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土味情话流行成因的语用学分析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06-15 10:13 热度:

   摘 要 从近 10 年来网络用语的语料出发 ,结合语言问卷调查 ,运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对近两年流行的土味情话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文章认为 ,土味情话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 ,其流行是对网络用语“求新求变”的生存规则、对网民“追求快乐”的心理动机、对中国社会情感表达的“内敛规则”顺应的结果。了解土味情话流行的语用学成因有助于人们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更好地解读网络流行语。

  关键词 土味情话 ;语用 ;顺应

网络土味情话流行成因的语用学分析

  这两年 ,网络语言日渐走出疲软的“丧文化” 的状态。萌发于 2017 年的土味情话 ,在 2018 年持续火热 ,它集冷幽默与“撩妹”情话于一身 ,给“佛系”的网络情感生态带来一些暖色调。“土味情话” 一词 ,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8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1],充分说明了土味情话的影响力。目前研究土味情话的文章很少。刘怡《“土味” 不土》[2] 着重从词汇学角度研究“土味”的内涵。鲍素娥《土味情话 :小镇青年的积极生存与自我表达》[3]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土味情话流行的原因及特征 ,将土味情话界定为小镇青年阶层的心声。文章将在这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梳理 2010 年以来有关年轻人工作、生活、情感的流行词汇 ,以近两年网络上的 200 多条土味情话为样本 ,尝试运用语用学学者 V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 [4] 对土味情话的成因进行分析 ,力求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土味情话风靡的原因 ,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土味情话 :它们不仅仅是小镇青年的心声 ,也是中国整个社会年轻人渴求情感认同、渴望情感表达的心声 ,土味情话是年轻网民情感在语言层面的一次自我救赎。我们认为 ,仔细解读土味情话 ,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网民的心理脉搏 ,在“守正创新 有‘融’乃强” 的全媒体时代浪潮中 ,更好地实现“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5] 的媒体融合发展目标。

  1 土味情话是什么

  土味情话中的“土味”与乡土色彩关系不大 ,指的是一种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表白 ,其特征是不直接谈情说爱 ,让听者先尴尬然后让听者觉得甜腻甚至肉麻① ,与英语文化中的 cheesy pick-up lines(搭讪时说的话)风格很近。从这个层面讲 ,土味情话不仅不“土”,还有点“洋”。比如 : “您好呀!”“干吗要用您?”“因为心头上有个你。” “你爸爸一定是个小偷 ,把天上的星星偷下来放到你的眼里!” 土味情话不直接表达内容 ,属于一种间接言语行为 ,通过设“坑”、贬低、嘲笑 ,让人吃惊、生气、惊讶 ,然后夸对方、说想做什么事 ,最后让对方推导出“原来你喜欢 / 爱我”,达到“逗乐”“增进情感” 的目的。

  2 为什么土味情话会流行

  土味情话与“深情的海誓山盟”“害羞的沉默”“直接的告白”不同 ,诙谐而曲折地表达了情感。它为网民选择 ,并追捧 ,表面上是由于网络传媒的大力推动 ,深层次原因是语码选择规则在起作用。 V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指出 ,语言的顺应性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 ,从而满足交际需要”的特性。这一特性 ,是语言使用者可以做出恰当语码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据中国语用学学者于国栋进一步总结 ,“交际者也许为了实现某个交际目的会选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或者心理动机的顺应。”[6] 鉴于以上研究 ,我们认为 ,土味情话的流行是网络语言使用者选择语码的结果 ,是对网络语言自身特点、社会心理、社会情感表达规则的顺应。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味情话顺应了网络流行语自身“求新求变” 的生存规则

  土味情话主要在网上流行 ,现实中使用频率很低 ,是典型的网民话语狂欢游戏。网络话语的主要游戏法则是保持新鲜、吸引浏览者注意力 ,土味情话的流行很好地顺应了网络话语的生存规则。前几年网络上曾流行不少带有负能量情感倾向的词 ,比如“圣母婊”“奶茶婊”“草泥马”“屌丝”“撕逼”“污”等 ,一些擦边球的“黄段子”也流行过 ,但这些“无节操狂欢”的词语 ,其新鲜感被消费后 ,近两年慢慢让位于带有一些旁观冷漠特征的词汇 ,比如“吃瓜”“佛系”“隐性贫困人口”“自杀式爱情”“狗粮”“单身狗”。这些词语愤世嫉俗的力度大大降低 ,带有自我调侃的意味 ,而土味情话又向前走了一步 ,带了甜味 ,是网络语言情感色彩由冷变暖的重要一环(见表 1)。

