注。缺少老年人休息、养神的地方,没有跑道和运动场,儿童没有玩具、沙坑、找不到自己愿意停留的场所,这是当今大部分公园的状况。而在公园环境设计中,我们最应该注重的就是老年人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因为他们是公园环境使用频率最高人群。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喜好,分别设置晨练场、门球场、游戏场、以及各种形式的游戏空间、交往空间等,尤其应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的群体相互交往,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之中。户外空间的相对开发,可以使老年人与社区有更多视觉和心理上的互动,使他们避免过于封闭而产生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

  五、人的基本需求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的影响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还应满足人的情感需求。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了《需求等级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关系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及学习与美学的需求。这五种需求之间的关系式逐级递升的,只有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求。城市公园景观空间是人类的一个舒展心灵的重要空间。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公园中,我们不仅要为居民提供享受绿色、享受阳光与空气的物质空间,更要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其人情和心理的领域。

  六、结语

  公园空间的服务对象、建设目的的不同,城市大环境面貌的不同,技术材料运用的不同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和对公园空间需求的增加,都使得公园空间在形式上相应地需要发生变化。在进行城市公园环境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民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点。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满足市民安全、休闲、交往和回归自然的愿望及需求,以营造有吸引的城市公园。

  为此设计师应该:第一,认识人性。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也需要坐下休息,人需要庇护和阴凉,需要瞭望,希望看到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安全,同时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但有时也爱涉水、穿障碍、过桥梁。第二,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都写在大地上。大地也可以告诉你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第三,体验生活。设计师需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当地人的价值观。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第四,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历史,因此设计师要听未来的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还要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以及人文历史,不论是实物的还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以及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师是属于当地人生活的,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参考文献

  [1]李敏.中国现代公园.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马丽娟.人性空间——营造魅力城市公园.中外建筑,2004

  [3]杨锐.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中国园林,2001

  [4] [美] F,库帕.人性场所. [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文章标题: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551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