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探索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1-19 11:10 热度:

  摘要: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不能简单复制沿海的经验,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依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对类似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作了初步的探索,主要阐述了在“进口替代”理论下寻求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分析过程,简述了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选择和产业体系构建的方法,同时举例提出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公共政策创新的探索。
  关键词:发展规划,凯里,少数民族,进口替代
  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已经从沿海地区逐步向西部地区,乃至内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不能简单复制沿海的经验,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依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对类似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规划概况
  凯里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即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1984年正式立市,自此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工业、商业为主,具有山地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贵州省东部旅游服务中心城市。
  
  凯里城市经济圈是黔东南州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五大经济圈之一。规划范围内包括黔东南州首府所在地凯里市、凯里经济开发区、麻江县、台江县、丹寨县以及雷山县,统称为一市一区四县,总面积约5764.7平方公里。目前凯里城市经济圈是以黔东南州的首府所在地凯里市为中心,其他区域为辐射区的极核式城市空间结构。
  凯里城市经济圈人口以苗族为主,苗族人口占区域人口总数的80%以上,“凯里”即为苗语音译。2007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114.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76万人,农村人口约90.86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20.73%。区域属于典型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俗和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级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之一,被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和全国41个“绿城”之一。
  二、现状分析与理解
  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沿海地区,甚至同为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周边地区,都要落后许多。区域发展规划必须摸清其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扭转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
  由于凯里周边地区的区位、山地条件、交通以及历史文化因素限制,凯里及周边地区一直是国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之一,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外流明显,地区经济竞争力不强。对外输出的产品以本地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为主,但突出优势产业不明显;
  火力发电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联网后向广东和沿海地区输送;高耗能产业属于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曾经由于本地区较便宜的电力而迁入,2008年金融海啸后外部需求下降,本地区电力成本优势弱化,相当部分高耗能产业已停产。
  旅游业是本地区新近的经济亮点之一,本地区的苗族文化特色浓厚且有代表性,山水景色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的优良条件。旅游交通设施正在快速发展提升中,旅游接待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一般,但也处在迅速发展阶段。
  除凯里市以外,周边各县的财政收入状况基本上依靠转移支付,地区经济的“造血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多次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案例对比,项目组认为,凯里市及周边地区目前仍处在前工业化时期到工业化初期之间的发展阶段,在与沿海地区乃至海外市场的经济地理关系中,仍然主要是资源输出地,有部分产业迁入,但未能成为主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两头在外的迁入企业,即使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等办法提高生产效率,一旦外部需求中断,也仍然会处在衰退的阴影之中。
  三、发展道路探索和路线图: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远离海岸线,在对外出口贸易中,其保税政策优惠、交通运输成本、人才和产业链完整度方面与沿海及中部地区相比,都不占优势,因而针对国内和本地市场的“进口替代”发展路线更适合像凯里这样的相对落后发展地区。根据“进口替代”(ImportSubstitute)的城市经济圈发展理论,落后地区要取得相对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逐步的形成自己的“进口替代”型城市,并在该城市周边形成受其经济影响和带动的“城市腹地”。(注1)
  根据这一理论,凯里市(包括旧城区和开发区)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为这样的一个“进口替代”型城市,而周边的县,其理想状态是发展成为凯里市的城市腹地。由此,“城市经济圈”的概念才能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吻合,而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
  要寻求凯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首先应把凯里由资源(包括能源和矿产、初级农产品)输出地转变为产业迁入地,争取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产业迁入凯里市(经开区和炉山—碧波产业聚集区),并以此争取获得城市后续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财政资金的盈余。要达到这个目的,凯里还可以通过争取国家更优惠的财政政策(如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点利益补偿机制、发行地方债券、绿色产业专项债券或专项津贴,等等),也应该利用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等积极积累财政收入。
  其次,凯里应该培育“进口替代型”产业,依托自身的资源,引入(或者模仿)先进的技术,在本地生产原来需要进口的一些产品;也可以结合本地技术和资源开发自己的特色产业,如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绿色有机食品、特色旅游产品、山地特色的家具建材、苗药、香料,面向本地区城市和农村的日用品、小家电、农机产品等等。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吸引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或至少减缓外流趋势),使地区人口空心化势头得到遏制,使地区的本地市场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在此过程中,凯里应该避开周边的都匀、福泉、镇远等城市的明显优势产业,选择差异化竞争策略,使自身在某一些领域中的发展能够突破行政区域之外,使周边城市的一些地区的在某些方面也成为自己经济的影响腹地。
  接着,随着自身经济竞争能力的逐步壮大,凯里必须由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主导地进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但必然是能够提升生产的效率,或者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和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结合,才能够形成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品牌”,通过品牌的建立和对外输出,才能使凯里城市经济圈在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相对的富裕。
  最后的发展愿景是,凯里市及其周边腹地(凯里城市经济圈)能够摆脱资源输出地和纯粹的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性质,而逐步发展出自身的完善的城市经济体系同时逐步平衡发展部分中高端产品(非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并带动周边地区走向下一个阶段的经济繁荣。
  四、产业选择及产业体系构建
  从凯里城市经济圈对产业的吸引力角度,根据产业发展类型的评价与筛选,我们最终选出33类产业门类,并归纳为三大产业分类最终构筑产业发展模型,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循环工业、商贸服务业和交通物流业。
  第一产业坚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循序渐进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林畜业生产基地演进;
  第二产业依托三大振兴实施策略:发展和应用清洁发电技术、加快硅锰铁合金工业整合重组、着力发展绿色轻工业。
  商贸服务业和交通物流发展的三大策略:巩固城区商贸中心地位,培育专业批发市场;引入信息化技术,积极培育和推动仓储物流产业发展;结合旅游业,打造高水平的交通服务枢纽。
  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战略——内突外破,改变发展思路、革新产品和形象;近期重点打造“一带一龙头”两大旅游片区(环凯里休闲旅游带和雷山苗族风情文化区),远期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与高效分工,最终实现行游自由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依据此原则确定凯里城市经济圈旅游产品体系为:两大主导产品、六大支撑产品以及两大特色产品的产品体系。(见下表)
  
