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开始……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30 16:49 热度:


  为了加强亲水性,水系的两边都有设小广场、亭、廊、塮及石块砌筑的休憩点,可供学生晨读、午休、思考、散步。有意识控制这些设计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之有交流。符合中国自然山水的意境。
  校园绿化系统由点、线、面的绿化结构构成,形成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一条主线的生态绿带,加之曲水绿荫、教学区与生活区间的带状绿色广场成为校园绿化的主脉络,产生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校园主入口的林带、校前区的中心广场、生活区的生活广场构成校园“绿荫精华”的面。自由的构图,无形中产生一种张力,凝聚成校园空间中独有的形式美感与场所精神,也成为城市共享的绿色资源。与空间相融的点,象触角般渗透到各分区形成景观结点,如花坛、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雕塑、小品、水榭、校门构筑物等。
  
  三、空间
  我们采用一种整体感的空间设计方法,将各个单位建筑组合在一个由正空间和负空间形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个建筑单位之间通过合适的尺度保持一种张力,相互控制,构建着这个稳定的整体。单位间的形成的空间负形同时也是这个的整体支撑部分。
  在这块没有太多高差的基地上,如何能够打破空间的“平”,而又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我们尝试用建筑穿插入所构想的景观结构,让建筑自然的“生长”出来,使环境空间和建筑空间和谐的相互映衬,互为背景。生态绿廊的自由式构图与各功能区的理性秩序一张一弛,一疏一密,一刚一柔的对比,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张力效果。
  人在经过建筑时所体验到的,应该是一种流动的空间,是一种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学生在行走运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丰富的景致、发现具有不同形态的空间。
  为强调学生间的交流、创造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我们运用了曲折有致的空间序列,为学生的活动、停留、交往提供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场所。设计中创造了几种不同尺度的空间:
  
  广场空间:广场是作为校园主要的人群聚集地其位置,应在主要的步行路线上。按照起功能分设不同尺度的广场,如校前区的集散广场、校园中心广场、生活广场休闲广场等。教学区前的广场结合大片水景和硬质铺地、乔木行成半围合的广场空间,供集会,露天演出时使用,在没人时也不会觉得空旷。同时在细部的设计上达到一种舒适的尺度供学生路过和闲坐。广场的边界处布置丰富的可供学生等待、学习、进餐、和朋友谈话的座位及停留空间。
  庭院空间:教学楼间28—32米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这些场所可为非正式集体活动塑造“共同行为的特征”。底层可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学生在课间十分种可以充分的在自然之中畅谈玩耍。庭院中的设施的布置,如座椅、台阶、空墙、大树、小桌子。形成围和半围和的室外空间。
  连廊灰空间:教学区,生活区的连廊是一种维系动感的要素,将整体串联起来,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可能性。楼与楼之间便捷的联系,增加了学生的交流机会,同时形成丰富的空间关系。在设计手法上有全开敞式的和半开敞式的。全开敞式不设顶,能更多的和室外自然结合与一体。半开敞式采用顶部玻璃或钢砼封闭,两侧为不封闭的半开敞连廊,这样即可满足通风,又挡风雨,形成良好的室内空间效果,使学生有安全和舒适感。
  中庭、天井:中庭可以形成特殊的空间效果,用的合适可让建筑空间开敞明亮;在图书馆办公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设置局部中庭可利用天光使空间中光影丰富,形成良好的空间气氛。天井或内院这种空间形式对噪声的消除有很大作用,同时贴近自然,是学生的课外学习休息的好场所,但对此处的设计要考虑到阳光照射区的时间,使其有良好充足的日照
  园林空间:园之妙处,在于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相争。强调建筑,水,花,木等设计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交流关系。采用了较多“虚”的造园元素,如廊、桥、栏、径等形成诸多虚空间。这种虚空间决定着校园的精神氛围。
  在设计中我们采用整体感的设计方法将建筑、环境、空间有机的统一起来。以人文的教育精神作为支点,寻找一种新的建筑空间形态,吸收传统的教育建筑形式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建筑模式语言来构筑校园。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标题:由“林”开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79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