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

所属栏目:精神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07-06 10:10 热度:

   【摘要】 “肝藏魂”是“五神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医临床研究及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重要依据。以往中医学者对“肝藏魂”的认识多局限于“肝藏血,血舍魂,魂为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而对“肝藏魂”在精神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并未阐明。故本文结合现代神经、精神、心理、认知等理论,从多角度深入挖掘“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明确其在精神活动生理、病理表现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调肝魂”论治精神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肝藏魂; 神经心理学; 精神类疾病

中医“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

  “魂”是人类精神、心理及部分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外在体现为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及精神活动[1]。魂的功能失常是精神类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历代医家对“魂”功能的认识多局限于 “魂舍于肝,是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与情志、思维、睡眠、梦境等密切相关”的层面,如张景岳说“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 杨上善说“魂者,神之别灵也”,而对“肝藏魂”的认识则以《黄帝内经》的相关阐述为遵,集中体现在肝的气血是魂功能活动的载体,对“肝藏魂”在人体精神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尚未阐明,而深入分析“肝藏魂”在精神活动中的作用对辨治精神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照“肝藏魂”的相关文献,结合现代神经心理学理论,从生理心理、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病理心理四个维度深入探讨“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为临床运用“调肝魂”理论辨治精神类疾病提供思路。‘

  1 “肝藏魂”的生理心理学内涵

  “肝藏魂”的生理心理学内涵主要是研究“魂” 体现在认知、情绪、思维活动中的生理基础和作用机制。《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发用出来”,即肝血是“魂”化生的生理基础,肝气生发是“魂”功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制。

  1. 1 肝藏血,血舍魂

  血是个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藏血,血舍魂”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一是肝血是魂舍于肝及魂游于外的载体。二是肝血能够为魂的正常功能提供能量。《类经》说“肝得血则神聚于目,故能视”,即肝血运行于目,使其得以濡养,目才能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起精明之效,以彰显魂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

  1. 2 肝主生发

  肝为少阳,少阳又称稚阳、幼阳,是初具阳气,代表从阴而生,向阳而化的开始阶段[2]。《本草思辨录》说“人身生发之气,全赖少阳”,《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说: “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肝魂禀受春木、少阳生发之性。生者,自无出有也,含启动、激活之意。发,宣发也,具推动疏通之志,又称“疏泄”。魂,气之灵者,禀受肝的生发之性,唐容川说: “昼则魂游于目而能视。”魂游是肝气向上向外的气机变化,故肝主生发是魂生理功能的机制。

  2 肝藏魂的认知

  心理学内涵认知是个体最基本的精神活动之一,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3]。中医学以“五神藏”理论来解释认知过程,正如《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将“意、志、思、虑、智”视为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动态过程,亦是个体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而“神、魂、魄”则是认知过程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始动力。《人身通考·神》中说 “阳神曰魂,阴神曰魄”,魂为阳气所化,藏于肝中,承担神表现于外的阳的属性。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魂禀受肝主生发之性与认知心理模型中提取和输出认知信息的功能类似,因此肝魂具有提取和输出认知信息的生理特性[4]。

