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水乡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生态措施分析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11 09:29 热度:

  摘要:绍兴位于江南水乡地区,它的传统民居空间形态是在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下,以尊重自然、协调自然为前提进行的建筑物建造活动。
  为试着从绍兴传统民居处理空间的手法中,探寻其中值得当今的建筑设计学习、借鉴的措施。本文在对绍兴传统民居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绍兴传统民居中两大方面的空间应用手法——引导和规避。
  关键词:生态;绍兴水乡民居;空间形态
  绍兴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从绍兴地理、气候环境分析,该地区具有它独特的气候环境因素:1,大面积的分散型水体区域和丰富的降雨量。2,明显的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带来的湿润和冬季东北风的寒冷。3,春夏的闷热突出。
  绍兴水乡传统民居对当地夏季闷热、冬季湿冷的气候,以及多河少地的地理环境,在空间形态上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回应。
  通过对绍兴传统民居空间的研究,发现它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共存。第一种措施是引导,它是对自然环境中有利于人类舒适生活的因素,扩大它的作用,使它对人类的生活更有帮助。另一种措施是规避,它对自然界中有损于人类舒适生活的因素,通过措施加以减弱或避免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生态措施一——引导
  在绍兴地区的闷热、湿冷的气候环境下,绍兴传统民居空间形态主要是顺应风的自然走向组织风道,使得自然风有组织地穿越室内空间,带走室内湿气热气,降低室温,增加人体的环境舒适度。主要体现在选址、体型设计、里弄、天井、门窗、屋顶山尖共六大方面。
  1.1选址
  房屋选址时,常考虑地形、地势的高低;与水体间的关系等方面因素。
  绍兴水乡民居将房屋建立在高地上,一来可以提高建筑物防潮、防洪能力;二来地基的结实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绍兴水乡,房屋基地选址宜靠近水体区域。它能提供水上交通外,水体还是调节微环境的绝佳媒介,保持温度稳定,增加空气湿度,引导空气流通等。
  在绍兴水乡传统建筑选址中,较多的是建筑位于水体的南侧。据分析,这样建造的有利之处是,位于建筑北侧的水体,由于它在夏天升温不大,使得建筑南北两侧的温差更大,加大了“穿堂风”的气流量,建筑空间环境更为舒适。
  1.2层高
  绍兴传统民居厅堂一般进深大而空间高,底层几乎都在3300MM左右,甚至更高。一层层高较高,使得建筑空间在夏季时,阴影深远,室内阴凉,温差引发空气对流,使人体感觉舒适。
  檐口层高较低,大致在2400MM至3000MM之间,但屋顶高度在4200MM左右。因为有高达近2000MM的屋顶空间,使得上下空气层之间的温差较大,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
  1.3弄堂
  在绍兴的街巷体系中,除了沿河主要街道外,有许多垂直于河道的弄堂。它们在作为交通通道的同时,还起到拔风的功效。因为在这些里弄中,太阳直射不到,气温较低,导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形成天然的风道。
  这样,在绍兴水乡中,纵横交错的水系与街巷共同形成了风的通道,使得从湖面吹来的夏季东南风,顺着河道和街巷将新鲜的冷空气带入居住空间深处。
  1.4天井
  天井是绍兴传统民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院落形式的建筑以天井为核心,正房、厢房共同构成内向性的生活庭院。
  从调研结果分析得出,村落中的庭院相对于城市中的天井开敞很多。除了因为城市用地紧张外,从风压、热压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天井窄而高,即便是在太阳直射角较高的夏日,亦能形成持久大面积的阴影,使得天井内的空气温度保持相对较低。在村落中,由于周围对风的遮挡较小,天井的导风作用不需要很强,院落就相对开阔很多。
  1.5门窗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的物理作用。它的面积、位置以及窗户的相对位置,对气流的流通有较大影响。
