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05-15 10:42 热度:

   摘要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歙北的“新安王氏内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特色,成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在以家族链或师承链传承过程中,儒医辈出。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重要环节与保障,近年来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注重人才培养,探索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丰富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渠道,注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理论、实验、临床和新药开发四位一体,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内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新安王氏内科;人才培养;探索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系统的学术理论,而且产生了众多名医,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并得以通过师承、私淑得以薪火传承 [1]。现代著名中医学家谢观在其所著《中国医学源流论》中提出“上古医派”。指出:“此乃中国医学最古之派别也。”任应秋先生指出: “中医学学术流派的发展,是与整个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以俱兴的,应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不能断自金元。”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裘沛然先生认为:“中医学术流派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也是医学理论传播及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是经验积累的途径、理论产生的土壤、学术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学术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 年)明确指出: “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201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成为第一批 64 家建设单位之一,通过建设进一步促进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也有力推动流派传承与发展。

  探索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师带徒”中医教育传统的师承授受方式使中医薪火相传,为中医学的延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0 年代以来,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和渠道,然而在现行的院校教育模式的践行中也逐渐发现一些问题,即现代的中医院校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中医流派传承与师承教育。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多以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模式进行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其主要任务是将流派学术成就、诊疗经验等通过跟师临床等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但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在对中医药人才进行特色化、精细化培养的同时,还要有规模和数量的同步提升。如何遵循中医自身特点和名中医成才规律,探索有效的新型中医教育模式,体现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毋庸置疑,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为新的中医教育模式提供契机。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对象:①已接受过高等中医药教育者,再参加中医流派师承教育;②正在接受高等中医药教育者,同时参加中医流派师承教育。在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学术流派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智慧结晶,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载体,对于继承流派学术经验和培养继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安王氏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采用“一师带多徒”“一徒跟多师”的传统师徒传承形式,以临床跟师、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病案分析及医案整理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授。

  明确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

  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针对不同层次培养对象,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围绕“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 的师承教育总的指导原则,制定相应培养目标层次。

  1 中医流派传承的领军人才培养

  针对教授、临床主任中医师,必须是本流派的主要传人,在以往本流派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具有较深厚积淀和较大影响力,主要培养出既能继承本流派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特色诊疗技术方案、经验方、科研思路与方法等,又能凝聚本流派研究团队团结协作和带领本流派持续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拔尖人才

  2 中医流派临床传承的人才培养培养

  流派青年骨干是中医事业不断继承和发展前提,针对青年教师、临床中医师,应该是本流派的骨干,对本流派传承与创新研究中以往有所涉猎与了解,具有一定积累,主要以培养流派临床传承骨干人才,借助流派代表性人物为指导老师,每期招收 3 ~ 5 名流派继承人,以临床随师和流派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挖掘研究作为主要传承方式,要求继承人应在 3~ 5 年时间内掌握本流派的传承历史、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特色诊疗技术、经验方药、科研思路与方法等,尽快成长为本流派的传承人才,将本流派传承和壮大。

  3 流派特色学术经验应用的人才培养

  针对院校教育流派特色班本科学生、民间中医药要传承人,邀请中医流派传承团队高年资传承人主讲,重点介绍流派临床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技术、理法方药、适宜技术等。流派传承人才可在各地门诊示范点集中临床跟师实习、参观学习、独立操作,使本流派特色技术能被更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了解、掌握和应用。

  丰富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渠道

  要真正做好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继承好流派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使流派的经验代代薪火相传,必须注重对流派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备性和系统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理、分析和总结流派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1 建立流派文献数据库和网站。

  构建统一的流派文献数据库和信息交流网站,充分发挥流派网络平台作用,建立流派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等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并配备信息处理硬件、软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收集储备。

  2 编辑系列专著和撰写研究论文

  鼓励流派传承人,不断充实和利用流派文献数据库资料,编写流派专著、流派医家专著,利用软件分析系统和数据库资料撰写临床研究学术论文,加深对本流派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掌握,提升学术素养和临证水平。

