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以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为例

所属栏目:心理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5-29 10:47 热度: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越发多元化,社会环境越发复杂化。大学生在接收多元化信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家庭、学业、就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很容易影响大学生,使其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这是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大考验。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欠佳,30%—45%左右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陈迟,2017)[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引发严重后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威胁到学校的安全。刘海洋硫酸伤熊案、马加爵谋杀室友案等,这些悲剧案件不断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校园心理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以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为例

  1校园心理剧的内涵

  校园心理剧又被称作社会剧,它是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之一,由莫雷诺首创。在校园心理剧中,学生经常使用角色饰演的方法来呈现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冲突、言语或焦虑等情绪以及恐惧、卑劣感等障碍问题。小组内一个成员饰演主角,其他成员(含治疗者)饰演其他角色(张日昇,2009)[9]。

  2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概述

  H高校大学生校园心理剧实践活动本着丰富大学校园生活、营造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借“四月心理健康月”的契机不断发展成为H高校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心理短剧大赛是H高校心理健康文化节的子活动之一,已成功举办十三届(部分活动主题如表1所示)。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进行介绍:2.1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流程(见图1)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的活动对象为H高校全体在校学生,活动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活动前期,由校学生工作处、团委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撰写活动方案及要求,并下发至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活动方案及要求撰写活动策划,并利用展板海报等传统宣传方式以及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并以寝室走访等方式落实活动宣传;各院级学生干部会组织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为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活动中期主要是各二级学院组织参赛选手进行初赛和复赛,选出参加校级决赛的队伍,最终由校学生工作处、团委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决赛。在活动后期,校学生工作处根据各二级学院提交的初赛及复赛活动材料进行相关总结与报道。

  2.2剧本创作过程

  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基础,校园心理剧的创作过程主要是搜罗素材、明确主题、确定时空背景、创设人物和剧情、完成剧本五个部分。经过调查发现,参加心理短剧大赛的成员寻找素材的渠道有两种:一是在学校的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寻找创作素材;二是根据各种新媒体的报道。H高校心理剧的创作主题涉及亲情、爱情和友情,如H高校曾创作的节目《这爱我懂》《大学恋爱季》《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等。校园剧作品的创作背景一般是学生熟悉的场景,例如大学宿舍、教室、学生餐厅和运动场等。剧本创作者根据以上要素进行创作,但是剧本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加以完善。

  2.3剧本演出过程

  校园心理剧的成功演出需要借助舞台、导演、演员和观众等元素。其中,一般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担任导演,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对剧本的编排进行指导;演员需要通过校园心理剧来表达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直接作用于观众,观众是心理剧演员所传递的情绪的接收者和反馈者。H高校校园心理剧的演出时间是每年的四月,即心理健康月。经过各二级学院的初步选拔,选出参加校级决赛的队伍。H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教师会参加心理短剧大赛的决赛并对节目进行指导与点评。为了加强心理剧的教育作用,在剧本演出过程中,演员和观众需要一定的互动。在节目演出结束后,主持人会随机抽取一些观众或者演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作用。

  3心理剧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3.1改变大学生的认知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基础是认知。人们的情绪反应并不直接源于生活事件本身,而是受人们对事情的态度和认知影响。校园心理剧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演员”不合理的情绪认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校园心理剧创作的重要生活素材来源,它展现的内容一般是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属于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导演”借助剧本引导“演员”重现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引导“演员”和“观众”审视自我,促使主角去觉察、反思、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随着认知的改变,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才会逐渐提高,从而增强优化自己心理素质的信心。H高校体育学院曾排演节目《我们都一样》,讲述的是四名性格迥异的学生初入大学时因缺少相互间的了解产生矛盾,有的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封闭自己,在辅导员帮助下相互积极沟通最终敞开心扉。该节目反映了大学新生入学时的不适应和困惑,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3.2为大学生提供发泄情绪的渠道和方式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潜意识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个体潜意识的“库存”十分强大,包含个体原始的本能、知觉以及各种引发羞耻、焦虑、恐惧等情绪体验的经历和记忆。大学生在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学业、毕业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时,情绪不十分稳定,同时又羞于开口倾诉,更不会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求助。此时,个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容易被触发,潜意识中的情绪和冲动被压抑而难以宣泄,由此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惑或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校园心理剧的舞台正好为学生们提供相互接触、表露自我、相互接纳和信任的场所。在该场所中,无论是校园心理剧的表演者还是观众,在表演或者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剧本的情节之中,借助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使学生勇敢面对心理困惑或问题,进而寻求帮助、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在H高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带来的话剧《阳光的蜕变》中,心理咨询教师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自卑的男主角慢慢走出困境,积极生活。男主角的扮演者表示:“很高兴能够参演,剧中的我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也在生活中困扰着我,通过一次一次的排演,不仅认识了新朋友,我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3.3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

