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慕课”平台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

所属栏目:基础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11-28 10:11 热度:

   【摘 要】 本文在阐述“慕课”特点、平台和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将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与“慕课”相结合问题,以期在全球化浪潮下传播并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

  【关键词】 慕课;平台优势;中医英语;翻译教学;结合;方式;意义

“慕课”平台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

  一、引言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的三巨头之一 Coursera 宣布其 5 门课程已进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的学分可获大学承认。“慕课”进入正规高等教育体系的通道由此开启(姜泓冰,2013:15)。在“慕课”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进行大规模网络开放学习,全世界的人们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全新的在线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同时,也给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将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与“慕课”结合,不仅有利于中医英语教学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中医翻译人才,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

  二、“慕课”的特点、平台和优势

  “慕课”具有以下特点:大规模的,即注册慕课的人数不限;开放的,即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注册学习;在线的,即学习者能够在线观看视频、提交作业、互动讨论、参加测试。目前,Coursera、edX 和 Udacity 三巨头奠定了“慕课”的基石(余建 波,2013:21-22)。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作 为目前最大的“慕课”平台,与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旨在为全世界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的学习机会;edX(https://www.edX.org/)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出资组建,它是一个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教学设计突出,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互动式在线学习机会;Udacity(https://www.udacity.com/)成立时间最早,使用了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开源教学平台,注重细节和实际运用,旨在让学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王颖,张金磊,张宝辉,2013:67- 75)。

  三、“慕课”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英语翻译研究是改革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牛喘月, 2003:239)。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如:在课堂上中医翻译理论知识介绍的较多,如中医翻译的原则、中医翻译的技巧、中医术语的翻译等,然而中医翻译实践的例子却很少;中医翻译课时较少、课堂授课时间较集中;学生全面了解中医翻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等。随着中医对外传播交流越来越广泛,高等中医院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医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掌握中医英语翻译能力,译者需要同时具备中医专业知识,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将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与“慕课”结合,能够为广大中医英语翻译爱好者和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的人提供崭新的平台。

  课前,中医英语翻译学习者可以浏览中医翻译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选择课程并进行注册;获取“慕课”平台上由教师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料,包括课程视频及参考教材;课中,可以参与中医英语翻译学习讨论与交流,提出问题并交流学习心得;观看专家讲座视频,了解中医翻译的技巧及发展现状;课后,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互动学习活动,网上提交作业并参与在线答疑;定期参与中医翻译实践活动。

  四、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慕课”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均衡。在中国,“慕课”的发展和建设才刚刚起步,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才刚刚开始。因此,“慕课” 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研究和完善的问题还很多,比如:采用什么评估机制和标准来保障课程质量,如何杜绝“慕课”带来的“替学” 和“作弊”现象以解决诚信问题等。如何利用“慕课”促进中医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将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与“慕课”相结合,无疑是在全球化浪潮下传播中医,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 姜泓冰 .“慕课”,搅动大学课堂 [N]. 人民日报,2013-07-15.

  [2] 牛喘月 .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3)239-240.

  《浅谈“慕课”平台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来源:《新西部》,作者:晏 丽 ,杜雪琴。

文章标题:浅谈“慕课”平台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jichu/4136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