  除了表达的情感趋暖外 ,土味情话与以往表情感的单个词汇、一句话流行语的“独白”不一样 ,不但语言长度增加 ,还采用“你”“我”对话的形式 ,就像一出场景短剧 ,承载的容量更大 ,更容易让接受者产生代入感 ,这让土味情话在“求新求变”的生存法则中得以流行。比如 : “你闻到什么味道了吗?”“没有啊。”“那怎么你一出现 ,空气都是甜的。” “ 我 有 件 很 要 紧 的 事 需 要 你 帮 忙。”“ 什 么事?”“做我女朋友。” 我们对 73 名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做了有关土味情话的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有 15 位大学生认为土味情话形式“新颖别致”,占受调查总人数的 20%。

  2.2 土味情话的流行顺应了网民“追求快乐”的心理动机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让人民对幸福的需要从物质层面走向深层的精神层面。网民主体是青年人 ,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高于他们的上一辈 ,他们对个体幸福、快乐的追求更加迫切。土味情话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心理。土味情话流行之前 ,网络上宣扬成功标准的词汇非常火爆。“高富帅” “白富美” “* 二代”“颜值”“家里有矿” “土豪”,年轻人必须努力奋斗取得成功——成为某个领域里最强的人(名声)、最有钱的人(金钱)或者最美最帅的人(外表)。竞争文化一度让年轻网民自叹“穷”“丑”,“隐性贫困”“低端人口”“废材”“颓”“丧”这样负能量满满的词应运而生。他们创造性地将“穷”“丑”两字合成一个“ ”字 ,自嘲“穷到吃土”。除此之外 ,高节奏的生活带给他们时光飞逝的感觉 ,让他们哀叹青春不再 ,“70 后”“80 后”自称“老母亲”“老父亲”,“90 后”自称“叔叔阿姨”“假性青年”“中年少女”。“门庭若市(发际线后移)”“棉衣”“秋裤”“枸杞”“保温杯”被他们用来调侃自己的体质以及疲倦。一些年轻人害怕面对成长后的责任 ,自称“宝宝”,一有不如意就说“宝宝心里苦”,紧接着 ,“不争不抢 ,不求输赢”的“佛系青年”也出现了。无论是“扮老”“扮嫩”还是“佛系”,他们都依靠转发“锦鲤”的快乐来回避不尽如人意的经济和情感的现实。他们自称“单身狗”“母胎 SOLO” (出生以来一次恋爱也没有谈过的单身狗),依靠网剧、网文中的绝美“男神”“女神”的 CP 激情“糖分” 生活 ,满足于被撒“狗粮”,自我安慰“没关系!我可以没有爱情!但是我搞的 CP 不可以不在一起!” 他们“心中的老鹿”在饱受现实“催婚”之后 ,渐渐“蹒跚”“累觉不爱”,经常靠“排遣式进食”打发“寂寞”,自嘲此类生活为“自杀式单身”,即一直单身 ,无力去开启现实中可能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在竞争的、个人主义的、物质主义的网络流行群体“丧”文化中 ,“爱”与“被爱”的焦虑被贩卖 ,加重了网民的“扎心”程度。

  我们认为 ,以上的网络词语都是略带夸张的情感表达 ,网民们“爱未至 ,心已老”,“娱乐至死”“消费至上”的宣言的背后是对生活理想、对爱情理想的高要求 ,并不是真正的消极颓废。当土味情话的 “暖”“俏”能量一来 ,网民便放下“佛系”的冷漠 ,纷纷相聚 ,津津乐道 ,一扫情感生态的阴霾。土味情话是年轻人内心情感表达的一次探索和解放 ,虽说有些顾影自怜,但渴望有人疼爱,总比颓废好。“虚拟”的温暖情感来了 ,真实的情感一定会来到 ,整个社会的情感生态必将趋于温暖。在我们的 73 份调查问卷中 ,46 名受调查者认为“网民生活压力大 ,追求轻松 ,寻求认同”是土味情话流行的原因 ,占受调查总人数的 63% ;另外有 11 名受调查者认为“土味情话有趣、甜蜜、细腻 ,迎合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占受调查总人数的 15%。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土味情话是网络情感生态“苦”久必“乐”的产物 ,很好地表达了网民们对快乐追求的渴望。

  2.3 土味情话之“土味”顺应了中国社会情感表达的内敛规则中国儒家文化强调“发乎情 ,止乎礼”,对情感表达的要求是内敛的 ,公开、直白地表达个人的情感是不雅的 ,而爱情的表达更是令人害羞的 ,一旦表达失败 ,又是极丢面子的。在中国人的爱情宝典《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 [7],当贾宝玉对林黛玉直抒情意的话语“等你的病好了 ,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被袭人听了之后 ,她吓得只叫“神天菩萨 ,坑死我了!”还说宝玉“中了邪!”宝玉从意乱情迷中醒过来后 ,“羞的满面紫涨”,抽身便跑。这一段写尽了情话的“尴尬”“不适”的后果。这个现象直到今天也没有消失。人们对浪漫的爱情总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态 ,害怕“表白”不成功后的“尴尬”“扎心”。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中国流行乐坛各式情歌均流行过 ,中国民众对情话已不那么过敏 ,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公开表白的青年 ,但很多人表达爱情时还是受到社会情感表达内敛规则的制约。欲抑先扬的土味情话横空出世 ,既满足年轻人“瞒着大人偷着乐”的心态 ,又符合中国社会情感表达的“内敛”规则。

