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与落叶松繁殖技术初探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13 08:39 热度:

  形态:乔木,高达30m,胸径1m。树冠圆锥形,树皮暗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状裂开,大枝平展,小枝不下垂或枝梢略垂,1年生长枝淡褐黄或淡褐色,常无或偶有白粉,幼时有毛后脱落,枝较粗,径1.5—2.5mm,2、3年枝变为灰褐或暗灰褐色,短枝顶端有黄褐或褐色柔毛,径亦较粗,约2—3mm。叶长2一3cm,宽约lcm,窄条形,扁平。球果长卵形或卵圆形,长约2—4cm,径约2cm;种鳞26—45,背面光滑无毛,边缘不反曲,苞鳞短于种鳞,暗紫色;种子灰白色,有褐色斑纹,有长翅;子叶5—7。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习性:强阳性树,1年生苗能在林下生长,2年生苗既不耐侧方庇荫。性极耐寒,能在年均温—2-4℃,1月平均气温达—20℃的地区正常生长;在垂直分布上为乔木树种的上限;夏季能忍受35℃的高温,但幼苗易受日灼伤而大量死亡。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但亦能略耐盐碱;亦有一定的耐湿和耐旱力,亦耐瘠薄土地但生长极慢。在雨量为600一900mm地区生长良好。寿命长,可达200年以上;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在适宜地点,最大的高生长量一年可近2m。一般地区,30年生可高达16m,平均胸径13cm.华北落叶松每年很早即发芽生长,直至8月底才停止生长,故其加长生长期是针叶树种中的最长者。具有一定的萌芽更新能力。根系的可塑性强,又具有较强的发生不定根的能力,故有相当强的耐湿能力,能生长于水甸子上。落叶松在自然林中约在12龄开始结实,有大、小年的结实特性,每隔3—5年可丰产一次。在自然界常与云杉、冷杉混生或成纯林,成纯林的不能长期保持郁闭,一般经四、五十年而渐疏散。在山上多分布于阴坡而直达山顶或山脊,抗风力较强,在风力强处常形成扯旗形树冠,极为壮观。落叶松只有较弱的耐盐碱力,在海潮侵袭处则易枯死。
摘要: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落叶松。
三、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
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2、种子处理与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五、病虫害防治
从我国引种落叶松的情况来看,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

文章标题:华北落叶松与落叶松繁殖技术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1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