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声乐教学表演艺术方式

所属栏目:表演论文 发布日期:2018-09-15 14:07 热度:

   表演在各个影视教学或是一些艺术中都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这篇表演类论文主要是对于声乐教学中表演方卖弄的一些介绍事项。

艺术教育杂志征收艺术类论文

  摘要:声乐艺术表演,讲究得是“技艺结合”,表演时要带动心境与情感结合,做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根据心理学角度来看,声乐表演不仅只表演了歌曲的演唱技巧,也同时表达出了歌唱者内心感情世界,歌者可以适当控制调整自己心理活动来配合声乐表演的演出。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多会出现注重“唱声”的技巧训练,但是对于演唱时心理活动过程建设未能给予充分关注,这对声乐艺术呈现的表演效果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表演,心理因素,表演类论文

  一、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

  (一)歌唱缺乏欲望和激情

  在歌唱艺术表演中,充沛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歌者必须调动起自己身心欲望和激情因子投入歌唱表演,进行情感传达。正所谓“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演唱者不仅要表达创造者的作曲意图,更要在此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使歌曲更富生命力与感染力。声音和情感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好的声音的创造要以信念与精神创造为基础。歌唱时不能机械重复地进行表演,这就是毫无情感的说服力,要把心理一切积极兴奋因素调动起来,充满激情地投入歌曲规定情境中,用声音振奋观众思想神经,让观众得到美的听觉享受。如果在演唱时,只是遵循或卖弄着歌唱技巧,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地去演唱,那这样的歌唱表演是毫无生命力的肤浅表演,与观众也不会有情感或思想上的共鸣。而当我们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去进行演唱时,才能诠释出歌曲本身最大的艺术魅力,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互动,更好地享受着当下舞台、享受着创造音乐的乐趣,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在此尽情体现。歌者同时也可以在观众闪烁着泪花的眼睛里、充满喜悦的脸蛋中与全场唏嘘、惊讶、欢呼、掌声中感知观众们的反馈,自己在表演过程中也能随时调整表演状态。

  推荐期刊:《艺术教育》是为全国各大、专院校(艺术院系)、艺术类中专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大型权威学术期刊。《艺术教育》涵盖艺术教育的诸多方面。从门类上分,包括艺术的所有门类如(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曲艺、舞蹈等);从属性上分,包括专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学校教育和大众教育等。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

  (二)怯场

  怯场反应通常会在初学者表演时候会出现,因为学生还未有太多表演经验,如果对自己表演不自信就容易产生思前想后的矛盾情况,自己很想把歌曲演唱好,但是又有自己顾虑所有投入真正的情感在表演中,最后事与愿违。这种情况尤其在表演者初次登台、进行期末考核或者初次参加比赛的时候容易发生,因为第一次面对台下众多眼睛的注视,会不自觉地出现紧张冒汗、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到忘词、跑调的程度,极大地影响了表演效果。这些都是属于怯场反应,是由于客观环境改变导致思想压力的增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反常现象。所以,表演者一定要克服这不良的舞台现象。

  (三)恰当把握歌唱情感的尺度

  虽然,歌唱艺术要投入自己真情实感,但是,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它,不能过犹不及。过度的激情饱满演唱也会促使舞台效果起到反作用,观众承载不了这份情感,因为它与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情感程度就不同。如此,只会让观众起厌恶心理,更加领会不到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了。再者,如果出现了声音跑调或破裂的情况,就会十分尴尬了。

  (四)正确认识自己的客观条件,扬长避短

  歌者演唱时,声音通过空气媒介的传播进入人体,从颅骨再到内耳促使声音的呈现。而传播途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听者接受到不同声音效果,出现声音概念的偏差。例如,歌者觉得自己演唱得十分投入过瘾,很满意自己的表现,但是听众可能会觉得嗓子太嘶哑太重不符合歌曲内涵。有时歌者可能觉得自己唱得太轻了,对自己声音并不满意,但是观众可能会觉得演唱得细腻而轻柔,很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意境。这种声音外在反差和内在反差的矛盾是会在演唱中出现的。

  二、提高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素质

  (一)仔细研究作品

  作曲家在进行作曲编排的时候肯定对每个音符、节奏、韵律、字词都是有自己的研究与考虑的,最后把它们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发挥作用的整体。所以,演唱者在进行表演之前要对曲谱里每一段旋律起伏、节奏、和声与伴奏变化进行揣摩领悟,甚至要对一个前奏、尾奏、停顿、面部表情呈现都要做出详细分析。最后通过自己对曲谱的领悟理解升华为自己的音乐语言,用自己的声音、手势、形体、表情将歌曲表演到感人的境界,感染观众,引发观众情感的强烈共鸣。

  (二)要有真情实感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演唱就把一首歌曲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地演唱出来就可以了。其实,失去了真情实感,这种演唱是十分肤浅与空洞的,不能感动别人。而歌者想要感动别人,要先感动自己,它来源于歌者内心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和对特定情景的感悟。这要求歌唱艺术家要深入社会生活中积累更多生活经验,经历更多生活阅历,见识不同人的内心世界与内心情感,从而在生活中构建真实可感的现实情感,提取有血有肉的人物思想情感,引起与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例如,《鹿港小镇》这首歌曲,歌曲对台湾家乡情景与旧时回忆十分怀念,用鹿港小镇、妈祖庙、旧时爹娘、梦中姑娘来诉说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但是,如果作者心中无对家乡真实怀念之情,歌曲是表达不出乡愁之情的。所以,演唱者必须从自己真情实感出发,塑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情感作品。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会十分注重声乐技巧训练而忽略了对背后音乐文化素养的渗透讲解,声乐课仿佛只是进行单纯地歌唱技巧训练,导致学生在人文素质学科这部分理解不充分,这也会反过来制约着学生进一步对作品的理解想象与再度创造的表达能力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良、探索自己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探索总结不同知识结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艺术表达创造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声乐表演人才。

  (四)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教导措施。对于性格过于活泼好动的同学,教师要用较严肃沉稳的语气跟他交流,同时要提醒他不可太过随意;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可以多多鼓励表扬他的做法与进步,用轻松幽默氛围来感染带动他。帮助不同性格、不同心理学生都可以在声乐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乐趣,同时培养自己丰富的演唱情感。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学生心理学习状态,采取不同引导方式培养他们歌唱学习技巧和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对于歌唱技巧较强,但是情感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多布置情感表达场景任务给他,培养其情感爆发力;而对于情感充沛,但是歌唱技巧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多常规训练其歌唱技巧,达到情感与技巧的表达融合。教师在统一讲授声乐技巧时,要多注重学生内心感受与理解过程,适当的点化学生提出的不理解技巧部分,收集学生们的课后反馈,多与不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总而言之,声乐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顺应了新时代表演课程艺术的需求,虽然现阶段各界对其还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成果。但是,它的创设对于声乐表演领域的完善发展很有必要,它对于表演者如何更好运用心理因素来完成表演、如何揣摩歌曲心理、促进歌唱技巧发挥、如何保持良好歌唱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最好表演效果都有着重要辅助作用。因此,声乐表演心理学科的建立,对于实现高素质声乐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文章标题:影响声乐教学表演艺术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biaoyan/392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