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28 16:57 热度:


  和谐是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其前提的。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没有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及其胜利,中国人就没有条件和资格谈什么和谐。今天,我们讲和谐,也不能否认矛盾和斗争。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和谐是一个相对的、发展中的概念。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些要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社会成员的亲和与凝聚作用。
  2.努力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文化创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祖先创新的积累和结晶,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不断创新是这一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几千年来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包括新文化运动形成的爱国、科学、民主的传统和党领导下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创新的坚实基础。同时,应该看到,传统从来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即使是优秀传统,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造、更新,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中国文化赖以生长、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代文化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文化创新,核心是理论的创新,关键是体制创新,主体是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要以文化的创新促进全社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条件。
  3.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开放的重点始终应放在面向世界的了解、学习和借鉴上,广纳博采发展自己。这是国家发展之必须,也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从文化本身来说,不同文化的交流、冲突、借鉴、融合,正是其激发创造力,增强生命力不可忽缺的条件。不同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对方,也有利于认识自己。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展开。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借鉴各方,熔铸万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中华民族才能与时俱进,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首先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新形势下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熔铸力。信心源自历史,更源于现实。坚持我们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坚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教养和陶冶,使我们的理想、信念和基本价值观,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真正成为我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同时,保持警惕,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文化方面的渗透。在关系国家尊严和根本利益问题上,对于公开的挑衅和恶意的攻击,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和回击。
  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面孔。要以堂堂正正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坦诚地面对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争取更加广泛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文化交流是心灵的沟通,也是一种宣传和介绍。要改进我们的文化外宣,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最成功的宣传,往往是最不像宣传的宣传。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话语权和文化市场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竞争,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这种竞争大量是在信息的“自由传播”中进行;二是文化竞争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首先还是要注重民族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创造更多中国自己的文化品牌,增强中国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次是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特别重要的是,在市场抢占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制高点。要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和营销能力的提升。
  坚持依法管理。要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版、走私犯罪,保护知识产权。要坚持对进口文化产品的审查制度,严守文化海关。对于违反我国法律的要予以制裁和惩处。通过法律、行政和文艺批评的综合手段,弘扬先进文化,提倡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杜绝反动腐朽文化。
  三.推进民族文化复兴大业必需进一步弘扬中华精神
  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密切相关的。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使中国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我们为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务必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走向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在全面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的进程中,切不可忽略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全力推进科教兴国﹐推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且必须大力弘扬中华精神。弘扬中华精神应当作为与科教兴国一样重要的国家大政方针予以充分重视。
  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它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关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860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