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统筹机制探讨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08 16:53 热度: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应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背景与条件,指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的统筹机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统筹机制
  
  一、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背景与条件
  (一)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功能配套越来越完善,城市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充实;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村庄发展缓慢,建设凌乱,功能配套残缺不全,并深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残害。城乡差距不断加大,2006年城乡收入比为3.28∶1,2008年扩大到3.31:1,绝对收入差距达到11,020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为1.5∶1,超过3∶1的情况比较少见①。这正如一位西方外交官在评价中国发展时所作的一个非常形象比喻:“城市发展越来越像欧洲,农村发展越来越像非洲”。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已迫在眉睫。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扎实稳步地加以实施。从此,新农村村庄建设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二)新农村村庄建设的条件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获得巨大提升,完全有能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首先,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反哺农业条件成熟。农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新农村村庄建设的支撑。目前,工业在农业的长期支持下产值已经占到GDP的1/2左右,其主导地位日益巩固,而农业的发展却受到抑制,发展滞后。普遍的经验是,当一个国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水平时,农业积累不再为工业发展所吸取,而是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农业由负保护向正保护转变②。2000年我国人均GDP跨入800美元,2002年达到1000美元,至2008年跃升到2460美元,这表明我国已完全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其次,城市自身发展能力增强,支持农村建设条件具备。多年来,农村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涌入城市,支援城市建设。现在,城市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自身发展能力增强,具备向农村辐射、支援农村建设的能力;第三,新农村村庄建设获得社会广泛共识,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新农村村庄建设存在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陆续出台,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新农村村庄规划和建设,新农村村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重视不够,敷衍了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全国各地积极相应,纷纷出台政策进行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但就目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停留在口号上,对村庄规划建设重视不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大多村庄无规划、或规划层次不高、或就规划论规划、或规划朝令夕改、或不按规划建设,造成村庄建设布局混乱③。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缺失,加之一些村民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盖房要比别人地基高、屋面高、向前上,别人雨水污水不能从自己宅基地流过等,造成房屋高低前后参差不齐、道路成河流,不但影响村庄景观,也容易造成邻里矛盾,影响农村社会和谐。
  (二)贪大求全,急于求成
  在进行新农村村庄建设中,一些地方脱离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乱拆乱建,贪大求全,急于求成,却忽视新农村村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笔者考察的一些新农村村庄建设中,一些村庄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动作不扎实、不尊重实际,动不动就“跨越式”发展,什么项目都想上,宽马路、高楼房、全配套,结果因能力有限,一些项目迟迟无法落实,或半途而废,或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结果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无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强调建设,轻视管理
  新农村村庄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建设成果应惠及子孙。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笔者考察中发现,许多新农村村庄建设一边是热火朝天地修建道路,一边是竣工不久的水泥路面出现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一边是路灯正在安装,一边是路灯灯泡被村民卸走;一边是道路两侧在绿化,一边是绿化植物被家畜啃食或被村民移入自家小花园;……。同时,在村庄建设中由于规划缺失,管理不到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现象严重。试问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如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如何惠及子孙?
