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所属栏目:机械论文 发布日期:2011-05-28 10:30 热度:

  摘要:本文从我国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分析出发,归纳问题原因,与需求做出对比,分析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工程应具备的各个子系统,为今后气象装备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是保障气象监测、信息传输、天气预报等各项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工程应从涵盖内容和信息传递方式上有所创新,以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原有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保证气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备、保障有力的新型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化系统工程。
  1.现状分析
  1.1各业务现状分析
  (1)运行监控业务现状
  在国家级层面,初步实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状态数据、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以及处理分析和监控显示。部分省区也进行了一些装备运行监控系统、技术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试验运行,表现出了较好的效益。但是,由于现有的技术保障系统大都出于局部业务需求考虑而建立的,都存在着业务定位不够准确、建设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技术支撑环境等缺陷。现阶段整体上气象装备技术保障的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2)技术保障业务现状
  气象技术保障业务是气象技术基础支撑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研究、气象技术装各管理、气象仪器的计量检定等。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省级为主的三级管理、四级维修的保障体系。由于目前气象技术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这体现在技术保障业务响应和信息反馈速度不高,技术手段落后。
  (3)监控保障业务管理现状
  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监控系统通过客观方法、定量指标评估雷达运行效能,统计分析雷达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显现运行监控系统在雷达技术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气象观测还没有实施运行监控,没有全面客观评价气象观测系统的科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气象现代化观测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1.2问题归纳
  (1)运行监控技术支撑手段落后,尚未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建立高效监控手段;(2)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对气象站网、自然观测环境、人力资源等基础信息缺乏有效管理手段:(3)技术保障工作仅停留在维修维护层面,对探测设备缺乏全面、客观、高效的保障手段;(4)运行监控与技术保障工作存在脱节分离现象,没有建立探测设备全面运行监控体系,不能对技术保障提供有效支持;
  2.需求分析
  日常装备技术保障管理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气象观测体系将建成百上千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形成由新一代天气组成的雷达网,以及闪电、GPS、风廓线雷达等多种观测设备组成的专业气象观测站网。保证气象探测装备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管理,十分需要有效的监控手段。
  应急情况下技术保障的需求: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为气象灾害提供应急条件下技术保障,有利于减少社会经损失。
  全网运行效能评估的需求:设备运行状态需要有效的监控手段,监测网络运行效能需要开展有效评估,以利探测系统高效运行。
  装备业务管理决策的需求:建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对监测网络运行效能评估,可以为业务技术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管理的客观依据。
  技术装备变革决策的需求:通过对监测装备故障统计分析,发现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发现装备设计缺陷,为装备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工程分析
  3.1全网运行监控子系统
  实现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站”、“L波段探空”等气象装备的环境、运行状态、产品数据的监控和评价;对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之观测环境的视频、影像、遥感的监控,以及环境变化分析和影响评价;对气象应急业务作业过程的设备状态、环境、产品的监控。运行监控系统由国家、省两级平台构成。对不同层面的用户,不同类型气象探测装备和网络,不同的业务作业过程,两级平台在部分功能上将会有所差异。
  3.2技术保障服务子系统
  将包含气象技术装各计量管理、气象技术装备维修、气象技术装各技术支持、气象技术装各供应管理和气象装备许可证管理等内容和功能。通过运行监控系统采集的装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和收集的气象装备检定、维修、供应等信息实现装备技术保障综合管理,分系统分国家、省两级平台构成。
  3.3监控业务管理子系统
  主要以国家级运行监控业务管理为主,辐射到省级运行监控系统,包括日常监控值班管理、应急保障技术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管理、设备运行质量业务评价、技术保障业务评价等,为建立规范、严密的运行管理及技术保障体系提供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
  3.4产品开发发布子系统
  以国家运行监控产品开发服务系统建设为主,包括设备运行质量指标体系、数据质量控制分析模型、设备故障分析模型、适应性观测产品模型等,并由各类模型生成最终的监控服务产品予以发布。
  3.5综合电子仿真子系统
  该平台是真实场景与各种想定模型融合的实验平台,通过在模拟仿真三维地形上、加载诸如:观测网布设模型、社会经济指标模型、气象要素场实时观测模型、各种天气要素初估模型等,为站网规划设计、适应性观测、应急保障提供仿真实验的技术支撑环境。
  3.6基础技术支撑子系统
  基础应用技术支撑保障子系统作为建设整个工程项目公共的应用支撑,重点建设:站网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设备条形码管理系统、环境视频管理系统等。为整个工程项目提供基础信息、视频服务、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3.7三类标准的规范体系
  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资源库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交换。充实和完善故障维修管理知识库,为整个观测网的应急保障、指挥调度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撑;建立业务层面的规范体系,为业务纵向的贯通,横向的协调一致,奠定必要的基础,将主要包括各级运行监控管理规定、技术保障管理规定、业务操作守则、人员上岗培训制度、运行维护规定;建立技术层面的标准体系,将主要包括各种报文规范、信息编码体系、通信标准、数据接口标准。
  3.8两级中心的建安工程
  国家级运行监控中心建安工程系统:集信息采集、显示、故障告警、应急保障响应、技术支持、指挥调度于一体的运行监控及装备保障指挥中心。31个省级运行监控中心建安工程系统:集信息采集、显示、故障告警、应急保障响应、技术支持、指挥调度于一体的运行监控及装备保障指挥中心。实现全省范围内重大气象装备实时监、故障的准确定位、应急响应的快速部署、指挥协调联动,为省级气象局其他相关业务单位提供有效及时的运行监控服务。保证在重大天气过程中,气象装备安全、可靠、连续运行。
  该系统工程需要为技术保障提供信息支撑,涉及技术保障的各个环节,包括为气象计量系统提供技术信息管理、物资保障和维护维修技术信息管理,主要功能涵盖基础应用信息技术支撑、装备运行实时监控、观测数据质量监控、面向技术保障人员提供技术保障信息服务、面向装备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业务管理服务、提供监控产品服务,以及提供观测环境仿真。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第1版.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3]薛惠峰等.系统工程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
  

文章标题:加强我国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xie/91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