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新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论文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2-13 11:19 热度:

  摘要:从介绍湟海渠管理所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做法与成效,组建协会的指导思想和经验,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做法与成效论文;指导思想和经验论文;思路与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湟海渠管理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结合灌区农业发展的需求,经过全体广大干部职工和灌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湟海渠灌区农田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大胆尝试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基本情况:
  干渠始建于1972年,1974年建成通水时只有58公里,除渠系建筑物外,基本上是土渠,而后、又通过延长和渠道防渗两期工程的实施,至1980年基本上完成了主体工程。从1984年至1989年灌区内又通过实施外援项目“2708─1”工程,使灌区累计建设投资1371.37万元,最终干渠总长达76公里,设计流量从2.5立方米每秒加大至3.2立方米每秒,渠系建筑物275座(其中隧洞4座长828米,渠槽14座长363米、支渠17条全长75公里、斗渠192条长69公里、还有退、放水斗门、)。湟海渠灌区控制地域从海宴县金滩乡、湟源县巴燕乡、申中乡、城关镇,30个行政村6435户3.5万人口的农田灌溉任务,灌区控制总面积10.12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5.07万亩、生态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在水利人的辛勤工作及灌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使灌区内山、水、田、路得到综合治理。
  渠旁植树造林60万株,渠系林网化基本形成,这样不仅扼制水土流失,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所收入,进而使渠系林网化管理有了一个循环发展。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及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为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水利基础产业夯实了基础。
  二、具体做法与成效论文
  (一)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基层水利服务运行情况
  为了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等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改革政策,在充分认识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切实将此项工作列入水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加大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编制完成了《湟海渠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暂行方案》,并经县水务局审批,结合灌区的综合改革,将原来的家庭承包改制成段长负责制,各管理段承担灌区的防汛抗旱、渠道维修、工程管理、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及水行政执法等工作,促进灌区的经济发展。
  (二)灌区用水者协会组织建设论文
  加强灌区用水者协会建设,不仅引导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拥有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组织会员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服务性团体。通过它把过去笼统地由乡镇、村、经联社等集体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产权,交给由受益范围内的农户组成的用水者协会进行自主管理。从而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小水工程所有者“缺位”问题。对工程的维护管理和运行全权负责,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国家建、集体管、农民用”的建、管、用的脱节问题。2006年以来,县水务管理工作中的初步探索和尝试。为了使灌区全民参与水利工程与管理,在农村成立用水者协会工作全面启动,尽快推开,我们认真学习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总思路,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先后组织水利管理骨干到外地进行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灌区管理工作的实际,率先在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模式,并且积极与审计事务所、民政、农行等部门协调办理了相关的注册、登记等手续,着手组建符合湟海渠灌区水利工程用水者协会组织。
  (三)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论文
  全县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会员民主决策的方式,组织农民筹资投劳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决定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涉水事务,有效扭转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开展难、工程管护难、水费计收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入了良性运行轨道。协会成立后,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统一指导,村委会的协助下,协会组织认真讨论制定了切合本灌区的《湟海渠灌区水利工程用水者协会章程》、《湟源县湟海渠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湟源县湟海渠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运作方式》、等规章制度,明确了会员代表、会长的职责和义务,对灌区以内的斗渠以下的田间沟渠,进行维修和管理,水量的分配和落实,用水矛盾的协调处理,水费的收缴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一一做了规定,落实到每个协会会员头上,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共同管水用水。通过制定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理顺了用水计划、用水秩序,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
  过去由于群众节水意识不强,人们普遍有大水漫灌的思想,使亩均用水量加大,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有些农户家地块分散且不平整,每轮水都要倒沟换坝,渗漏严重。协会成立后,会员们互相商量,各村委会具体协调,同时用水者协会按照核定面积,合理配水,严格按水管单位制定的轮管制度进行灌溉,切实克服了“大锅饭”灌水的弊端,水的渗漏和亩均用水量大大降低了,使群众自觉节约水资源的氛围逐步形成。
  (五)提高了水费管理透明度,老百姓用上了放心水
  以往,配水、管水由水利管理单位全权负责,群众参与少,对好多事情不清楚、时间一长,“人情水”、“面子水”也出现了,造成配水不公,用水秩序混乱,群众意见大,水费管理使用不透明,群众怀疑多,猜测多,心里疙瘩多,造成了缴费不积极的现象。现在,每轮浇水前用水者协会都要召开会员大会,通过村委会及时向用水户公布配水、放水、收费情况。遇到一些疑难或重大事情,由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商量,征求村委会的意见后做出决定,并上报水管单位给于大力支持,办事公开透明,老百姓自觉管水、自觉收缴水费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觉得心里亮堂,心甘情愿。
  (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科学种田意识论文
  以前、由于管理水的方法不得当及渠道的实际,水事问题较多,现在由于人们的观念渐渐变了,老百姓懂得了科学种田和科学用水的道理。并积极结合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取抵以往的传统农作物灌溉做法。迫使想方设法合理调配用水,少用水多浇地,在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鼓励和号召下,协会会员代表首先带头调整种植结构,逐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品种,增加了各类能节水、收效好的经济作物,有些还形成了连片种植规模。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用水,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使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收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也促进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提高水利工程管护意识,确保及时维修养护