  2. 1 肝藏魂主知觉的产生与反应速度

  知觉不同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觉体验,而是继感觉体验之后,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整合、加工后的反应[5]。中医学缺乏直接针对 “脑主精神”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支持,而是将现代医学所说的“脑主精神”的功能隐含于“五神藏”系统之中[6],其中,肝魂能够主导个体的知觉,以使人类具备识别面孔、区别声音的高低及音色、辨识物体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等能力[7],正如《难经正义》所说: “随神往来谓之魂,言其知觉之灵处也。”早期的知觉理论“刺激物说”和“假设检验说”,分别提出了知觉的先天性和后天习得性两个特点,先天性是指不依赖于经验或者学习所具有的知觉能力; 后天习得性描述知觉是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8],这与肝魂是个体的“精神性识”,具有“渐有所知”的认识一致。当外来刺激作用于个体时,肺魄宣发以支配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的感受器接收相关信息,再以肺魄肃降的功能将信息向下输送至脾意; 脾意运化对该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如余书麟所说“意为心之动,思量运用之义也”,并与肝魂建立相关链接; 肝魂主生,从肾志中提取先天元精的信息或后天习得的经验信息,输送至 “心神”,并与现实刺激相结合,最终表现为知觉。可见,肝魂是知觉体验的物质基础和原始动力之一。此外,因肝魂主疏泄包含有推动、促进之意,故 “肝魂主生”具有把控知觉反应速度的能力。有研究表明[9]: 睡眠剥夺可使知觉速度变慢,反应时间变长。而睡眠剥夺与肝魂的关系密切,如《血证论》云“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齐物论》说“其寐也,魂交; 其觉也,形开”,睡眠剥夺使肝魂失于安养,肝魂虚弱散乱,主生之性受到抑制,把控知觉速度失常,便出现反应时间延长。可见,肝魂具有主个体知觉反应速度的能力。

  2. 2 肝藏魂主思维的发散及联想速度

  现代医学认为思维是大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 分 析、综 合、判 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10]。中医学则认为肝魂是个体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朱子语类》说“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又说“会思量肘度便是魂”。现代医学依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不同,将思维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类。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 发散思维则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11]。两种思维,一聚一散,相辅相成,与中医学中肝肾之“藏泄互用”类同。在“五神藏”系统中,肝魂能够连续的提取和输出多角度的认知信息,为思维的进程提供了导向,继而形成纵横向外的思维形式,表现为发散思维。肾志主藏,禀受摄纳封藏之性,古有“肾藏志,专意而不移” 之说[12],故能聚焦上述信息于某一点或某一类型,形成纵横向内的思维,表现为聚合思维。然而,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过程,体现出阳的属性,依据中医学“阳主阴从”的理论,肝魂为阳,肾志为阴,故而 “肝魂主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体现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与创新性。

  2. 3 肝藏魂主睡眠及觉醒,与梦的产生相关

  睡眠与觉醒是个体正常的生理现象。《灵枢· 口问》以阴阳理论来解释睡眠与觉醒的机制,提出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的观点。所谓“阳气尽,阴气盛”是肝魂因长期消耗后功能虚弱的表现,亟待阴血的涵养以供能,正如《血证论》所说“魂,肝之清阳,赖血以养”,故魂在心神的调控下返归于肝,机体的知觉、思维活动相对静止,表现为睡眠行为,正如《血证论·卧寐》所说: “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而所谓的“阴气尽而阳气盛”是肝魂功能恢复的表现,肝魂主动之性因血的濡养得以重新激活,如《难经正义》说“昼则魂游于目而能视”,个体的知觉、思维活动相对活跃,表现为觉醒行为。从认知心理模型来理解睡眠与觉醒的机制,肝魂从肾志中提取“睡眠”或“觉醒” 信息,为这一机制的核心因素。

  3 肝藏魂的情绪心理学内涵

  中医学认为情绪体验是“五神藏”的功能表现之一,其中,肝在志为怒,肝藏魂在情志上与怒关系最为密切。但是,肝魂对情绪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此,中医学中尚有“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疾走恐惧气盛伤魂反衰,故汗出肝也”“悲哀动中则伤魂”等之说。可见,肝魂与多种情绪表达相关。结合现代情绪心理学理论,肝藏魂、主生,其提取、输出信息的作用在整个情绪系统中主要体现为启动、表达及强化情绪的生理特性。

  3. 1 肝藏魂主情绪的启动与表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可以代表情绪由启动到静止的整个过程[4],而情绪的启动皆是在肝魂主生的特性下完成的。现代医学认为情绪包括快乐、愤怒、忧伤、恐惧四种基本成分,其他情绪皆是此四种基本情绪的混合表现[15]。其中,快乐是一种正性的情绪体验,源自于气机的舒畅条达,《素问灵枢类纂约注》说: “气舒则喜乐。”愤怒、忧伤、恐惧属于负性的情绪体验,《素问·疏五过论》说“怒则气逆,忧则气塞,恐则气下”,可见愤怒的情绪源于气机的上逆、忧伤源于气机郁结、恐惧源于气机下陷。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魂禀受条达之性,具备向外表达的能力,调控着情绪的表达。当气机不利,肝魂失用即可产生情绪的异常表达,出现过度的喜怒恐忧。