  窗户面积的大小和位置会影响到气流的效果。进出风口的位置与开口大小的差异,能促使气流加速进而更有效地疏导风向。按风压原理可知,空气的流通与风道进出风口、风压的不同,以及开口的不同相关。迎风面的进风口风压高于背风面的出风口风压有利于空气流通,而出风口小则可在建筑内部获得较大的空气速度。
  从剖面上来看进出风口的相对高度位置也可以引导室内气流在空间的合理通过,背侧的小窗一般开口较高因而从正面进入的气流能够流经空间的大部分。
  1.6屋顶山尖
  屋顶山尖是绍兴传统民居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代表性空间。它在增加使用面积的同时,亦美化室内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与屋面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空气间层,使得室内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对增加室内空气的流动,增加室内使用空间的隔热作用有较好功效。
  2生态措施二——规避
  在绍兴地区,气候环境中的闷热、湿冷特征,单是依靠疏导气流,增加风道,不能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绍兴传统民居在引导的同时,积极采用相关措施,改善居住环境。它主要表现在体型设计、门窗、屋顶、墙体、院落五大方面。
  2.1体型设计
  夏热冬冷地区,虽然在夏天希望建筑物的散热越多越好,但由于为了预防冬季的寒冷,体型系数还是应该减少为宜,夏天的热量可以通过加强通风来解决。
  通过调查发现,在绍兴民居中,建筑表面积很小。独栋院落的建筑,它常以方形为主;建筑组合一般都采用并列的方式,往往只有单侧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其他三面都与相邻建筑相隔较小的间距,或共用隔墙。这样它的建筑体形系数就很小,能量损耗也就较小。
  2.2门窗
  窗户在有利于增加通风采光的同时,亦是建筑物失热的关键部位。传统建筑中,外围护的窗墙比较小,这样可减少冬季的热量散失。
  如绍兴地区传统民居的东西两侧一般都采用空斗实墙体,很少开窗,即使有也是小窗为主。使得四面外围护墙体几乎均为砖砌墙,室内空间相对独立于室外空间。
  2.3屋顶
  民居的双坡屋顶对太阳的辐射起到了一定的遮挡作用,可以减少建筑的太阳辐射热。同时内部形成一个较高的空间,延缓屋顶辐射热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绍兴传统民居屋顶的围护材料为屋面瓦和望砖。砖和瓦都是热惰性较好的重质材料。另外,它的屋面瓦采用多层瓦正反相叠,有一定空气间隙,风可以顺着空气间隙带走望砖和瓦片上的热量。
  2.4墙体
  建筑外围护墙体一般均为厚度较厚的空斗砖砌墙,这充分利用了空气的热惰性,使得建筑与外界可以更好的隔绝。建筑内墙、隔墙常采用木质墙体或砖实墙,利用木材良好的热惰性,使建筑室内环境较为恒定。
  粉墙,一直被认为是江南聚落的典型景观特征之一。本人在调研时发现,事实并不如此。绍兴水乡传统民居建筑外围护墙体的表面通常均涂以黑色颜料,只有面向庭院的墙面为白色粉墙。白粉墙表面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直射光,减少墙体的吸热,从而达到防辐射、隔热的功效。但白灰抹面,它的强度并不能满足长期的日晒雨淋,因此,常在外围护墙面的白灰层外,涂抹黑色颜料来保护墙面。而黑色具有较强的吸热性,在建筑外围护上可以保持建筑室内空间的稳定性。
  2.5院落
  从绍兴气候的风向上看,夏季的东南风和冬季的西北风是成180度的。在绍兴传统民居中,除了尽量减少面宽外,采取的措施是增高北面院墙,在减小体型系数的同时,阻挡住西北风的寒冷,营造较为温暖的生活使用环境。
  3总结
  本文从从空间角度来分析和研究绍兴水乡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中蕴含的生态因素,希望通过以上探讨,能在现代建筑设计之中运用传统民居中采用的有利措施,在体现一定的地域特色时,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和相对地减少能源的损耗。
  参考文献
  [1]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吴良铺,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4]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文章标题:绍兴水乡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生态措施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759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