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论文隧道施工方向论文范文二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日期:2013-07-23 09:17 热度:

  隧道施工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国家级期刊《黑龙江交通科技》,《黑龙江交通科技》自创刊以来,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科技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结合我省低温严寒特点和实际需要报导省内交通科技新成 就、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先进的设计理论和生产施工工艺;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技术政策;交通工程论述,国内外 交通科技动态论述等。为我省公路桥梁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服务,为加速实现我省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摘要:集宁隧道为两座单线隧道,1#斜井工区进入正洞后大里程方向穿越交通繁忙的110国道,该处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拱顶上方为土砂地层和人工填土,地质条件差,加上该国道机动车辆多、载重车辆吨位大,隧道施工难度大。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左右洞错开掘进、二衬紧跟,采取小导管、钢架和锚喷支护的施工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穿过国道,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下穿,国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集宁隧道位于既有古营盘车站和葫芦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右线长6070m(DyK494+690~DyK500+760),左线长5875m(DK494+684~DK500+559),全线共五个作业工区,其中1#斜井进正洞向大里程方向施工需穿越110国道,线路与国道斜交,角度约42°,下穿段纵向长度40m,左右线间距约40m,该段拱顶上部覆土主要为土砂地层和人工填土,公路两侧为农田和正在建设的公交车站。

  集宁隧道右线穿越110国道里程为DyK498+500~DyK498+540,隧道埋深32m,洞身通过地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有滴状渗水,拱部上方4m范围为土砂地层,围岩分级为IV级,设计为IV级泥岩复合式衬砌支护。

  集宁隧道左线穿越110国道里程为DK498+422~DK498+462,隧道埋深36m,洞身通过地层为强-中风化花岗岩,有滴状渗水,拱部上方4m范围内土砂地层,围岩分级为IV级,按IV级加强复合式衬砌支护。

  110国道是集宁市外环过境的重要通道,交通量大,载重汽车吨位大、数量多,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国道塌方、交通中断的事故。为了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穿过国道,减小工后沉降量对国道路基下沉的影响,不影响国道的正常通车及施工人员安全,经过现场勘察、量测,同时考虑到施工因素的多变性,决定在原设计基础上进行补强措施。

  2、通过110国道的施工方案

  隧道穿越110国道的段落分别为右线DyK498+500~DyK498+540、左线DK498+422~DK498+462,其施工方案为:地表加强监控量测,洞内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短尺寸掘进,用φ42单层小导管注浆通过,拱墙采用全环拱架和锚喷支护的复合式衬砌。同时在施工期间,现场技术人员及时将施工进展、围岩变形监控量测信息及地表沉降数汇总、分析,进而指导下一步施工。

 

  图1集宁隧道通过110国道地表情况示意图

  2.1、110国道保护和监控措施

  (1)穿越110国道段左、右洞掌子面错开100米施工,即右线在国道下的二衬施作完毕后左线再穿越国道。

  (2)避开车流量高峰时期进行爆破作业,在准备爆破时,要有专人在地表观测过往车辆,保证联络畅通。

  (3)在地表国道边埋设监控量测点并且编号,观测范围为隧道中线两侧各32m,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20m(DyK498+460~540、DK498+390~470),共设5个断面;横向间距从中线向外依次为2m、3m、4m、5m、6m、7m、5m,每个断面15个观测点。在掌子面距离国道40m时候,开始量测,每天早晚各一次,同时在每次爆破后进行地表沉降测量,掌子面进入隧道下方时加大量测频率,每8h观测依次,并及时分析数据。当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洞内作业,分析原因,启动应急方案,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国道安全及洞内施工人员安全。

  (4)左线穿越国道下段落的二衬施工完毕后,即可恢复正常施工。

  2.2、隧道内施工及监控措施

  (1)超前支护

  每环拱架均设置20根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长3m,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0.8m,外插角为5°~10°。超前小导管预留注浆孔,注浆孔直径Ф6-8mm,间距15cm,梅花状布置,且尾部预留止浆段50cm,小导管尾部焊接Φ12的加劲筋进行补强。小导管示意图见图2。

 

  图2超前小导管示意图

  注浆参数设计:

  ①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

  ②浆终压:1.0MPa;

  ③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4m;

  (2)开挖方法:

 