  土味情话采用类似歇后语邀人猜谜的方式 ,欲扬先抑 ,曲折而风趣地表达了感情。比如 : “我结婚你一定要来”“为什么?”“因为没有新娘会很尴尬。” “你能不能闭嘴 ?”“我没说话啊。”“那为什么我满脑子都是你的声音。” 这些话语不直接表达炽热情感 ,而是先设个语言套路 ,让对方感觉不适或迷惑 ,然后再说出本意。修辞格的大量使用不仅给真情告白插上了文学的翅膀 ,也符合情感表达“内敛”的规约 ,比如 :“你有打火机吗?”“没有啊。”“那你是怎么点燃我的心的?”用打火机作比。而谐音的修辞法更是俯拾皆是 ,比如 :“我来取一样东西。”“什么东西?”“娶你。”“你是什么星座?”“摩羯座。”“不 ,你是我的得意之作。”土味情话还用“飞白”,经常故意改动成语中的某个字,造成一种诙谐的表达效果,如 :“先生 ,苦海无涯 ,回头是我”“近朱者赤 ,近你者甜”。一些网民有情感要抒发 ,要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但又特爱惜自己的面子。这些怕遭到不解和伤害的“伤不起”的网民 ,选择土得掉渣、尬得要命、甜得想吐的“段子”风味的表白方式 ,想在嬉笑中解决人生大事 ,即使失败 ,大家也一笑而过 ,避免难堪。我们做的 73 份土味情话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 32 名大学生认为“土味情话适合了网民对浪漫情感的婉转表达”,占调查总人数的 43.8%。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 ,土味情话的“曲径通幽”方法已然成为“想要说爱不容易”“不愿意表达、不会表达” 的年轻网民的救赎。

  3 结束语

  当然 ,很多土味情话并不是网民自发性文化创造行为 ,是网络文化工业对英文 cheesy pickup lines 的一次复制 ,很多土味情话都有英语中 cheesy pick-up lines 的影子 ,比如 : “你看起来好像一个人?”“谁?”“我的女友。” 就 很 像“Do I know you ? Because you look exactly like my next girlfriend”。 “你有罪。”“???”“你不但闯入了我的心房 ,还 偷 走 了 我 的 心。” 与“Hello, I’m a thief, and I’m here to steal your heart.” 阿多诺说 ,文化工业“每一件产品都给人一种独特而有个性的感觉 ,在人们心里唤起一种幻觉 ,好像这种完全物化的、经他人处理过的东西乃是逃脱现实生活的避难所”[8]。据我们调查 ,土味情话是由网络媒体与明星从上而下制造的语言消遣 ,首先出现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媒体上 ,经由微信、QQ 展开传播 ,又在综艺节目、电影台词、流行歌曲中被强化 ,网民群体接受了多次心理暗示后互相感染、互相复制 ,这一流程有明显的文化工业流水线的痕迹。

  虽然土味情话切合了网民“呼唤关爱”“渴求娱乐”的心理 ,但其致命的弱点是复制的、粗糙的、表层化的 ,一不小心就会走向低俗 ,比如“我怀疑你的本质是一本书 ,不然为什么让我越看越想睡”,其品味有待提高 ,只能作为一种热身或者调剂 ,不能引领大众情感走向深层的发展。所以 ,在我们的调查中 ,80% 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把土味情话作为正式的情感表白”。土味情话作为网民集体狂欢的语言游戏 ,给网络语言生态抹上一层温暖快乐的色调 ,反映了“网络无聊经济”下的大众审美文化心理 ,有其积极意义 ,我们需要冷静地观察它 ,记录其呈现方式 ,理解它背后的多元观念和生活方式。尽管它有诸多不足 ,但我们相信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正能量声音的加强 ,年轻网民终将走出“愤青”“佛系”“趋乐避世” 的思维误区。我们整个社会的语言沟通生态也将持续优化 ,网络语言终将奏出更美好的乐章。

  参考文献

  [1]2018年十大网络用语发布[EB/OL].[2018-12-20]. http://edu.people.com.cn/n1/2018/1220/c1006- 30477481.html.

  [2]刘怡.“土味”不土[J].语文建设,2018(6):60-61.

  [3]鲍素娥.土味情话:小镇青年的积极生存与自我表达[J]. 视听,2018(11):144-145.

  网络土味情话流行成因的语用学分析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语用效应

文章标题:网络土味情话流行成因的语用学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403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