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综述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07 08:03 热度:

  摘要:对河流整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国内外学者在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河流整治,内容,范围,强度,机制,影响
  
  在城市规划领域,国内学者对于河流整治尚未形成统一定义,且对于“河流、河道”的概念没有明确区别。《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中,“河道(rivercourse)”指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河流(river)”指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部分学者认为河流的范围大于河道,河流空间包括了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另外,也未区分“整治、治理、改造”等用词,“河道改造”、“河道治理”、“河流整治”等说法不一,但实质基本相同。“河流整治”是指为了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除加宽河道以外,还要推进河流蓄洪区、地下调节池和地下分洪渠的建设[]。“城市河流治理”指城市滨河地带的整治和再开发,应包括城市河流水质的治理、岸线的组织、滨河自然植被的恢复、滨河市民活动场地和空间的设置以及河道边界的处理等[]。就目前国内河流整治工程及研究而言,普遍使用“河流综合整治”这一说法,但尚未确定统一的概念。
  国外河流整治起步时间较早,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涉及经济学、景观学等学科,也涉及城市经营、滨水区开发等热点问题。国内河流整治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文献较少,且研究重点集中于河流整治的工程措施、整治模式等方面,对于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的研究很少,且多是结合相关河流整治工程进行描述性总结,理论研究较少。以下,将对有关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的影响研究(以国内研究为主)进行一下梳理总结。
  1.有关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内容的研究
  从城市规划层面研究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的影响内容时,多数学者仅就某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能够对河流整治的影响内容进行系统总结的研究较少。
  1.1土地利用
  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土地利用的直接影响就是推动了滨河地区的开发建设。但研究层面较浅,多结合相关河流整治工程实例而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较少。纵观国内外河流周边地段开发建设以及许多学者如薛绍芬(2000)[]、陈玉娟(2000)[]、冯焱(2000)[]、王建国(2001)[]、许珂(2002)[]、张影轩(2004)[]的研究,可以总结出河流整治工程普遍会引起沿河工业项目外迁,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以及广场用地增加,非城市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多层、高层建筑代替低矮建筑等变化。中村圭吾(2008)回顾日本城市河流整治时,指出河流整治有利于改善环境、推动周边工业外迁等[]。
  另外,河流整治可以引起周边地段土地价格的大幅上升,进而引起房价上涨。冯焱(2000)[6]、张影轩(2004)[9]、杨华(2007)[]、丁勇(2010)[]都曾在评价不同城市河流整治效果时提到河流整治后推动了沿岸发地产开发,引起了地价升高。2006年,金元欢在出版的《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与综合治理—nars:营造清澈秀美的原生态水景系统》一书中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水景楼盘,指出靠近水域比离水域较远的楼盘均价高约5%-10%[]。国外相关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如在进行胡萨托尼克河流域整治的影响效果评价中,也专门分析了河流整治带来的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DerekVollmer(2009)也曾重点分析研究过上海苏州河、南京秦淮河和无锡五里河整治产生的经济效益[]。
  1.2交通组织
  系统的研究河流整治对周边交通组织影响的文献极少,一般的研究多是笼统的描述河流整治项目修建的公路桥、铁路桥、城市道路以及滨河步行道,极大的改善了相应地段的交通条件。如薛绍芬(2000)[4]、冯焱(2000)[6]、何建新(2007)[]、刘向荣(2010)[]都曾结合实例介绍了城市河流整治后,部分道路网的形成,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强化了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1.3城市景观
  19世纪,国外城市河流沿线景观建设开始出现。拿破仑三世时期兴建巴黎塞纳河沿线绿地、“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提出城市河流沿线风景建设的相关思想,以及G•Cullen的《简明城镇景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西蒙兹的《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等书中对于河流沿线景观建设的关注都影响了后来城市河流整治中沿岸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于河流周边地段城市景观的改善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国外许多的成功案例也验证了这一点,如瑞士莱茵河、伦敦泰晤士河、维也纳多瑙河、巴黎塞纳河以及首尔青溪河川等综合整治工程。
  而国内关于河流整治对周边城市景观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是描述性的介绍河流整治后河流及其周边地段城市景观得到了改善。如冯焱(2000)[6]、张明(2002)[]、王文雯(2004)[]、李振海(2005)[]、刘新聆(2010)[]、丁勇(2010)[12]通过城市河流整治实例,分析了周边地段城市景观得到的较大改善。
  2.有关城市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范围的研究
  有关城市河流整治影响范围的研究较少,且并没有形成统一定论,很多学者都借鉴了滨水地区的研究范围,但有关滨水区影响范围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金广君(1994)指出由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规划布局、发展程度、气候条件和地段特点等因素不同,以及滨水区的开发性质、规模、经营水平不同,滨水区的范围尚无统一认识[]。《城市滨水开发》的作者道格拉斯认为“在大多数场合下,滨水区域的陆域一侧的范围的界限是与地形条件、铁路、道路等物理障碍相一致的”。部分学者认为“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还有的学者认为其影响范围可以根据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对滨水空间的心理意识和诱导距离来确定。此外。陈诚(2007)提出“城市河流沿线”的概念,指城市中与河流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宽度(视河流区位、规模等因素确定)的河流周边完整地理单元[],但没有指出具体的宽度限定范围。
  3.有关城市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强度的研究
