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图书馆杂志投稿论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生存异化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24 15:39 热度: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新感觉派”风靡一时,其中施蛰存的都市小说创作极具个性,且创作题材广泛、多样,他的小说注重表现都市世俗的心理和生存状态,强调对现代都市文明下个体精神世界的深入研究和解析。

  摘 要:施蛰存都市小说的创作在文化和审美上有着独特之处,他并不强调对都市光彩琉璃一面的体现,而是着重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表达自己对都市的体悟,注重深刻挖掘都市人物的精神困境,在勾勒都市生活情境的同时,反映都市生存的异化状态。这样的都市叙写方式,正体现了他都市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代意识。

  关键词:江西省图书馆杂志,施蛰存,都市,异化,病态,现代,传统

  施蛰存以一个参与者的态度审视现代都市社会的发展形态,不断于各种精神和物质的矛盾之中揭示人性,对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生存异化的状态加以剖析。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代都市文明厌恶和焦虑的思想意识及价值取向。

  一、欲望与道德交织下的人性沉沦

  施蛰存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以此表现都市人物在矛盾心理中的痛苦和无奈。而且无限欲望与社会道德规范是人类面对的主要矛盾之一,这也是中国文学中的表现主题,施蛰存对都市男女隐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正是为了表现他们在对欲念的渴望下因为理性道德的压抑而沉沦变异的人性,力图展示现代都市人矛盾的精神世界。

  《梅雨之夕》中着重表现人物潜意识下的情感欲望,男子因邂逅姑娘而勾起爱欲,姑娘向他告辞后,他却抱怨老天爷“何以不再继续下半个小时雨呢”。[1]在他看来,素昧平生的姑娘应该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伴侣。男子回到家中,因为理性道德的主导,他向妻子撒了谎,他想入非非的“幻想” 是他欲望的表现,对妻子的撒谎,是道德理性在面对现实时的反应。男人欲望在精神上得到延展的同时,道德意识使得他苦闷颓废,这样的都市欲望幻想和现实的邂逅构成了男人心灵的体验。欲望的释放和收敛,道德的压抑和束缚,他这种情感的出现不是刻意的,而是没有征兆的矛盾意识支配了他的活动,这样的心理状态正体现都市生活中现代人的异化心理。《蝴蝶夫人》中新婚后丈夫李约翰博士却专情于的蝴蝶研究,而妻子花钱如流水,两人的关系在欲望和道德之间纠结同时发生着微妙变化,为此第三者陈君哲出现了。都市中婚姻就像“围城”,人们向往的同时又都在极力逃避。李教授在他的婚姻中,已经力不从心,最后在尴尬情境中悲情万分,这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结局。《春阳》中的婵阿姨来到物欲横流的都市中,她内心躁动不已,“一阵很骚动的对于自己的反抗心骤然在她胸中灼热起来。” [2]她幻想能有一场邂逅,但最后她在银行自尊受挫,不得不在悲愤中逃离这个城市。都市的摩登情景唤起了蝉阿姨对情爱的欲望,但同时更打击了她美好的幻想,她不得不回到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钱的她在都市社会中内心深处依然得不到满足。欲望与道德的矛盾中暴露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以及现代资本主义造成的生存异化。

  弗洛伊德虽提出泛性论,强调性本能对人有着支配作用,但是其中存在道德理性意识。情爱欲望和现实理性是相互的,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道德理性压抑着欲望,欲望又在理性的维持下不断寻找宣泄的途径。20世纪初的上海充满着各种妄想,埋藏着各种罪恶,这样的环境不断刺激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现代文明的包围下,都市生活畸形、变态、颓废,但这样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又是人们所沉溺和追寻的。但是繁华、喧闹的背后,人们在又感到了孤寂和苦闷。欲望的压抑与道德的谴责,使得都市人物在激情澎湃的同时又有畏惧之感,这种矛盾心绪使得人变得神经质,这样的内心状况正是都市人精神危机的体现,也是都市社会中压抑和苦闷生存状态。

  二、孤寂而压抑的病态精神困境

  中国近现代的早期大都市中已有着严重的“都市病”,诸如孤寂、苦闷、焦虑等,这是现代都市社会中压抑的生活方式的产物。对于身处欲望横溢的上海都市之中施蛰存,对这样的都市状况有着特殊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对于病态都市中的污垢和不堪他感到厌恶,为此小说中着重表现这样的生存状态。而且在他都市小说中“更加极端化地展现了都市中人受种种内心的冲决与外界的压力而导致的内心异化现象,进而产生一种病态的、变态的心理,形成人格的分裂”[3]都市人这种浮躁空虚的消极情绪不断累积,必然导致病态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施蛰存在反映都市人物病态状况时有着同情和理解,但更有深刻的批判。

  《梅雨之夕》的男人对于邂逅感到深感不安,他的保守胆怯又孤寂。对于男人的帮助,姑娘的回应却是冷淡的,正如文中所说“上海是个坏地方,人与人都用了一种不信任的思想交际着”[4]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人们都是孤寂的个体,都市这种病态心理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中体现出来。《薄暮的舞女》中素雯想要结束她的舞女生涯,而把美好期望寄托在情人身上,但最后却沦为泡影,都市生活的孤寂和压抑下,只得继续她悲哀的舞女生活。《在巴黎大戏院》里男人为了得到爱欲的满足,做出了吸吮女伴手帕上的痰这一变态行为;《周夫人》中的寡妇周夫人因一个长得像她的亡夫小男孩,情欲被诱发。他们的心灵在欲望和道德的矛盾之间悸动,变异的病态心理使之冲动焦虑,他们无奈在这物欲横流的都市社会中,爱情已经失去真正纯真的意义,小说反映他们寻找爱的体验过程也是对现实的反叛。“我们观察施蛰存笔下的现代人多是一些非正常的都市人,特别表现为在现代都市压抑与都市现代生活快速节奏下所表现的非正常心理状态。”[5]施蛰存既同情他们的遭遇,又对他们的落后思想和病态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嘲讽,而且在表现现代都市异化现象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都市畸形文明的批判。

