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09 08:24 热度: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合理应用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按其药理作用大致可分为:抗疱疹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抗肝炎病毒药物。按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核苷类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拉米夫定等)、三环胺类(如金苷烷胺等)、焦磷酸类(如膦甲酸)、蛋白酶抑制剂(如多肽类似物吲哚那韦)、其他类(如α—干扰素、甘草甜素、双嘧达莫、抗病毒中草药等)。
  1.核苷类药物
  1.1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体内对多种DNA和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口服生物利用度50%左右,用药后1~2h血药浓度达高峰。动物试验显示利巴韦林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大剂量应用(包括滴鼻在内)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口服预防或治疗A型流感,但效果不明显。
  1.2阿昔洛韦,又名无环鸟苷,为合成无环核苷类药物,体内可被病毒编码的胸腺激酶转化为单磷酸衍生物,然后在细胞酶催化下生成二磷酸和三磷酸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而对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HSV感染效果则不理想。
  1.3伐昔洛韦,口服后迅速吸收并在体内几乎完全水解释放出阿昔洛韦而起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的初次发作及抑制生殖器疱疹的复发。
  1.4拉米夫定,选择性抑制HBV复制,口服吸收迅速,血浓达峰时间1h,生物半衰期t1/2为5~7h,适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组织炎症坏死症状有明显改善,但停药后大多数患者又出现病毒血症。
  2.三环胺类
  2.1金刚烷胺,对亚洲A-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用于流感发热患者,可缩短病程,或作为流感流行期间高危人群的预防用药。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焦虑、失眠、精神集中困难等,停药后症状迅速消失。
  3.焦磷酸类
  3.1膦甲酸钠,为一合成抗病毒药,在体外有抑制疱疹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包括细胞肥大病毒、HSV-1和HSV-2、人疱疹病毒HHV-6、EB病毒(EB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肥大病毒性鼻炎。不良反应发生率5%以上。
  4.蛋白酶抑制剂
  4.1多肽类似物吲哚那韦,能防止母体蛋白质分裂成新的HIV感染细胞并抑制病毒的复制,在急性淋巴干细胞中显示出较强的抗HIV-1、抗HIV-2活性,使AIDs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不良反应为结晶尿,可引起泌尿道症状、肾结石病及尿痛等。蛋白酶抑制剂可诱发糖尿病或加重已有的糖尿病症状。
  5.其他抗病毒药物
  5.1α—干扰素,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是基因工程制得的IFN-α,是国际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一般剂量为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4个月。
  5.2甘草甜素,是由甘草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其本身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可诱生干扰素,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在日本曾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5.3双嘧达莫,可用于抗病毒感染,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小儿麻疹性咽喉炎有治疗作用。
  5.4抗病毒中草药等,临床实验证实中药制剂如:抗病毒口服液、穿琥宁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等对人体呼吸道病毒感染及病毒性流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随着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的品种不断增多,其不良反应也多见,因此,全面掌握此类药物的治疗作用、毒付反应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才能正确合理的选择抗病毒药物,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文章标题:抗病毒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aoxue/447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