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越地区城镇规划思路与方法探讨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8-23 09:20 热度: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城镇规划的特点与意义,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生态优越地区城镇规划思路与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城镇规划中乡土景观的保护。
  关键字:生态优越;城镇规划;思路与方法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于生态环境优越地区,更要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后发优势,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老路.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1城镇规划的特点
  当前,中国普遍全而推开了城镇总体规划工作,但存在着设计水平较低,加上缺乏学合理的规划,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难以适应指导城镇建设要求。(1)城镇规模小、空间尺度小、但开发强度不宜过小。城镇自身功能应齐全,但它不是大中城市的微缩,有些功能可以没有(如文教区等)、有些功能必须强化(如农贸活动);(2)城镇规模小,发展存在许多偶然因素,充满变数,要求规划加强发展研究,设计既要有刚性又要有弹性;(3)城镇总体规划直接做到大中城市分区规划的深度、其中建制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做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4)城镇有它产业结构的特殊性,有些规划内容的特殊性,也有它接近自然的田园特色与山水特色。
  2城镇规划的意义
  (1)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时期赋予城镇总体规划的任务,是要通过规划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如何实现社会发展战略的途径,探索城镇的发展机制,使之成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指导城镇建设宏观调控的手段,通过探寻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有效地实现城镇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衔接,服务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有利于实现与区域规划、详细规划的合理衔接
  城镇由于其规模小,发展的不稳定性,必须加强区域分析与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其发展方向或重大问题。城镇总体规划必须做到、也能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便很好地指导详细规划和建设。所以,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在加强区域规划的指导作用、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深度后有利于实现与区域规划。
  (3)有利于接受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城镇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保证和指导建设,且分属两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所依据的规范、编制及审批程序均不尽相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矛盾,在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时,一方面接受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另外一方面从城镇客观发展需求科学预测其用地规模,并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反馈意见,两者互相协调,这样有利于接受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4)有利于指导各项建设,逐步形成城镇特色规划是各项建设的龙头,通过城镇的总体规划,可避免项目建设各自为政,使城镇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城镇总体规划不是大中城市总体规划的简单地缩小,城镇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人文环境积淀,通过合理的总体规划设计能促使城镇特色的形成。
  (5)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使城镇有效地克服“三废”的乱排放;防止滥垦滥伐,有计划地保护植被与自然山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提高人口素质。最终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3规划思路与方法
  3.1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强调区域划分与规划控制
  根据现状建设情况及城乡发展对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按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次区域进一步细分,建、’,:包括规划管制、区域与通道管制、项日选址管制的网络化空间管制分区体系,构筑安全友好的生态网络系统。
  3.2以生态承载能力为条件,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规模
  通过生态容量法、生态足迹等方法科学测定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保护的前提出合理确定县域人口、城乡发展的规模容量,由单纯满足建设规模需求转变为生态容量和规模需求的双向协调,保障城市稳定、持续发展。
  3.3与山区地形相结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
  山地城镇分散,区域高差大,为提高给水系统可靠性,规划采用分区分压给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根据饮用水源保护日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实行分区分流制排水体制。规划结合山区地形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和乡村公路网三个层次的“一高三纵三横多连”的等级公路网框架体系。
  3.4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护乡土景观
  依据山地城市的自然特征,避免“摊大饼”式的过度集中连片布局,破坏山城特色,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规划选择山地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各城镇结合地形条件在空间布局上采取分片式、带状式或组团式的分散布局形态。规划和城镇风貌、街道空间、建筑高度、传统材料和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引导控制,形成城镇、建筑、地景三位一体的特色城镇形态。
  在城镇规划发展的同时确保护乡土景观,城镇规划中乡土景观的保护方法有:
  (1)增加乡土景观保护方面的规划内容。从目前颁布的相关城镇规划法规条例来看.只是针对文化遗产与历史保护区有明确的保护要求。而没有专门针对乡土景观内容的保护措施。2005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用“文化遗产”替代了“文物”一词,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8年7月l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对具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范,也没有提出对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景观的保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指出:“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从上述法规提出的内容来看,已经对涵盖于乡土景观内容巾的比如民俗活动、民间知识手工艺等地方特色有法定保护的要求。
  (2)特色乡土景观的认定与保护。保护小城镇乡土景观的前提是首先要认定哪些属于特色的乡土景观。笔者拟采用对应世界文化线路判别标准:空间特征、时问特征、文化特征、角色和目的㈣,并加入稀缺性特征作为特色乡土景观的总体衡量标准:①空间特征:是否具有与地方地理、气候等结合的多样性空间上的特点,并考虑其是否具有代表性;②时间特征:是否具有一定时间的影响力;③文化特征:是否包含当地文化因素或是否产生了跨文化影响;④角色和目的:是否具有对当地文化宗教、商业贸易、生产生活等的功能方面的积极性一面的事实;⑤稀缺性特征:是否在一定区域内逐渐减少或消逝,并且不可替代。这五种特征可以以单项成立也可以组合起来作为评判特色乡土景观,如果符合的特征越多,相对而言其特色越突出,保护价值越大。
  (3)乡土生境的保护在目前快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阶段下,小城镇不仅要保护其特色的乡土景观,关键还要维护其所处的乡土生境——培育其生长、繁衍的可持续的乡土生态环境。最平常也最容易遭受忽略、近来又频受干扰的是乡土物种与河流廊道。乡土物种是适应了千万年,经历了比人类历史更久远的自然考验与淘汰而幸运生存下来的物种群落.处于生物链的底层.是乡土生境的景观基质,对乡土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城镇、产业、生态及文化在空间上的协调布局,有待我们在进一步发展中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尹稚.救灾规划须注重田野调查遵循科学规律【J】.城市规划,2008.
  【2】高路.城市“形象工程”遭遇8大“盲目症”【N】.中国文化报,2005—10-11:第3版.
  【3】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现及其对现代景现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
  【4】陈晶。单德启.土著的前卫——大地艺术视野中的乡土聚落【J】.建筑师,2005,6(115):42—43.
  【5】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现及其对现代景现设计的意史【J】.华中建筑,2005(4):125.

文章标题:生态优越地区城镇规划思路与方法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1310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