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音律技法韵美学分析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16 10:05 热度:

 

  古筝在近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初期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浙江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为主,北派以陕西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为主,之后随着各个流派不同风格再进行详细划分,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九大古筝流派。各个流派的风格特色有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别,才使得民族乐器———古筝的发展更显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筝音律技法韵美学分析

  一、文化熏陶之韵

  (一)地域文化影响

  文化大环境的差异使得一个地域不同于另一个地域,例如在饮食上北方喜好面食,而南方以米饭为主,各地域人文环境的不同,表现在音乐上的创作形式不尽相同。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潮州筝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生长在潮州地区,其脱胎于潮州弦诗乐,是岭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熏陶的影响,在筝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地域性的特点,形成在文化熏陶下的潮州流派。潮州文化按地理划分,指潮州市当地的文化;从文化层面来说囊括了潮汕民系所创作出的文化,地域环境包括粤东闽语的“潮州”“汕头”“揭阳”“汕尾”这四个区域,为了避免地域歧义,潮州文化也被称为“潮人文化”。潮州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沿海环境,对外交往密切、贸易发达,再加上地势狭窄与人口稠密,竞争激烈,因此潮人多擅长经商,思想精密善于精打细算,本地文化也跟随潮流脉搏,不断传播与发展。

  (二)儒家乐美学影响

  潮州文化精致细腻的美学思想影响着古筝在潮州地区的发展,潮州筝音色柔美典雅,地方色彩浓郁且一音多韵,有诗情画意般的惬意感,犹如潮州人喜好喝茶,细品筝韵清幽风雅,回味绵长,淡而生香。起初在潮州文化熏陶之下的古筝用于民间音乐中的细乐,常与三弦、琵琶合奏,后来古筝作为一件弹拨乐器逐渐独立出来,可用以独奏潮州乐曲。潮州当地雅致的美学思维,崇尚儒家乐,用音乐表达情感,陶冶身心,提升个人境界,这种对美的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潮州筝韵。[1]潮汕地区民间文化欣欣向荣,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2019年11月22日在深圳大剧院举办了东方交响海内外潮艺名家名曲专场晚会,喜爱潮乐的观众从海内外远道而来,整个音乐厅座无虚席,潮州筝传承人黄冠英老师演绎了扣人心弦的潮州筝曲,绕梁三日、余音袅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州音乐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雅乐的精华,而且与本土民间文化相融合,有着浓厚的民间地域色彩,流露出南音古韵的音乐美感。

  二、音调造句之韵

  潮州语系保留了古汉语成分,筝曲的音乐风格同其语言魅力一样,具有音韵之美。大众审美不尽相同,而当潮州筝乐的音色一响,雅韵之美油然而生,一揉一按中流动着述说不尽的美。潮州筝弹奏出的音响色彩同其语言腔调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音调的升或降产生出筝曲圆活多变的音乐风格。区域性特有的音乐文化使得潮州筝在曲调上不同于其他派别,与北方筝派的大气磅礴相比,潮州筝似吟诗般的细乐,仿佛用流畅华美的旋律线条诉说着潮州地区言语,美不甚哉。潮汕话有一种天生的有趣,词汇方面,内部口音纷繁众多,潮州人和朝阳人唱潮州音乐的乐谱不尽相同,由于潮州话音韵体系的复杂,更倾向于使用单音节字发音。这一语言习惯表现在古筝中,演奏时多为单音,没有多重复杂的炫技,尽显自然亮丽。语音方面,声调的调值上,以及韵母上也有些许的差别,潮汕话口语中的连续变调在古筝中表现为多用钢丝筝演奏,钢丝筝的音响色彩饱满以韵补声,形制也较为短小,方便携带,调式的调制与当地口语中的声调相符,演奏出的音色效果悠远且铮铮作响。传统潮州筝谱例用潮州方言来念读,从民间生活中汲取养分,做到了雅俗共赏。古筝可雅可俗指艺术可以在音乐厅里作为高雅艺术欣赏,也可以在街道巷子里和群众朋友们切磋交流。提高民族音乐的普及性,不单单是学院派的理论研究,把民族和民俗相结合,多种版本的潮州筝表演形式及各种民间艺人创新型的演绎技法,推动着潮州筝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潮州筝音调造句中的美学思想,既能从中感受到儒家的朴素之美,又能体味到“和”与“善”的艺术形式,没有尖锐刺耳的杂音,有较强的颗粒感,音色润滑有着强烈的声韵感染力。[2]

