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医学期刊投稿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分布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09 17:29 热度:

  退变性腰椎侧凸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机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导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腰背部疼痛,下肢神经压迫。骨性终板是椎体上下面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软骨性终板是指椎体终板的中央的透明软骨。

  [摘要]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97例,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腰痛进行评级,分析Modic改变与疼痛的关系,分析其与性别、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97例患者中54例出现终板Modic退变,占55.7%,终板Modic退变患者腰痛评分显著高于无终板Modic退变的患者(P < 0.01)。女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体重超重患者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P < 0.01)。超重的患者Modic退变Ⅲ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和超重的患者。 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以Ⅱ型最多,性别和体重均与退变的发生有关,而体重还与分型有关。

  [关键词] 核心医学期刊投稿,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改变

  Modic退变是1988年Modic等首先定义的,指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患者在 MRI检查中,常可发现与椎间盘相连的终板及终板下的骨信号发生改变。Modic退变的发病机制是反复的力学负荷导致终板显微损伤[1]。Modic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认为Modic退变Ⅰ型与腰痛有明显的关系。本文主要是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的预防、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97例。其中男39例,女58例;年龄52~75岁,平均(62.1±13.8)岁。病程5个月~27年,中位病程9.6年。所有患者均行X线或MRI检查。入选标准:年龄>50岁;主弯侧凸Cobb角度>10°。排除标准:既往有脊柱侧凸的病史;脊柱手术史;脊柱肿瘤、感染、结核、外伤等。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

  1.2 检查方法

  1.2.1 X线 采用西门子DR X线仪,站立位摄像,摄正侧位片。电流:500 mA;电压:侧位85 kV,正位75 kV。

  1.2.2 MRI 采用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MRI仪进行检查。层厚4 mm,矩阵512×256.T1加权像TR 612 ms,TE 13 ms,T2加权像TR和TE分别为2400 ms和114 ms。T1为自旋回波系列,T2为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1.3 评价与分析

  由有经验的医师根据原始图像进行分析。

  1.3.1 Modic分型标准[2] 0型:终板信号正常;Ⅰ型: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组织学表现为终板区水肿和纤维血管组织替代;Ⅱ型:在T1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组织学表现为黄骨髓替代原有的红骨髓,终板及终板下区域大量脂肪组织沉积;Ⅲ型:在T1加权像及 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组织学表现为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的硬化。

  1.3.3 腰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VAS)[4]。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存在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腰椎Modic改变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由于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的破坏在磁共振图像上表现的信号异常。1987年 de Roos 首先报道了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MRI上近终板区椎体骨髓信号发生改变。1998年Modic系统地描述了此种改变的分型和组织学改变。Ⅰ型在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终板的破坏和撕裂,并伴有退变、再生、血管肉芽组织增生;Ⅱ型在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终板破坏并伴随增多的反应骨和肉芽组织;Ⅲ型表现为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的硬化。Ⅰ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Ⅱ型患者可合并有坐骨神经痛,Ⅲ型可能主要继发于Ⅰ型[5]。根据不同的组织学改变,在MRI上表现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因此,对于各型不同组织学的改变,在MRI上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改变。Ⅰ型主要表现为终板及终板下骨T1WI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Ⅱ型主要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者轻度高信号;Ⅲ型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力学负荷增加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基质的合成减少,蛋白多糖减少,而这些改变使其承受负荷的能力下降,发生退变、脱出、膨出等病理改变,椎间盘内部的改变会导致椎体的终板承受更大的负荷,而终板对力学的损伤又非常敏感,邻近椎间盘常常比椎间盘还要薄弱,因此容易发生骨折 [6]。当这些骨折是近期发生的时候,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也就是Ⅰ型改变[7]。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最高,也可以发生在颈椎、胸椎。李继刚等[8]研究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与退变的关系,结果显示,颈椎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2.4%,Ⅱ型所占的比例最多,50岁以上是好发年龄,还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及颈椎曲度之间有相关性。陈剑等[9]研究显示,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低于腰椎,40岁以上是高发年龄。赵凤东等[10]研究显示,1223例腰腿痛的患者中257例患者存在终板Modic改变,占21.0%。Ⅱ型所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Ⅰ型,Ⅲ型最少。椎间盘突出、脱出、滑脱的病例发生率高,女性高于男性,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与椎间盘节段有关。本文的研究也显示,Ⅱ型发生的比例最高,其次为Ⅰ型,Ⅲ型最少,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李冰等[10]对腰痛与Modic改变的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与无腰痛患者比较,腰痛患者的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但尚没有证据表明Ⅰ型比Ⅱ 型更容易导致腰痛。本文的研究显示,Modic改变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于没有Modic改变的患者。赵凤东等[11]研究认为,腰痛患者下腰椎发生 Modic改变的发生率较高。说明腰痛与终板Modic的改变具有相关性。而腰痛可能与患者终板的病理改变有关,此时的终板存在新鲜的显微骨折,终板裂缝和软骨下骨髓血管化增加导致终板水肿,压迫周围组织。

  韩超等[12]研究认为,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有性别、体重、劳动量及吸烟等,女性、超重、重体力劳动都是其高危因素,而超重和重体力劳动的患者Ⅲ型改变的发生率最高。本文对性别和体重进行了研究,结果与韩超的报道相符。女性患者容易出现Modic改变,考虑与高龄女性患者雌激素分泌减少、钙流失严重、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有关。长期的重体力劳动会导致椎体的磨损退变,导致椎间盘的退变,进一步导致终板承受较大的负荷而出现显微骨折和炎症[13-15]。超重会增加椎体、椎间盘和终板的负荷,增加终板损伤的几率。Modic Ⅲ型改变中重体力劳动和超重的患者发生率较高,说明Ⅲ型改变与重体力劳动和超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患者发生终板 Modic退变主要以Ⅱ型多见,发生终板Modic退变的患者腰痛评分显著高于没有终板Modic退变的患者。女性、超重与其发病率及Ⅲ型的发病率有相关性。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纳入研究的例数较少,进行研究的相关因素比较少。进一步的研究还需大样本多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徐宏光,吴天亮. 腰椎Modic改变病因学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5):314-316.

  [2] 廖家新,王宸,王建伟,等. 腰椎终板Modic的改变:生化组织学特点[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3):6171-6174.

  [3] 陈志威,顾春华,戴珉,等. 体重指数完全代替腰围或腰臀比用于肥胖评估的可行性研究[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32(4):247-250.

  [4] 周艳,何柳君,王三英,等. 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不同剂量地佐辛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2,25(7):547-548.

  [5] Kokkonen SM,Kumnlahti M,Tervonen O,et al. Endplate degenera-tion observ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1umbar spine:correlation with pain provocation and disc changes observ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diskography[J]. Spine,2002,27(20):2274-2278.

  [6] Albert HB,Kjaer P,Jensen TS,et al. Medic changes, possible causes and relation to low back pain[J]. Med Hypotheses,2008,70(2):361-368.

  [7] Hallsson T,Roos B.Microcalluses of the trabeculae in lumbar venebrae aJld their relation to the bone mineral content[J]. Spine,1981,6(4):375-380.

  [8] 李继刚,杨惠林,朱若夫,等.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分布特点与退变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3):2446-2449.

  [9] 陈剑,赵凤东,范顺武,等.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在颈肩痛病例中的分布和相关性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2008,28(6):492-496.

  [10] 李冰,王沛,冯世庆,等. Modic改变与腰痛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2):921-925.

文章标题:核心医学期刊投稿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分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2175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