  强化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基于强化的作用,强化影响着个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如果要改变个体的行为,必须进行强化设计。校园心理剧这种方式不同于心理讲座的说教模式,校园心理剧用表演的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展现学生之间实际发生的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直面内心。这正是由“导演”设计场景,“演员”进行角色扮演的一次强化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舞台表演,体验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并将自身与角色进行剥离,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我与他人,引发思考,这有利于促进个体或集体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H高校曾排演过一个节目《风雨后的彩虹》,取材于学生因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发生的违规事件。剧本从室友、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出发,讲述了某学生因替室友背黑锅(使用大功率电器)从失意到重拾信心的过程。故事完全摹写学生生活,不仅教育了角色扮演者,也使观众受到启发。

  3.4便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校园心理剧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越来越多地走进学生实践活动与高校管理中,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教育手段和素材。具体来说,通过校园心理剧活动,便于学生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普遍而又典型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使得学校能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其次,校园心理剧的创作、编排以及表演可以提高院系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少管理者进行工作时的阻力。

  4校园心理剧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价值,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校园心理剧表演形式大于内容。心理剧剧本是以学生生活为创作素材,反映学生的真实困惑和心理问题。但是学生们还不是十分了解心理剧这一活动形式,他们在活动中大多只注重表演成分,对于灯光、音乐、造型、笑点、泪点等舞台效果比较重视,反而忽视了活动的教育意义。另外,活动的评分标准在这些方面权重值也比较高,而忽视了对心理剧的内容的关注。其次,校园心理剧剧本缺乏创新性。校园心理剧的独特性表现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而当下校园心理剧的创作要么大多停留在呈现心理现象的阶段,无法深入探究心理困惑或问题形成的原因;要么是照抄照搬剧本,只是简单地完成实践活动,导致心理剧的教育力度不足。为改善其不足,更好地发挥校园心理剧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现实情况提出几点改善建议。首先,寻求专业指导,突出专业性。虽然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创作者需要根据现实事件自编、自导、自演。但是,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应该由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进行指点和引导。心理剧的表演过程为高校心理辅导教师提供了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绝佳机会,心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运用相关的专业技术,例如互换角色技术、替身技术、镜像技术、独白技术以及空椅子技术等对学生的心理剧表演进行指导。专业技术的运用,不仅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始末,更有助于心理指导教师发挥干预作用,获得良好的辅导效果。其次,从实际出发,丰富创作素材。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内容,但是,如果不进行选择就会导致作品主题不明确、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以至于变成说教或者小品表演,从而丧失校园心理剧的独特意义。因此,校园心理剧不仅要主题贴近生活,更要注重主题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话题和热点,不仅要关注到特殊群体,也要注意主题的普遍性。同时,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作为校园心理剧的指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症状或心理困惑进行搜集整理,以丰富、充实校园心理剧剧本素材,使校园心理剧具备合适的表演情景和明确的方向。最后,重视拓展,实现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展开,从编写剧本、选角、排练到表演,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但校园心理剧表演的完成并不是首要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想发挥校园心理剧的价值,必须重视表演结束后的拓展环节,即分享与讨论。分享包括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等。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可以实现感情上的共鸣。受邀观看的心理辅导教师需要针对校园心理剧的表演进行评价总结,包括剧本的选材和表演、剧中人物面对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方法、心理困惑或问题的呈现度等。通过评价总结,心理辅导教师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其反映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表演结束后的分享和讨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以实现校园心理剧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的目的。

  5结语

  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新生事物,是让大学生主动学会面对并解决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自我教育之法,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本研究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理论不多,研究对象代表性不足以及笔者的研究能力不足等,有关校园心理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还有待同行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迟.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农家参谋,2017(20):140.

  [9]张日昇.箱庭疗法的临床应用与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619.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以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为例》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作者:谭余清

文章标题: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以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为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xinli/4581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