  三、律吕布列之韵

  潮州筝中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记谱法和调式,是流传至今的民族民间音乐家智慧的结晶,对于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成果,我们应积极发扬,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将中国特色弘扬于世界之林。与D调定调的古筝不同,潮州筝在音列排序上多采用F调,由于早期律制和现在的不同发音略有偏差,调音时也要对其进行相应调整,以前调音多为人耳听音,现调音器方便准确,多数情况下使用调音器来矫正。调音时各地方民间乐社习惯不一样,在定音器的基础上“la、mi”两音稍微偏离一点,“fa”比还原高20音分左右,演奏上遵从特有律制,演绎风格以其雅致腔式著称。传统筝曲用基于五声音阶的“二四谱”记谱,又有轻、重、活之分,用大写数字“二、三、四、五、六”表示调式中的“sol、la、do、re、mi”,“轻重”指左手较“三、六”即“la、mi”两音按弦力度的轻重,从而达到不同的音高效果。“活”相对于“五”即左手在“re”音上灵活揉颤,使得出现了“轻三六”“重三六”“轻三重六”“活五调”等一系列演奏调式,形成民族特有的律吕布列。潮州筝音律成体系但又些许复杂,在筝律中多加花作韵,游移于小二度与大二度之间,成就不同的美感旋律线条。与其他流派中大调的旋律调式相异,潮州筝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音律色彩对音乐进行调式改编,将乐曲用不同版本的“轻、重、活”来演绎,从而不断丰富潮州筝乐作品,达成不同的音响效果,越发充实潮州筝律韵味之美。[3]

  四、演绎技法之韵

  左手作“韵”是潮州筝的一大特色,使得在演奏技法与音响效果上有浓郁的韵味之美。潮州筝在音乐表演上没有过多的装饰,也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而是对每个音的按弦、强弱做了细致处理,保持了古筝的淳朴音色美。右手的演奏指序以“顺”指为主,手指贴近琴弦,简化指法的使用顺序,避免指序跳跃逆反。演奏技巧上多为单音的弹奏,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音色富有颗粒性,左手揉弦、滑音干净,在固定音上稍微偏高一点,又通过揉弦的手法逐渐回归原始音高。潮州筝在演奏技法上稍有难度,其难点在于左手按音是否准确,细微音分的差别就能让懂潮州乐的乐人听出是不是真正的潮州音乐。筝曲的韵味难以把握,有人评价称演奏潮州古筝时左手的点按音,仿佛是在打太极拳,在琴弦上来回摩拳擦掌,看似的一句玩笑话,实则也道出技法上的独特之处———对潮州筝滑音游移性的掌握十分重要。2019年12月6—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潮筝———全国传统古筝学术交流会”上,潮筝名家讲座时提到“轻六调”以la、mi两音为主,不能强调si、fa两个音,在此基础上mi游移偏高一点点。这就需要在演奏时注意左手颤音的力度,偏高一点的音分并不一定非得具体到某个数,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当乐曲情调基础到那里了,偏高一点的概念是在揉弦mi的基础上左手稍加使力,从而达成这一音响效果。在此次交流会上有学者提出“能否准确测量揉弦的音分量,从而形成一个规律,让外地学生知晓左手作韵到底要使多大力气”。针对这一提问的分析其中蕴藏着一些美学问题,个人审美不同,要想使音乐完全照搬模仿也具有一定难度。即便测量出具体音分量,演奏者在表演中的情绪情感也不会完全相同,音乐中细腻的差别表现出演奏者不同的演绎风格。二度创作也使得每个古筝演奏家表现出的作品不尽一致,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潮州筝曲的演奏技法,需要对潮州音乐的整体曲调进行把握,深入了解乐曲背景与潮州地区音乐特点,比照不同演奏者技法有何差别。通过不断训练,在心底形成对音色美的相对音高概念,从而达到自如运用于之后的潮州筝作品演奏中。演绎潮州筝作品时尤其注意灵活性的运用,美的感受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演奏时缺乏灵活性会使得作品大打折扣,滑音上的游移性在演奏中可以通过阴阳之美来表现,古筝右边靠近前岳山的音色较亮,可以表现阳刚之感;靠近左边琴码的音色柔和些许,用以表现阴柔之美。阴阳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了传统民族乐器古筝之中,颇能展现其内涵魅力。潮州筝的演奏技法是“活”的,体现在旋律节奏、调式调性上是可以灵活转换的,这也给予演奏者一定的空间,可以从多种风格转换的尝试中探寻潮州筝韵美。[4]

  结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潮州筝韵美学进行分析,首先探讨地理文化对潮州筝的影响,其次阐述语言造句于潮州筝的作韵,再次对潮州筝调式律制进行研究,最后对潮州筝演绎技法进行探寻。探究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查清潮州地区筝乐音色韵的由来,文化熏陶作用于音乐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发掘潮州地区语音音调对民族音乐发展起到的作用。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潮州筝文化熏陶、音调造句、律吕布列、演绎技法的分析,激发更多的研究者、学生以及相关文化部门去保护潮州筝派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并且重视潮州筝派的发展,使更多人详细了解潮乐作韵,理解潮州作韵的重要性,挖掘潮州筝韵美,加强对潮乐的传承。

  《筝音律技法韵美学分析》来源:《当代音乐》,作者:魏永华

文章标题:筝音律技法韵美学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4324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