  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后,常保养,勤维修,渠道设施管理强化了,田间工程兴建及时了。过去,灌区和村上修建的斗渠、土渠、毛渠和配套的设施,平时无人管护、损毁比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协会组织召开会议,把每条渠道都划段承包到每个会员头上,每家每户都成了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维修者,并且能够互相监督,事事有人问,有人管,每次水轮结束后,大家都能自觉地到自家地段的渠沟进行清淤、维修,而且兴修渠道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近年来,由村委会倡议,协会积极配合,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过集体协调讨论后,在协会的带动下,全灌区群众自觉显启《农民水利农民管、管好水利为农民)》的遵旨,初步显示了协会的活力和作用。
  三、组建协会的指导思想及基本经验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惯彻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通过加强、培育和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解决多年来农村水利管理“主体”缺位,责任、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效率和效益发挥不理想的问题,依靠互助合作的力量,自主兴办和管理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灌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多方协调配合,是用水者协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动员和鼓励农民积极创建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是推动用水者协会发展的基础。
  (三)继续加大灌区管理体系与建设力度,是用水者协会良性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要切实有效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促进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从如下六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一、农民要认识到自己是用水管水的主人。让农民“全程参与”和“自主管理”供水。农民用水协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这种用水方式的成立,由全体用水户直接参与灌溉管理,就是将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用水的决策权交给农民,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并发挥工程的效益。用水户全程参与灌溉管理,就彻底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但农民用水户协会确实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关键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大胆参与全程管理,高度认识自己是用水管水的主人。只有这样,农民才会自愿投劳筹资,自觉地爱护、保护水利工程,末级渠系完好率就会大大提高,也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要理顺干群关系。农业末级渠系是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效益的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大和确保对农业末级渠系改造的投资与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促进了“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落实。用水户协会可以督促水费收缴,监督公平用水和节约用水,调解矛盾,加强与政府和灌区管理单位的沟通,弥补了水管单位与农户之间的管理缺陷。切实做到“民建、民管、民营”,把“谁受益、谁维修、谁管理”的原则落到了实处。
  三、要规范用水管理。灌区水的交易比较自由、随意,虽然灌区有相应的规定,但在施行过程中还没法完全落实,有时显得不够公平、公正。因此用水户协会建设要因地制宜,组建合适的合作组织,不仅要选好协会的领导班子,更要加强宣传培训,以政策和项目支持推动用水户协会的发展。明确会员代表、会长的职责和义务,对协会管辖内的各渠道的维修和管理、用水矛盾的协调处理、水费的收缴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一一规定,落实到每个协会会员头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切实规范用水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要进一步增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水费征收一直是灌区面临的难题。以前由于末级渠系不配套,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不完善,难以实行计量收费,导致灌区水费征收是通过行政手段,按耕地面积收取农业水费。而实际是按亩计收水费,用多、用少一个样,不利于节水。而农民用水户协会都有协会章程,按照帐务公开制度,会员心里亮堂,负担减轻,心里松快,所以用水户缴费也就心甘情愿,收缴也不再是难事。
  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⑴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积极推进末级渠系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用水者协会发展的氛围;⑵因地制宜,积极组织或引导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细则,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为进一步推进用水者协会建设与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⑶加强协会能力建设,规范协会运作行为。为扶持用水者协会发展,要加大投入,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能力建设。⑷制定规划,建立激励机制,将协会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有机结合。另外,如今,农民用水户协会会员的素质有高有低,有时认识不够一致,行动不够统一,严重影响了协会作用的发挥。相关部门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和培训活动,多召开一些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协会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六、要大力推行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改革。水价长期严重偏离价值且水费收取不到位,是影响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灌区充分利用节水改造后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提高的契机,积极推行水价改革。同时引导用水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和灌区的整体效益。水费计收机制的改革灌区广泛开展,通过积极培育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制定用水定额、健全量水、测水设施,实行末端水价等措施,采取“一票收费”“供水到户”“听证会”“阳光工程”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实行计划用水、合同供水、按方计量收费,减少了收费环节和搭车挪用现象,提高了水费计收的透明度和收取率,降低了供水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解决了供用脱节、供不应时的弊端,为从根本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费计收机制提供了有益而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适应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需要,取得了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用水户的普遍青睐。实践也证明,只有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并积极组织或引导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才能激发农民用水户自主管理末级渠系供水事务和工程维修的积极性,才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才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才是灌区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结语:今后我们将认真领会党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借鉴兄弟地区成功经验,把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贯彻落实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大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尝试,建立健全协会的运作机制,使协会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认识,以目前组建的用水者协会为依托,进一步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组织建设的步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做出更大的努力。

文章标题:浅议创新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112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