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范文针药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16 16:19 热度: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是一种以黏膜损害为主的慢性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以腹泻、粘液血便为主,其次为腹痛、消化道出血,结肠镜下最多表现为多发性溃疡,其次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质脆、血管纹理不清,发病机理及病因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过敏等因素有关。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临床诊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83.3%,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针灸、中药结合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确切,且不会形成依赖性及耐药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论文范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针灸治疗,中药治疗

  我们几年来对该病进行针灸加中药辨证治疗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3.jpg

  1.1 一般资料纳入病例全部来自我院针灸科、消化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的患者,排除怀孕和哺乳期女性,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腹部手术或外伤史患者。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60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2000 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均采用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均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溃疡。

  1.3治疗方法将所有纳入病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给予艾迪莎(美沙拉嗪)1.0 g3次/d,治疗组采用辩证取穴加辨证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予以正常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油炸食物。治疗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六周,患者一个疗程后观察大便次数与症状变化情况。

  1.3.1 针灸治疗 本病早期湿热阻滞肠道,气机失畅,按“实则泻之”,采用通因通用之法,治宜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穴位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天枢、合谷、曲池,必要时加入风穴位,如外关、风市。后期以虚为主则选穴加上:关元、水道。主穴宜平补平泻,加配穴宜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留针 20-30分钟,每日1次。肾阳虚时可加每次温灸足三里、关元等三壮;便血多者加血海;肝郁脾虚者加补脾疏肝,选穴肝俞、脾俞、阳陵泉、三阴交;血瘀肠络日久必耗伤阴血,故用血海、三阴交、阴陵泉以补益气阴。

  1.3.2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中,大肠湿热证选用白头翁汤加减;脾肾阳虚证选用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加减;脾胃虚弱证选用参苓白术散或六君子汤加减;肝郁脾虚证主要用痛泻药方加减;血瘀肠络证主要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寒热错杂证主要用乌梅汤或半夏泻心汤加减[2]。中药煎剂每剂煎汤300ml,150ml/次,早晚服。

  1. 4疗效评价标准[3]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所见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 ( 治愈率+有效率) ÷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 SPSS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 X2检验,以 p< 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P>0.05

  ②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祖国医学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泄泻”、“肠”、“下痢”、“便血”范畴,本病主位在脾、大肠,与肾、肝密切相关,脾虚湿困、湿热内生,蕴结于肠腑,壅阻气血,侵害肠腑所致,脾胃虚弱为本,肝郁乘脾、大肠热、气滞血瘀为标,临床上多本虚标实,虚实相兼,气血同病[4]。正如《沈氏尊生书》所云: “大抵痢之疡病,皆由湿蒸热壅,以至气血凝滞,渐至肠胃之病”。 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西医尚无特效药,而中医对其的治疗疗效安全可靠,本研究使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健脾燥湿、活血化瘀、养血生肌、调气行血等达到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的修复,控制结肠的炎性反应,同时有较好的解痉止痛和收敛作用,从而达到止泻、促进病变修复而痊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1)补脾不忘行气,选用内庭、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寓消于补;(2)温肾勿忘固肠,脾肾阳虚者用灸法,选穴关元、气海、神阙,补肾阳时兼用命门、肾俞,以收敛固涩;(3)补血勿忘益气,阴亏血虚者佐足三里、三阴交等益气生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治疗30例患者,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83.3%,两组比较p>0.05,两组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针灸加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有效可行的,费用低、治疗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欧阳钦,潘国宗,温忠慧,等.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 4) : 236 -239.

  [2]姜敏,李红菊.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6―27

  [3]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4]苑述刚,宫健伟.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 3) : 81-83.

文章标题:医学论文范文针药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31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