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有何新改革发展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18-05-27 11:50 热度:

   音乐的发展与音乐鉴赏对于音乐发展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音乐上的新转变有很重要的制度,以下是对于儿童音乐上的介绍。

音乐研究杂志征收音乐类论文

  摘要: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这里,欣赏被定义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的情绪、情感去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自我满足、自我发展。

  关键词:儿童音乐,音乐改革,音乐教学,音乐论文

  一、教育哲学的研究

  在这个领域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及其价值的看法。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人们一般会遇到这样一对似乎不太容易调和的矛盾:即音乐作为一个学科现已形成的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与儿童为自身成长而在这一领域进行实践的自然、活跃的需要体系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的价值对应关系。

  推荐期刊:《音乐研究》杂志致力于祖国传统音乐艺术研究,关注国内外音乐学术的最新发展,刊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表演艺术理论及音乐科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供最新音乐学术动态及专业资讯。

  本文并不准备对音乐哲学史上两千多年以来的功利哲学与审美哲学的价值观之争做分析或评论,但作为理论思考又不能完全回避这一问题,所以必须首先将本文所讨论的哲学前提阐述如下:公民教育的一般性目的是把儿童培育成身心健康的、有能力的、有良好和丰富个性品质的、有为社会服务热情及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因此,教育所选择的每一门学科都应明确是为了促进这些理想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教育这个特定领域中,学科仅是被利用为帮助儿童达到理想发展目标的媒体。音乐学科自然也不应例外。因此,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在设计、实施音乐课程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挖掘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去促进儿童的发展。

  如果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造的意义,那么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就意味着让儿童们亲自到音乐活动中 去获取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而不仅仅是让儿童通过学习(识记和练习)来掌 握(继承)人类社会业已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括知识体系和价值观)。理想的公民音乐教育应在最终使儿童将其在音乐经历中所获得的一切有益体验的营养渗透到他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去。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将对音乐美的认识和对音乐爱的热情组合进他们的智力和情感领域,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鉴于以上这些基本考虑,我们以为:在音乐课程的具体设计、实施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程序的编排等一切方面,都必须以儿童发展对实践活动的需要为出发点。任何时候,音乐的体系都应服从于儿童的体系。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在这个领域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对音乐这一特殊的实践领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一般又会遇到这样一对似乎不太容易调和的矛盾:即欣赏作为一种相对歌唱、奏乐、律动、游戏或读写乐谱来讲而特指的倾听音乐的活动与欣赏作为一种能够使人自觉地、长时间地沉迷于音乐中的心理、行为状态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本文并不准备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学的其他领域一般是否达到了上述境界,但应该指出: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的欣赏(倾听音乐)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 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录像或现场表演)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 程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儿童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这种课程模式的不合理性也正是 目前普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很少能够真正达到上述理想境界的主要症结所在。

  首先,近代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探究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加入和获得、接纳获得交流机会的需要 是激发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需要。由于参与行为能够使人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许多方面需要的自我满足,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发人的参与欲望和参与行动。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儿童来说,缺少外部操作参 与强化体验的单纯性倾听的欣赏方式是不能够满足儿童对音乐实践活动的操作参与需要的。

  因此,在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儿童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其次,近代学习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冗余度过低的刺激,不易激发起主动的探究、操作行为。主动的期待和主动的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冗余度基础之上的。

  再次,普通心理学的感知觉研究早就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觉通道越多,对特定对 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最后,音乐欣赏心理学的研究还指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同的人群、同一人群中的不同个体在感知音乐的刺激。教育工作者应使儿童能够有获得最为全面、最为丰富的各种经验的机会;同时, 也应尊重和注意让儿童有机会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更具有个性的体验类型。

  鉴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普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应侧重于通过优秀音乐作品帮助儿童提高感受 、理解音乐的能力;积累优秀的音乐作品,建立有质量有个性的“宠爱曲库”;享受参与的快乐和培养以音乐 的探究热情。这样,音乐欣赏与其他活动的主要分界线就在于:音乐欣赏活动不特别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 展而更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工艺学的研究

  谈到工艺的问题,就自然不得不涉及我们所面临的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及儿童所将面临的音乐的具体情况 。

  我们在选材时,应考虑的是音乐对儿童的可感性、可接纳性和可参与性。在这里,歌曲和所谓的标题音乐并不一定是仅有的最为理想的选择对象。因为,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感知对象的外在运动方式往往 比对象的内在意义更具吸引力。因此,音乐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方整,长度是否适宜 ,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是我们选材的重要条件。有时,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对一些作品还可以做一些改编工作,以使之能更符合于儿童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选材和做了必要的改编工作之后,紧接着便是选择合适的参与通道和为帮助儿童顺利打开这些通道而采用 的辅助材料。在诸多的感知通道中,我们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除声音听觉通道以外,其他辅助通道即为运动觉 、视觉和言语知觉。动觉参与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指用跟随音乐做动作、歌唱或演奏简单打击乐器的方法来感知和表现音乐;视觉参与的方法主要指用欣赏或创作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感知和表现音乐;言语参与的方法 主要指用欣赏、表演、创作文学语言的方法来感知和表现音乐。

文章标题:音乐欣赏教学中有何新改革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385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