  “都市心理主要是现代环境下城市男女人性的矛盾、分裂”,[6]小说中都市两性人物的精神世界孤寂焦虑,这样心态下他们对都市生活即厌倦又渴望,沉浮不定,只能陷于压抑苦闷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状态。施蛰存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着都市生活,以及都市现代人的一系列病态情形,他“用各种官感错觉的缠杂、潜意识与意识的交织、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来表现都市人内心的焦虑”。[7]《旅舍》中的丁先生希望到乡镇治疗他的“神经衰弱症”,但是他却时刻感到恐惧和焦虑,这样的都市人物在焦虑和恐惧的主观臆想中,导致精神病变。这样的病态心理下创伤可能是永恒的,因为他们逃避不了都市的影响,依然有着病态的精神困境。   现代都市文明生活侵蚀下的“都市人”压抑而苦闷,变得怪诞,邪秽。这种都市的畸形发展特征影响着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方式,更影响影响着人们精神世界,这着重体现作者对现代都市社会中病态而异化的生活方式的反映。

  三、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

  施蛰存的都市小说中有着现代与传统的二元性,既有传统文明中的美好和落后,又有现代文明进步和浮躁。传统中有着人性的淳朴和执着的价值观念,但是现代都市文明却是它的对立面。上海这样中西文化交融的大都市中,人们在现代文明的诱惑和侵蚀下必然导致生存状态的沉沦与变异。

  在中国殖民化的发展下形成了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矛盾,矛盾中人们表现出焦虑和迷茫的心态。《梅雨之夕》的男主人公因“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文化让他抑制自己;《狮子座流星》的卓佩珊夫人在传统封建道德伦理观下情欲适可而止;《娟子》中娟子渴望自由恋爱,却受到封建家庭传统思想的阻隔;《在巴黎大戏院》中男人在传统道德下有着对妻子的愧疚。这充分体现了两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突下人们变态且苦闷的精神状态。《春阳》婵阿姨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她无法摆脱封建传统思想和资本主义都市社会财富的束缚及奴役,在这样的矛盾背景下,她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殉葬品罢了。施蛰存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和分析,让个人与社会、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使小说中反封建思想和反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得以表现。《雾》中28岁的素贞姑娘,守旧思想让她遭受打击,传统思维模式让她没能理解现代生活的状况。现代大都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地理空间以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从而形成了传统思想与现代都市文明的不相符合冲突。《雾》和《春阳》中“两个女性都是朴素、幽静、保守自持的‘善女人’,施蛰存首先将她们描写成在乡村生活环境中无法自洽,不是被封建的环境耽误青春,就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牺牲品。而她们进城以后,立刻感受到了都市生活的冲击”,[8]她们作为传统和现代的边缘女性,有着传统女性的保守同时亦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诱惑和威胁。《渔人何长庆》中菊珍的堕落体现了现代对传统的侵袭,但再次回归也是传统淳朴乡土世界对灵魂的拯救。《鸥》中都市异乡人小陆,在孤寂苦闷之下怀念故乡美好初恋。小说中作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表现都市物质文明对人物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阐释他们的病态压抑的心理成因。这正是传统价值观面对现代文明时悲哀的处境,也是乡土文化对都市社会的无奈与妥协,这反映了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

  “正像‘外国飞地’强行介入中国领土一样,上海的现代化也是凭借外力被嫁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的”。[9]现代性特质被不断嵌入传统机制内,一些固有的文化道德伦理精神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传统文化机制在本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现代性的文明精神并不真正能完全替代它的本质作用。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大都市,它从中国传统的机制中脱离出来,但是在文化意义上,它现代性背后还是有两种异质文化在空间上的冲突和互渗。再者,施蛰存的创作仅介于自己的虚构和假设,上海的发展进程也不仅仅限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性文明的作用,我想还有更多的其他因素,情感观念的创作中更需要理性判断和审视,这些在他的创作中需要全面地看待。

  四、结语

  施蜇存在其都市小说中,着重表现半殖半封的中国现代都市畸形和病态生存状态,以及都市人物长期在压抑的生存空间和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产生的一系列病态心理。施蛰存并不强调对外部物质空间的描绘,他更多地深入现代都市各种阶层小人物的内心中去进行精神层面的探索和挖掘,并揭露和表现现代物质文明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状态。他这种新的叙写方式拓宽了文学的发展空间和表现形式,更深化了我们对现代都市生活状态以及都市人心理世界的认识。

  参考文献:

  [1][2][4]施蛰存.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丛书・施蛰存卷[M].傅光明主编,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282;340;227.

  [3][7]单昕.施蛰存都市题材小说对中西文学传统的融汇[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 97-99.

  [5]胡希东.施蛰存笔下男性的变态人格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5(9):70-73.

文章标题:江西省图书馆杂志投稿论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生存异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450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