  
  
  五、公共政策创新的探索
  合理、适用的公共政策创新,可以大大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凯里城市经济圈”,课题组建议的区域共公政策创新主要包括:
  (1)建议申请设立“民族地区生态城试点”,争取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生态产业给予更大的体制改革权限和经济倾斜政策;
  (2)建议调整国家对本区域的绩效评定体系和调控策略——本区属于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为“限制发展区”的“黔桂喀斯特地形和石漠化地区”,国家应对此类地区建立生态发展的经济补偿机制,并争取以凯里作为试点;
  (3)建议在试验区中进一步尝试农村土地流转、城乡户籍改革等政策改革试验,盘活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要素;
  (4)争取将凯里列为国家CDM发展的重点示范区之一,将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放在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优先目录之上,争取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国家发展银行等的资金和援助项目。
  六、结语
  凯里城市经济圈作为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其探索区域发展的过程值得其它同类型地区的借鉴,本文论及到“凯里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宏观发展道路和主要产业选择和战略问题,都是紧密结合该地区的区位、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当地的条件和资源,同时抓住当前经济转型期的各种发展机遇和政策利好,寻求有自身特色的,与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不同的,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区域发展道路。
  对于其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生态安全性和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通常都是较普遍存在的重要课题。将自身低附加值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原材料资源等输出到沿海地区乃至国外,而将污染和高耗能留在本地,是目前不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正在走的发展模式,未来必须转型和调整。科学的产业选择和产业体系构建,是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产业选择和产业体系构建,则是依托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成本和资源优势、生态兼容性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的。
  在上面这几方面来说,“凯里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一个典型样本。
  注1:简•雅各布斯.城市与国家财富——经济生活的基本准则[M].金洁译.中信出版社,2008

文章标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534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