  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局部围岩较好地段采用弱爆破,每循环进尺0.8m,钢架必须落到坚实的地面上,或者用槽钢垫在钢架下方。上台阶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开挖,核心土面积不小于开挖断面积的50%,纵向长度不超过1.6m,高度不大于2.5m;中台阶开挖,两侧交错开挖,先开挖一侧支护好后,再开挖另一侧支护好后,去除核心土,开挖高度不超过4m,纵向长度不超过5m;之后开挖下台阶,下台阶同样采取左右交错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每次施做长度不超过5m,二衬紧跟仰拱施作。开挖示意图如图3所示,开挖顺序I区——II区——III区——IV区——V区——VI区——VII区——VIII区——IX区——X区。

  图3三台阶开挖示意图

  (3)、支护措施:

  开挖后,首先素喷稳固围岩,之后采用钢架和锚喷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技术:锚杆采用Φ22钢筋、3.5m长垂直锚固围岩;钢筋网采用Φ8钢筋、间距20cm×20cm,且与初喷混凝土密贴;钢架采用I18型钢,间距0.8m,喷混凝土厚度为25cm,钢架之间的连接采取螺栓连接,且钢架与连接板之间要焊接饱满,不留空隙;钢架之间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m;钢架连接处采用4根Φ42、长4m的锁脚锚管焊接,用Φ22“U”型钢筋将锁脚锚管和钢架焊接牢固,并注浆加固,形成整体受力。由于本隧道二衬台车长度为9m,每向前开挖支护9m,立即进行一次二衬施工,直到二衬穿越国道段结束。

  (4)洞内监控量测

  洞内收敛变形量测点与拱顶下沉量测点按5m布设一组,每组5个点,拱顶下沉测点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净空量测点布置在隧道最大跨度处及以上3m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4个测点。监控量测布点在喷砼前预埋,保证布点打入围岩,测点牢固可靠,易于识别,标明断面编号和断面里程,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测点损坏后及时补设。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在每次开挖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按表1进行量测。

  表1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

  序号变形速度(mm/d)量测频率

  1≥54次/天

  21~53次/天

  30.5~11次/天

  40.2~0.51次/2天

  5<0.21次/5天

  每次量测完后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时态曲线和距离开挖面的关系图。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和变化速度。根据根据收敛速度判别: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根据回归后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下降时表示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位移速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围岩不稳定,当位移速度不断上升时表示围岩进入危险状态,需加强支护措施。

  3、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措施

  项目部根据隧道下穿110国道的具体情况,成立了专项安全生产领导组,项目经理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全部参与,现场设立专职安检工程师,在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施工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配备好应急物资,并进行了应急演练。

  3.1针对隧道下穿国道的施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技术管理,统一指挥,及时解决生产进度与施工安全的矛盾。

  (1)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质工程师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

  (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4)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针对该段工程的特点,重点对专职安全员、安全监督岗岗员、班组长及从事特种作业的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学习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未经安全教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不准上岗。未进行三级教育的新工人不准上岗。

  (6)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领导组成员要定时检查安全制度的落实,组长每5天检查一次,副组长2天/人次,安检部门每天检查一次,作业班组实行每班班前、班中、班后三检制,不定期检查视工程进展情况而定。

  3.2应急的措施

  当地表产生沉降及位移时,采取的具体措施:首先跟公路相关部门协商,通行车辆改道绕行,其次对沉降部位周围5~15m范围内采用φ108钢花管进行地表注浆加固,间距60×60cm梅花状布置,加固深度至基础下5~10m范围。待基础稳定后再进行施工,同时严格遵循“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

  4、注意事项:

  4.1开挖后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及时封闭,及时成环。密切观察掌子面围岩的变化情况,如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院联系调整施工方案。

  4.2上台阶围岩差的部位采用I18临时仰拱。

  4.3二衬紧跟掌子面,距掌子面距离不超过20m。

  4.4为确保万无一失通过110国道,现场加大人员值班力度,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反馈信息。

  5、结束语

  集宁隧道在保证110国道正常交通运行的情况下安全、顺利的通过,全面实现了施工安全、质量、进度三重要求,确保了110国道的安全运行,为今后类似的施工条件提供了依据,也为中铁六局在蒙冀公司范围赢了声誉,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TB1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S】

  2TB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S】

  3TB10121-200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S】

  4TZ231-2007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文章标题:交通运输论文隧道施工方向论文范文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otongyunshu/1800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