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线横断面标准化以及道路断面标准化,是保障管线顺畅有序、管理方便、最高效便捷科学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管线综合,标准化,管线普查,动态资源库
城市市政管线综合工程是确定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管线的布设位置及其与道路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工作。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排污排涝等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
1、现阶段突出存在的问题:
1.1管线增多,地下空间紧缩。
城市工程管线种类很多,保定市目前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7种,此外还有路灯、绿化浇洒线以及中水管道等。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入地管线种类还会继续增多。而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在满足各类管线安全间距要求下,管线地下空间显得日益紧凑。特别是道路或管线改造地段,各种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甚至还有不同管线上下重叠现象存在。给后期管线运行、维护带来极大的麻烦,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2管线规划设计缺乏统一性和合理性。
长期以来,保定市管线规划无统一技术标准。仅按管理部门习惯要求,路西路北布置电力、热力,路东路南布置通讯、燃气。而且燃气、热力时有位置交换。一些改造道路管线排布更为无序。由于不同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以及设计习惯不同,管线分布缺乏统一科学依据。管线安排缺乏一致性,给管线资料的调查整理以及建设都造成一定困难。
1.3施工不同期,道路反复开挖
由于各市政管线分属不同部门单位投资、建设、管理(有市场机制也有政府行为)。种种原因致使多数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道路反复开挖,“拉链式马路”现象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城市的景观,也严重阻碍着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不便于各管线的综合管理。
1.4管理不到位,管线混乱。
地下管线管理涉及诸多职能部门及管线单位,使得管理上条块分割。规划与管理条块分割,建设与管理上条块分割,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分工、统一管理。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管理弱化等。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改建缺乏统一的协调,往往各行其事,对城市管网的安全运行、节能、环保、防灾、反恐等埋下了巨大隐患。地下管线档案移交机制未形成,导致了地下管线资料不全,现状不清。
2、管线综合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议:
2.1管线平面设计
理顺管线关系,合理安排其平面布置。根据各管线的特点、布置原则以及间距要求,结合保定市现有管线布置习惯,笔者经过多方比较分析以常规7类管线进行管线平面顺序布置,对于50米以及以上红线道路,管线布置顺序由西(北)向东(南)为:电力、燃气、给水、污水、雨水、雨水、污水、给水、通信、热力。对于30米以及以下红线道路,管线布置顺序由西(北)向东(南)为: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通信、热力。40米红线道路根据道路不同形式参照以上两种进行布置。(其中燃气、热力位置与现有规划习惯不同,基于规范电力、燃气间距要求较小,放在一侧可压缩一定间距)。
在确定好管线排放顺序的基础上,根据道路断面形式的不同,按照间距要求,进行管线位置控制,一般各管线均宜置于便道以及慢车道下。由于空间限制,对于快车道下布置的管线,以雨、污水为宜,且其位置应避开车胎常压位置。
在主要管线布置完善的基础上,对路灯电缆以及绿化浇洒线进行适当安排。随着城市发展,中水管道也应纳入管道规划范畴,其布置按照给水管线原则布置。
2.2空间竖向设计
管线的竖向设计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通信讯管(沟)、燃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燃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将市政雨、污水管起点覆土控制在2.0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规范要求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m,但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垂直净距大于0时即可施工,但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对于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0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可采用管道加固措施。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大于0即可。
若压力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弯头绕开,从排水管道上方走,但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给水管从重力管上方走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应尽量避开在污水管道接口正下方穿,且给水管需做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少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以免水质污染。
2.3特殊处理方式
目前主要的方式有交叉井、倒虹吸以及综合管沟等方式。
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可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倒虹吸是一种常见技术,有完善的技术规范。
综合管沟:也称共同管沟,是指在地下挖掘隧道,将原本各自独埋设的水、电、气等各类市政管线集中放置在一条地下隧道里。随着地下空间紧缩,尤其是旧区改造,综合管沟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管线综合工程的管理建议:
3.1管线普查,建立完整的动态信息资源库
面对复杂的地下城市管网,只有完全、准确掌握其全部信息,才能有效的指导、利用、管理各类管线,从而保障管线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因而,进行详实的管线普查,建立完整地下管线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是管线管理的最基础工作。
3.2综合协调,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管线断面库
“不成规矩,无以方圆”,管线横断面标准化以及道路断面标准化,是保障管线顺畅有序、管理方便、最高效便捷科学合理的方法。在规划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由指定设计院进行合理科学的道路断面设计,建立适合城市特色的不同板式、不同红线下的标准化最优道路断面,分别在这些断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线断面布置,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断面库。在新区建设中,完全取用标准断面进行设计、施工。通过标准化进程,各管线各在其位,将会使管线井然有条,方便施工、协调、管理以及管线信息整理。
3.3建立合作平台,资源共建共享
各管线单位,尤其是各通信单位,应在规划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建立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共建,最大限度节省资源和资金。
3.4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必要的法律保障
管线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同步实施、同步管理、统一验收,验收前管线竣工图进行城建档案馆备案。管沟的开挖与回填均由道路施工单位负责。管与线及检查井的施工由各管线建设单位负责。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必要的法律保障。
4、结语
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科学设计、规范管理,尤其是设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保障地下空间秩序的高效方式。
参考文献《城市管线综合设计中的节点工程设计及相关问题探讨》陈秀成曹晶
《城市道路管线的综合设计》刘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