  3 举办或参加学术会议和组织学术沙龙

  近几年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医师和教师,举办两届新安医学暨新安王氏内科全国学术论坛暨内科高级培训班,使本流派特色技术能被更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了解、掌握和应用。并要求流派传承人才撰写流派研究学术论文、作大会学术报告。同时定期确定主题,组织学术沙龙,汇报理论学习与临证体会,如病案分析研讨会交流、探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和分享。这样,既可以提高师带徒效率,又有利于流派传承的人才博采众长。不断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流派传承的人才发散式和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注重流派传承的人才的个性发展,启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此外应加强国内外及流派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水平和临证能力。

  注重流派传承的人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医思维模式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理论内涵和鲜明的个体化治疗实践特征,是中医在学习和临证中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2]。目前中医药的高等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见习)的分段式结合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中由于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了思维训练,而临床实习又受带教老师的认识水平和医疗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以致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不足成为当前中医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建立一个成型的中医思维模式,提升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诊治疾病的关键问题。而中医流派临床传承关键是传承导师的中医临床思维的传承,即其诊疗疾病的个体化辩证思维过程能不能被带教学生理解进而被吸收,这才是中医流派传承的人才临床培养的核心。经典或流派专著,往往记载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临证规范、诊疗方法,体现了医、文、史、哲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所以重经典也是培养中医思维模式的根源所在。流派传承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临床,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在实践中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抓中医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沉淀学生的人文底蕴。要求传承人从研读中医四大经典和新安学术流派名著中,从跟师临证反复言传身教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注重流派传承的人才整体规划、有所侧重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2030 年)指出:“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中医流派继承与发展,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以继承为主,但发展的精髓在于创新,传承的最高境界也是创新,思维的创新,学术的创新 [4],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也需要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流派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中医药文化熏陶、深厚中医理论功底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也要具备现代科学知识、方法和思辨能力,具备广博而精深的多元知识结构。因此,一个流派人才培养应统筹规划,针对人才不同知识结构和层次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注重从理论、实验、临床和流派名方验方开发四位一体,进行综合培养,并有所侧重。使之既具备深厚中医理论与临床功底,又具备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做到继承中的创新,创新中发展。

  加强流派传承的人才过程管理和考核

  师承教育目前尚缺少统一理论体系和考核体系 [3],因此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严格有效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设立专职秘书岗位,负责对流派传承的人才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方式。在平时考核中,要求指导老师对流派传承人才整理的临床医案和研读中医经典与流派名著读书笔记进行认真审阅并写出针对性的批语,提供有效的指导,提高他们临床和学术水平,同时将参加学术沙龙、学术会议汇报也作为平时考核内容。在年度考核中,则通过听取指导老师与流派传承人才工作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现场测评等方式,针对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规范继承人学习笔记、病案的规范化书写,强化带教导师的责任意识与实践带教环节,加强了流派传承人才学习、读书与实践工作的规范记录和心得体会,要求流派传承的人才撰写学术论文、参编流派学术专著,鼓励流派传承的人才以流派特色理论、特色治法、诊疗方案、名方验方为切入点,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对于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进一步完善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督导与促进作用。

  经过近几年培养,目前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人中 1 人成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 人被遴选为安徽省名老中医,1 人被安徽省卫计委推荐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3 人被遴选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 人被遴选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新安特色班本科生 16 名。深刻体会到师承学术流派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是流派学术特色、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及流派医德医风,学术流派人才培养工作重点是在全面继承学术流派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5],同时发挥流派的丰富资源优势,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优质平台。学术流派的传承人才培养不仅保留了中医师承教育的特色优势和传承中医学术思想的阵地作用,并可以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把传统的一对一师承教育向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向扩展,体现中医传承教育的现代特色。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培养和提升流派传承的人才现代科学知识、方法和创新能力及多元知识结构。这种教育模式以原先院校教育为基础,强化经典与流派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相结合,为中医学术流派人才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建立和思维能力提高,传承中医学术流派学术特色和临证精华,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有助于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颂平 . 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模式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361-3363.

  [2] 陈文,吕文亮,马维平 .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核心及契合点 .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19(4):109-110.

  [3] 赵兵 .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浅析 .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增刊):32-33.

  [4] 汤朝晖,高永翔,张新渝,等 . 关于中医新型师承教育的模式探讨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4):1-3.

  内科学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阅读:《国际内科学内科医学期刊

文章标题: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aoxue/401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