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常见病害的特点与治疗方法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11-24 14:46 热度:

   油菜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油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本文介绍了油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法。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田水利、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及有关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应用技术及简报、简讯等。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企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阐述了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缺素症、菌核病和病毒病等常见疾病的田间表现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众所周知,油菜对磷、氮、硼、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缺乏某一元素即可患生理性病害或菌核病、病毒病,如不及早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防治,将会对油菜的正常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农民只有对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和病毒病症状及防治基本知识做到全面熟悉了解,才能对症下药,达到增产增效。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践,结合潜山县油菜生产实际状况,总结了油菜主要缺素症及菌核病、病毒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缺素症诊断与防治

  1.1缺磷

  (1)症状。植株矮小,叶片缩小,叶肉变厚,上部叶片深绿,无光泽,中下部叶片呈紫红色,茎枝细小,角果,种子小。

  (2)防治方法。中等肥力的田块用过磷酸钙450~6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在油菜根系旁边;在油菜初花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1 500 kg/hm2,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750~1 125 kg/hm2 [1]。

  1.2缺氮

  (1)症状。植株瘦小,叶色变黄,分枝较少,根特别细长,角果稀,种子不饱满。

  (2)防治方法。氮肥应以早施为原则,集中于苗期施;应分次施用,并在初花以前施完。移栽油菜则要重施基肥,及时追施苗肥和薹肥;直播油菜除部分作种肥外,重点在苗期和薹期施用[2]。

  1.3缺硼

  (1)症状。植株侧根少,无新根,根表皮变褐,根颈膨大,表皮龟裂;茎杆表皮纵裂,角果和茎杆表皮呈蓝紫或紫红色;新叶尖及边缘紫红色,叶畸形;花序变短,花蕾易脱落,花而不实,有的茎基部长出许多小分枝,到成熟期仍开花。

  (2)防治。采取基施为主、根外喷施为辅的原则,整地时用硼砂7.50~11.25 kg/hm2作基肥;采用移栽育苗的田块,在移栽前2~3 d喷施0.2%硼砂溶液750 kg/hm2;在油菜蕾薹期或初花期宜用液体硼肥750 g/hm2对水750 kg/hm2再喷施1次。

  1.4缺钾

  (1)症状。植株矮小,前期叶色变淡,出现白斑,叶缘变褐,茎细而柔弱,节间长,易倒状,易感染病虫害,抗旱、抗害能力下降。

  (2)防治方法。一般用氯化钾11.25 kg/hm2,或草木灰1 125~1 500 kg/hm2作基肥集中施用。

  2菌核病诊断与防治

  2.1症状

  菌核病又叫茎腐病,俗称白杆、搭叶烂等。该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开始发生,落花后盛发,花瓣、老叶先受害,茎杆受害最严重。茎杆受感染后,早期病斑呈条形淡褐色水渍状,略凹陷,湿度大时,病斑蔓延较快,整个茎杆变成灰白色,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干燥后表皮易裂,后期菌丝在茎内形成大量的黑色鼠粪状颗粒即菌核。叶片受侵染后,病初呈现暗青色不规则水渍状的斑块,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褐或灰褐色轮纹病斑,外围有淡黄色的晕斑,湿度大时,病斑易扩展,上面长有白色菌丝,干燥时,病斑易破裂。

  2.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根据菌核在水中浸泡1个月以上能致死原理,可采用稻、油轮作,麦、油轮作来降低菌核数量;选用无病植株的种子,播时可用10%盐水浸种,以消灭种子表面的菌源;油菜田要保持排水通畅,利于降低田间湿度;播前要深翻土地或中耕培土,达到深埋菌核,切断感染源;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甘蓝型品种,一般移栽田块栽12万~15万株/hm2,直播田块栽18万~30万株/hm2为宜,并根据油菜长势合理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抵抗力;在初花期、盛花期可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病叶、黄叶,以减少感染源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降低发病率。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尤其在初花期、盛花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50%速克灵0.75 kg/hm2,或40%菌核净1.12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施,选择无雨天,连施1~3次,每次间隔1周[3]。

  3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3.1症状

  油菜病株出现系统型枯斑,老叶片病早,症状明显,后传到新生叶上。初发病时叶片产生针尖大小透明斑,后扩展成近圆形2~4 mm黄斑,中心呈黑色彩褐色枯死斑,坏死斑四周油渍状。菜薹上出现紫黑色梭形至长条形病斑,且从中下部向分枝和果梗上扩展,后期茎上病斑多纵裂或横裂,花、角果易萎蔫或枯死。角果产生黑色枯死斑点,多畸形。

  3.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如皖油12号、皖油13号、湘杂油1号、中双4号、蓉油3号等。

  (2)适期播种。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降低蚜虫吸毒传毒的机会,从而使病害发生减轻。一般早播会加重病害,而播种过迟又不利于油菜生产。因此,应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适时播种,一般秋季干旱少雨,往往与蚜虫的迁飞期相吻合,导致苗期发病严重。同时,也为成株期积累了大量毒源,使其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掌握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延迟播种期,具有明显减轻苗病发生的作用[4]。

  (3)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苗期的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性。做到苗肥施足、施早,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结合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同时,苗床土壤干燥时,应注意及时灌溉,以控制蚜虫的危害。此外,油菜苗床的选择不宜设在离毒源寄生较多的蔬菜地附近,避免蚜虫频繁迁飞吸毒传毒,这对控制苗期病毒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4)治蚜防病。有效消灭蚜虫介体或切断毒源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关键措施。治蚜防病的策略应统筹考虑,连片防治,早治、连续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油菜田周围各种毒源寄主上的蚜虫是油菜苗期病毒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来源。因此,在防治蚜虫时,不仅要注意防治油菜苗床或大田苗期的蚜虫,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毒源寄主植物上蚜虫的防治,尽量做到统筹安排,联防联治。必须从幼苗期开始加强田间巡查,苗期查到有翅蚜植株达10%~20%,或平均每株有无翅蚜20头左右或有翅蚜5头左右,即迅速施药防治。抽薹后,当有蚜花枝率达5%~10%,个别花枝上出现3 cm左右的虫蜡棒时,需进行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在嫩叶、嫩茎及心叶上,正反面都要喷到。如果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间隔5~7 d再喷药1次。

  (5)药剂防治。发病时,用2%菌克毒克1 500~1 800 mL/hm2,或10%稼泰1 350 mL/hm2,对水675 kg/hm2均匀喷雾。

  4参考文献

  [1] 吴翠筠.杂交油菜缺素症状及救治[J].农技服务,2008(11):77-78.

  [2] 陈香华,汪立新.黄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53.

  [3] 陈超锋.油菜缺素类型判断及无公害施肥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57.

  [4] 彭水成,刘银发,尹敬耿,等.油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3):187.

文章标题:油菜常见病害的特点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410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