  3. 2 肝藏魂主情绪的强化

  情绪体验具有两极性,包含强化和弱化两个过程。其中,强化是情绪体验增强的过程,而强化的撤退便是弱化[15]。据前所述,四种原始情绪愤怒与恐惧、快乐与忧伤分别是气机向上与向下、条达与郁结状态下的表现,其强化的过程是气机疏泄太过或不及的渐进表现。气机疏泄太过时,肝魂表达向上向外的功能亢进,强化快乐和愤怒的情绪体验; 反之,气机疏泄不及时,肝魂表达向内向下的功能亢进,强化忧伤和恐惧的情绪体验。此皆肝为刚脏,其性主动,肝魂调控个体产生多样情绪的动态过程。

  4 肝藏魂的病理心理学内涵

  “肝藏魂”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始动因子,“肝藏魂”功能异常即可启动与表达异常的精神活动,临床表现为多种精神症状,正如《黄帝内经太素》中说“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敢正当人”。精神症状是临床诊疗精神类疾病的主要依据,深入分析精神症状发生的病理机制,明确其相关病因病机,是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疾病的重要途径。

  4. 1 知觉障碍

  幻听是最常见的知觉障碍[16]。病机是肾阴亏虚,肝阳亢逆; 病位在肝、肾。肾阴亏虚,不能涵养肝阳,肝阳亢逆,肝魂妄动,表现为肾志摄纳信息的功能减弱,而肝魂提取信息的功能亢进。肝魂从肾志中提取多余信息进入脾意和心神,两者对多余信息识别、加工后,由肝魂表达,幻听是知觉功能虚性亢进最先响应于肝魂的表现。

  4. 2 思维障碍

  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是指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是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16]。妄想的主要病机是心肝火旺、神魂妄动; 病位在心、肝。肝魂亢逆,从肾志中提取多余信息或错误信息进入心神; 心神受火热之邪所扰,对外界与自身信息的加工错误,表现为“异常的自我保护本能”,出现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以自我为中心的症状。

  4. 3 心境障碍

  抑郁和情绪高涨是心境障碍的两种症状,是两种相反的情绪体验。心境障碍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肝魂受抑或妄动; 病位在肝。肝气郁结,肝魂受抑,肝魂提取信息功能减弱,启动并强化“忧伤” 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等; 肝郁化火,肝魂提取信息功能亢进,启动并强化“快乐”“愤怒”情绪,表现为情绪高涨、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增多等。

  4. 4 早醒型

  睡眠障碍早醒是以觉醒时间提前 1 ~ 2 小时,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17]。早醒的主要病机为心肝血虚,肝魂失养; 病位在肝、心。心肝血虚,不足以涵养肝魂,肝魂虚性亢逆,过早地提取信息进入心神,心神妄动,机体进入意识的知觉阈值下调或提前达到阈值,使“魂出于肝而游于外”,故早醒。 5 结论综上所述,“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以“肝藏血”为物质基础、“肝主生发”为生理机制。肝魂禀受肝主生发之性,提取和输出认知信息,调控知觉反应速度,主导思维发散及联想速度,启动表达并强化情绪体验,促进睡眠与觉醒。若肝魂受扰,便可发生认知障碍、情绪紊乱及睡眠异常,出现幻听、妄想、心境紊乱、早醒等精神症状。以“肝藏魂” 神经心理学内涵来认识并分析精神症状,为临床诊疗“肝魂”异常所引起的精神症状提供理论依据,且为其他“四神藏”导致的精神异常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欧宇芳,周德生,胡华. 浅谈中医五神之“肝藏魂”理论与不寐的相关性[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 4) : 14-17.

  [2] 阮晓枫,潘毅. 医易相通———以少阳象解肝之体阴用阳[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 14) : 12.

  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及特点

文章标题:中医“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jingshen/4041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