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效益浅析论文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2-29 09:52 热度:

  摘要:玉门市为更好改变白石灌区渠道渗漏、淤积、冻胀、塌陷严重及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问题突出、工程隐患较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等现状,于2003年开始实施“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并取得显着的综合效益。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对该工程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以反映灌区实施节水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各级政府加大农业节水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门市论文;节水灌溉论文;综合效益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东经94°45′-98°30′,北纬39°40′-40°53′之间,总面积1.34万km2,其中绿洲面积1444.50km2,仅占总面积的10.70%。项目区地表水补给主要为降雨、冰雪融水、泉水三种类型,受降雨时空分布影响,地表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玉门市本次项目实施区主要为白杨河灌区和石油河灌区,两灌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3.45万亩,原工程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渠道渗漏、淤积、塌陷现象严重,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渠系建筑物破损老化问题突出,带病运行,隐患较多,造成灌溉定额偏大,灌溉水损失较严重,且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灌溉运行过程中,时不时有停水抢修现象,严重影响农户的正常灌溉。况且,农业用水的不必要浪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项目实施区节水潜力较大,普及推广节灌技术,不但能提高粮食产量,还可降低农业耗水量,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工程进展与综合效益论文
  “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至2005年底我市已实施完该项目,共修建干、支、农渠103条107.239km,其中斗渠21条53.191km,农渠82条54.048km,渠系配套建筑物2856座,完成总投资1182.34万元。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区节水工程的示范带动,在无法实现常规地面灌溉的冷凉灌区、偏远村组大力推广井灌、喷微灌节水技术,引导农户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保灌能力得到提高,粮经比由项目实施前的56:44,转变为项目实施后的48:52。转变了灌水方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增强了农户的节水意识。同时,通过效益监测资料分析,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各工程项目都不同程度减少劳动量、节省劳动工日。同时,近年来,大部分林草地因无水灌溉,致使灌区外围植被退化严重,滩涂沙化加剧。项目实施后,可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生态用水,改善灌区生态环境。
  1.1改善农作物生产条件,提高灌区抵御灾害能力
  由于“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的实施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两灌区干支渠道得到加宽加固和防渗衬砌,配套渠系建筑物逐步完善,灌区灌溉标准得到显着提高。同时项目实施区渠系险工险段明显比实施前减少,渠道糙率降低,过流能力明显提高,增强了实施灌区抗灾能力,在缓解、减轻当地灾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深受实施灌区农民群众热烈欢迎,都说该工程就象一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灌区旱情。
  1.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亩均产量,增加灌区农民纯收入
  灌区渠系改造的逐步配套完善,逐步消除了制约灌区农业经济效益发挥的“关口”,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水利基础设施保证,减少了群众用水纠纷。据统计分析,由于灌溉保证率的提高,加快了灌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灌区内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明显提高,粮经比由项目实施前的56:44,转变为目前的48:52。同时随着灌溉制度改进、喷、微灌工程的实施,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分析,实施灌区通过节水改造,改变了灌区的灌水方式,部分村组由项目实施前的“按亩收费”转变为“按方收费”,使用水户节水意识不断提高,灌区渠灌工程配套灌溉面积亩均灌溉水量减少38m3,亩均增加产值63元。农业效益得到了提高,缩短了轮期,保灌能力得到了增强,减少了灌水劳力,当地农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因此“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已成为实施灌区农民群众的贴心工程、民心工程、爱心工程。
  1.3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不应求矛盾论文
  “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多年来灌溉中“上游淹死,中游堵死,下游旱死”的现实状况,基本实现了灌区的渠通水畅,使渠系水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为了切实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喷微灌等高效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减小了农业灌溉用水量。随着灌溉面积的逐步减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节水灌溉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后,农业灌溉全年可节水114.9万m3,完成节水效益7.469万元。这期间的农业节水主要为种植结构调整起了主导作用。进入21世纪,国家对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投入逐年加大,尤其是2003年“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启动,推动了全市灌区节水技术的全面实施,加快了喷、微灌工程的推广应用。
  1.4缩短灌水周期,减少水事纠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渠系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得到改善,渠系糙率减小,渠内水流速加快,供水效率显着提高,大大缩短灌水周期,据统计分析,灌区一次灌溉放水时间可由节水改造前的平均12d减少到平均8d。而且灌区改造后大大缓解了上下游用水矛盾,即使在抗旱放水时也很少有水事纠纷发生,结束了以往灌溉高峰期镇(乡)、村干部、水管员齐上渠道,三步一岗,四步一哨的管水历史,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应有作用。且由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供水能力的提高,减少了灌区提水灌溉面积,节约了电能,加之灌溉用水和灌溉用工的减少,亩均灌溉用水费用大大降低,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据统计分析,项目工程实施后,农业效益得到了提高,亩均水费得到了降低,保灌能力得到了增强,与项目实施前比较,渠灌工程渠系利用率、田间利用率和水的利用率分别提高9%、11%、15%。按灌区配套灌溉面积3万亩计算,亩均节水38m3,灌区全年可节水114.9万m3,完成节水效益7.469万元;根据实地典型调查,斗农渠改建后渠岸宽由原来的5-7.5m减少到4.4-6.2m,同时,通过改建折弯取直等措施,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加农业用地,经实测,节地率为0.53%,完成年增产值198.69万元。这无疑也加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对适应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推动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的实施为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供了硬件支撑。实施灌区,为切实解决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以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为契机,经过深入调研和积极争取,有效的推动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灌区水费征收体制改革。目前,石油河灌区的水费征收大厅已被酒泉市政府认定为“阳光水务”征收大厅,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工程运行后,灌区灌水方式由深沟漫灌转变到了“一支笔、一块表、一个本”的“按方收费”管理模式,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田间灌水强度也得到降低。由建前的“灌前筑坝,提前准备”,转变到“一块闸板,轻松灌水”的局面。而且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由用水户承担.实行定额管理、总量控制、超定额部分加价收费。因此灌区水费征收改革,既有效延续了有偿用水制度,又体现了政府对“三农”的关心和支持。
  2结语
  “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通过对灌区的干支渠系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和水利用率,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缓减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大幅度降低灌区运行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灌区下游的灌溉用水得到了保证,减少了上下游用水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为灌区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些让灌区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也亲眼看到了效果,因此社会反响很大,老百姓对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推进“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我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投入力度,最终实现“高效节水”农业的灌区改造目标。

文章标题:玉门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渠灌工程”效益浅析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1134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