  西方城市经济学中涉及的成本——收益曲线、区位理论等为河流整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计量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法、空间统计分析、地理网络分析等为城市用地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地理网络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水系的空间结构分析等[]。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对城市景观进行定量化研究,可以为城市景观结构、城市生态过程及对城市的认识提供依据[]。
  国内有关城市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的定量研究很少且不完善。尤爱菊(2005)为对河流治理的综合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选择了多项指标构建了多层结构的评价体系,并对指标定义、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何建新(2007)安徽省怀洪新河工程项目后评价时,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16]。王耘(2007)借鉴一定的规划环境评价方法的思想,初步建立起上海城市河流整治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徐亚同(2008)分析了多种指标来研究评价河流治理工程对环境的改善效果[]。
  4.有关城市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机制的研究
  国内有关河流整治周边地段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很少,仅有少数几篇文章较全面的探讨了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影响机制。
  吕志鹏、王建国(2002)分析了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动力机制包括城市滨水区功能转型、结构重组、政策以及土地、景观、劳动力和区位等方面资源的开发潜能等因素[]。曲少杰(2004)分析了城市滨水区更新的机制与产业转移、土地置换、功能转型、结构调整、水体整治、环境改造、交通改善因素有关[]。李蕾、李红(2006)系统地分析了滨水区转型的基本动力机制、宏观转型机制以及滨水区开发的功能混合机制和文化沿传机制[]。张峰(2008)分析了滨水区开发的一般机制有规划先行和控制机制、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土地捆绑开发机制和土地储备机制[]。
  5.对目前国内研究的简要评述
  5.1城市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的贡献
  (1)从研究的总体进展来看,我国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的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出了不断提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河流整治影响研究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借鉴国外学者以及其他学科研究的经验和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思路,也促进了城市科学的发展。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污染问题和生态建设的重视,国内多个城市开始筹划并实施了河流整治工程。随着各地河流整治工程影响力的显现,许多学者开始了对国内河流整治影响的研究,这对指导今后河流整治及其周边地段开发建设具有特殊的价值。
  5.2城市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国内有关河流整治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河流整治实践仅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仅20年的时间,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其中,有关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的定量研究几乎没有;有关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及开发强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极其匮乏,且已有研究大多仍以引进国外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领域以结合城市河流整治案例研究为主,创新性较少,亟待进一步发展。另外,我国的河流整治研究已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但由于起步较晚,许多研究尚有待加深。
  综上所述,国内河流整治研究的特征有4点:①相关研究文献总量较少;②在理论研究上,以引进国外理论、方法为主,创新性研究较少;③在研究内容上,以河流整治工程技术和滨河区开发模式研究方向为主,对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布局结构、开发强度、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④在研究方法上,归纳、总结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5.3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的展望
  虽然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该研究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对于未来的河流整治影响研究,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1)加强河流整治影响理论研究的深度。包括对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开发强度、交通组织、城市环境等方面能够有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借鉴计量地理学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更科学地分析城市河流整治的影响问题。同时要开展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积极借鉴别的学科的经验和方法,总结规律,提高理论水平。
  (2)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指导能力。河流整治影响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河流整治后周边地段合理的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开发强度以及交通组织等问题,这也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任务。因此,河流整治影响研究成果应在实践中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为此,应加强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的计量方法研究,通过将影响效果用不同的指标量化,研究合理的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开发强度等,使今后河流整治工程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发挥更强劲的作用。

文章标题:河流整治对周边地段影响研究综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013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