  三、村庄建设的统筹机制
  新农村村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心工程。要保质保量地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必须构建一整套长期高效、统筹兼顾的工作机制。
  (一)村庄建设的动力相统筹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村庄原有基础薄弱,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把新农村村庄建设、维护、管理好,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注入。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主要源自于政府富强国家的理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愿望④,而动力由市场、农民、制度、科技和政策等构成。市场能优化资源配置,村庄建设中各项目应进行或创造条件进行市场化建设与管理;农民是主人,其对村庄建设的认同度、参与度和努力程度,决定着村庄建设的进程与成败;制度是保障,突破体制约束,创新体制机制,宽化村庄建设的制度环境;科技是生产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的乘数效应,依靠科技支撑和渗透来建设村庄;政策本质上是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并引导农民的行为,其功能足以影响新农村建设。市场、农民、制度、科技和政策对村庄建设既有相互区别的作用方式和层次,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及交错叠加,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和影响权重也不同。因此,五个方面应综合运用,辩证实施,村庄建设才有持久、可靠、有效的推动力量⑤。
  (二)房屋建设与基础市政设施建设相统筹
  新农村村庄物质建设方面重要的两项就是住宅和基础市政设施建设。然而在实践中,有的地方将村庄建设片面理解为住宅建设,甚至兴建“农民式别墅”和“精品小区”。这种只注重形式的倾向,是对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误解,不能很好地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也难以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容易把村庄建设引入“新房屋建设大跃进”的歧途⑥。房子的高大、宽敞、明亮并不意味着生产、生活水平高,因为衡量一个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市政基础设施。基础市政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农村居民缺乏投资热情,也无力单独承担建设费用。鉴于此,中央及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基础市政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资助农村基础市政设施建设,大力宣传和教育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基础市政设施建设,实现房屋建设与基础市政设施建设齐头并进良好局面。
  (三)拆迁合并与新建扩建相统筹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部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股迁移的浪潮中,一部分自然村规模将会缩小,甚至消失。同时,一些自然条件差或有其他制约条件的村庄也将搬迁、转移到其它条件较好的村镇或新建的村镇。这样就产生了村庄的拆迁合并与扩建新建的问题。从现有的村庄建设实践来看,一些地方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地大搬大迁、新建扩建,结果不但劳民伤财,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无法提升上去,甚至还欠下一大堆冤枉债。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统筹处理好村庄拆迁合并与扩建新建的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哪些村庄需要搬迁、合并、扩建、选址新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建设中不必要的浪费,如人口稀少需要搬迁的村庄大修基建等。
  (四)建设与管理相统筹
  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辩证关系中常说:一座优秀的城市要靠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同理,一个优美的村庄也需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村庄即使房屋建得漂亮、道路修得宽广、基础市政设施配置得完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也会很快昙花一现,破败不堪。因此,在村庄建设中,既要重视村庄的规划建设,更要注重有利于日后的管理与维护。这就要求村庄建设项目选择时,既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脱离村庄实际,要从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维护,能够实现长期使用的角度入手;制定村庄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明确管理与维护的资金来源,落实管理与维护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增强村民参与村庄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只有把村庄建设与村庄管理统筹考虑,村庄才能建设好、管理好,村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成果。
  (五)村庄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统筹
  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须先行。应做好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从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等角度来思考和设计新农村村庄建设的行动方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地方往往是就规划做规划,照搬照抄,千篇一律,脱离规划对象所在的区域环境,如有的把山区的规划用于平原地区,把东部地区的规划照搬到西部、搬到高原地区,……,这样的规划即使实施了,到最后只能是劳民伤财,不适民所用。要克服这种状况,必须把村庄规划纳入到整个区域的大环境中,以区域规划为纲,以体现区域差异性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农村村庄规划方案。
  (六)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相统筹
  新农村村庄建设非一蹴而就、短期即可建成的,需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官员把新农村建设看成出政绩的机遇,急于在短期或者任期内出成果,定指标、下任务、限时间,不切实际,盲目建设,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成效甚微,既违背农民的意愿,也无益于农村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因此,村庄建设必须从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着眼,充分认识到村庄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根据村庄实际及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战略侧重点,其措施也需按照近期、中期及远期目标一一对应;不统筹近期与远期建设,盲目的、一味的贪大求全,一次性完成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既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而且劳民伤财。
  (七)资源、能源与环保相统筹
  新农村村庄建设应正确处理好资源、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村庄规划应坚持紧凑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宅基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模,充分利用荒地、盐泽地等不易农业生产的土地,慎批扩建农业用地;根据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大力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适宜采取集中统一供能的要集中供能,提高村民开源节能的意识;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村庄是村民共同的渴求。因此,环保设施的配置,如垃圾箱、垃圾收集站、生活生产污水的收集与处理设施等,垃圾清理人员的配备,垃圾、污水处理费用的来源,环保监督管理机制的制定等等,在村庄规划建设时应予以明确。可见,一个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建设必须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相统筹考虑。
  新农村村庄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认识新农村村庄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新农村村庄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持久的新农村村庄建设统筹机制,为建设新农村村庄和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珊,逄锦丽.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4-6.
  [2]解垩.城乡统筹机制形成研究[J].中国发展,2005(4):1-7.
  [3]柳亚权,朱黎明.当前村庄建设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6):49.
  [4]陶志刚,李志波.新农村发展动力机制探析[J].世纪桥,2006(9):46-47.
  [5]杨中万.论新农村建设动力结构[J].湖湘论坛,2007(1):84-85,90.
  [6]赵小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误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46,2780.

文章标题: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统筹机制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1015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