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投稿放大民众的呼喊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10 16:08 热度:

   【摘要】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随着民生新闻的不断发展,草根新闻成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成为名生新闻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今天,就从民生新闻角度,浅谈一下,传统媒介到底如何应对网络“草根”新闻评论。

  【关键词】云南社会科学,民生新闻,新闻评论,媒介,网络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媒介逐渐由专业媒介、大众媒介、地域媒介发展为业余媒介、个人媒介和全球媒介。伴随着技术手段的变化与前进,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业余评论的挑战。

  2011年,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栏目当中,出了一个草根英雄“草地哥”钟蒙修。对于一个山东德州临猗县八里庙村的一个普通养鸡农民,钟蒙修的天籁之音让全国观众为之震撼和惊叹。但是后来因为在比赛现场穿着异常破旧,被网友质疑其为作秀,各大媒体相继推出了为了证实钟蒙修身份的各种“身世探访”。窘迫的家境,父母含泪相告,学艺的艰辛赚足了观众的泪水。故事背后,相继有各界的评论声音涌现,其中一篇《能不能把纯粹还给选秀》引起了各界的共鸣,文中说:“能不能把纯粹还给选秀。如果要选“最好的声音”,那么就只听声音,不比背景。如果要选“会唱歌的女声”,那么就只比唱歌,不要杂交。选秀,为的是选出一个有前景的选手,而不是一场比背景的献丑。”可见,网络对新闻评论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是一种新媒体。但网络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更加平民化,传播更加迅速,互动性更强。而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给广大网民一个相对自由的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充分反映百姓意愿形成较强舆论氛围,在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中,很多网民都在浏览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后展开激烈而深入的讨论。这些看法和观点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呼声,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网络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沟通政府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

  2.民意参与舆论的意识逐渐增强。在网络中,网民们可以通过各种论坛和跟帖对某事件发表评论,公布事实真相,深入而广泛地参与到舆论中去,从而体现了受众参与网络评论的主体意识。

  3.网络评论可以形成一致的声音,有利于社会监督。当网友发帖评论后,每一个意见都有可能改变其他意见,同时也会得到其他网友的反馈和评价。当某些意见趋向一致的时候,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这种强势传播效果,有利于对社会进行监督。

  当然,这里对于“草根新闻的评论”,我们可以有两种方式的理解:一为对于草根新闻的评论,二为草根对于关注民生的新闻发出的自己的声音。

  之前对于草根新闻各界的声音是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是相对于社会层次中占据大多数的“普通人”,他们对民生新闻发出的声音更值得我们去研讨。

  借助网络的优势,网民的意见这几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媒介权力逐渐由“权威主导”转向“草根主导”。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由于媒介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媒介不同的传播偏向。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传播的技术特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网民总体上呈现低收入和低龄化的特点,且处于相对边缘和弱势地位。如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等)、人人网、微博和即时通讯的产生和繁荣。网民的主体是草根阶层,他们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对抗和解构统治意识形态的文化。

  社会精英和政府部门作为这个社会的领导阶级和中坚力量,无论在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方面,大体上高于社会的基础力量――草根,而且相对来说,即“弱势群体”。大众精英在社会地位、权力、金钱方面有优于草根的绝对因素,因此,这给草根力量造成了一种“印象”,即自己是处于被领导的群体,虽是社会的基本力量,但却是最容易受到忽视的。他们需要渠道和中介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来引起“上层”的关注,达到改变自己社会地位,改善民生的目标。网络媒介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媒介,网络媒介无孔不入,受到的管制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严格,网民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小于传统媒介,所以,借由网络媒介可以看透、看懂整个社会,将政府的运作透明化,即“民主”的倾向化。但这也让草根阶层看到了社会的阴暗的一面。再加上社会矛盾的激化让他们的地位更加削弱,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弱势,无助,并且情绪化地将自己的处境完全归咎于统治力量。最后,便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草根评论从平民的角度体现出人文关怀,它的言说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给机械乏味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缕清风,带来了大众的狂欢。

  而对于媒介公信力的下降,无论是前几年的“躲猫猫”事件,“华南虎”事件,还是去年发生的“7-23温州动车事件”,有关部门在处理相关情况时措辞不当,表现欠妥,使得公众对于政府部门,进而对于主流大众传媒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具体的微观变化或者单一的宏观变量可能对某一类(或某一家)媒体在特定时间的公信力产生影响。但影响媒介公信力在历史纵向上总体下降的因素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微观变量或者单一的宏观社会制度变量,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多种不同层次变量的合力。这种系统性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草根对于民生新闻的评论通常被视为愚昧无知、肤浅的,而且草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辐射、冲击和腐蚀。网络的草根评论虽然有揭示问题本质的一面,但也有极端的一面,这对维稳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极为不利,从这方面来说,它有不良的影响力,所以国家会对一些反叛性和破坏性的言论实行屏蔽,肃清弊端的干扰。

  草根的网络评论的威胁性和极端性越是明显,影响力越大,就会受到比以前更大幅度的歧视和挤压。草根们“顽强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决定了在这种压力下的“反弹”,这导致了他们逆反心理的增加,言语的极端有可能引发刺激行为的产生,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而主流媒体在进行相关新闻评论时,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新闻评论宜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上,多为群众的利益仗义执言,而不应该只站在权利阶层的立场上。要敢于并擅于替普通百姓说话,始终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履行好自己作为人民喉舌的角色。只有这样,大众媒介的公信力才能逐渐回升,主流媒介的新闻评论才能和网络新闻评论更好的共存。

  总之,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从当代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来看,无论是关注“草根新闻”本身,还是关注草根对于关乎自身的“民生新闻”发出的声音,都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也希望民众的力量会在新闻评论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各界的声音交相呼应,尽态极妍,摇曳生姿。

文章标题:云南社会科学投稿放大民众的呼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lishi/2535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