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6-28 17:02 热度:


2.jpg

  图2深圳市社区公园面积分布统计
3.jpg

  图3深圳市面积1公顷以下社区公园面积分布统计
  
  4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用地
  经调查,虽然有的社区公园设置水平很一般,甚至比较差,但使用者非常多,如东乐社区公园;而有的社区公园即使从表面上看具备了较高设计水准,但多数时段内使用者寥寥,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功用,如景田北社区公园。前者一般位于老城区或周边住宅楼密集区域。此类区域社区居民构成多样化,比较成熟,居民群体对社区公园的需求量很大;而后者多位于新开发城区或城郊边缘地带,周边多为高档住宅、商业用地或工业工地,与居民住宅相距甚远,目前对于社区公园的需求不高。因此,社区公园用地选择非常重要,其区位与周边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效益。
  多数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绿线规划控制滞后,缺乏具体的法规约束,在选址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结构布局的合理性。现有大多数的社区公园在建设前期没有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等可行性研究,把一些不适合建设的地块(如远离居民区地段,具有安全隐患的废弃山林地等)作为公园建设用地;某些地块甚至被四周的建筑群包围而无法设置公园入口,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筹建的应人石社区公园。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受到土地使用权不同归属及其潜在商业价值影响,某些集体、个人对在合理地段建设非盈利性社区公园持抵触态度,在规划绿地上抢建房屋的现象常有发生,影响了社区公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上述事实反映了一个尖锐的矛盾:若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与法规约束,社区公园的规划选址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和多方利益兼顾。
  目前,深圳各区多数社区公园的建设主管部门在用地选择上,多数只能选定并不适合公园建设的地段,勉强完成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
  5深圳社区公园的投资方式
  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投资方式:a.政府投资:深圳大多数社区公园为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具体建设工作由各区城管局或街道办相关部门承担。b.企业投资:此类社区公园主要位于商品楼居住小区内或附近,一般由房地产企业投资配套建设,有利于提升住区的环境品质和楼房价值。c.社会捐赠:此类投资主要来源于社会公益性团体及企业、个人的慈善行为。目前该方式在深圳社区公园建设资金来源中占极少数。
  总体而言,目前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园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例如,社区公园的平均造价在福田区为174元/㎡左右(2006年数据),低于该区公园建设的单价控制标准;宝安区的平均造价仅为150元/㎡(2006年数据),只能达到简易型道路绿地的建设标准。罗湖区在社区公园的资金安排上也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品质社区公园的建设。
  6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方式
  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式:a.政府面向社会招投标或委托专业机构、公司进行社区公园的工程建设;b.企业或社会团体投资建设社区公园后,再将管辖权移交政府;c.公众在政府部门组织下参与社区公园建设。
  深圳社区公园在建设环节中比较注意做到专家、建设方(政府、投资管理者)及公园使用者(当地居民代表)的有机结合,共同对公园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建设程序相对合理,建设失误较少。例如,建设方可提出成本造价控制及生态园建材料的使用规定(如80%的公园场地铺装材料要求使用透水砖),设计施工方有据可循,能保证较好的建设质量并节约造价成本。
  尽管已有了一些操作规程要求,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环节仍然存在不少缺陷。例如,多数社区公园缺乏前期的可行性调研,整体规划工作也较为滞后。此外,甲、乙双方在进行社区公园规划建设时,大多直接套用一般城市绿地的建设模式,建设规程上还比较混乱,缺乏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园建设规范指导。
  7深圳社区公园的设施内容与建设质量
  我们在对建成社区公园数量较大的深圳特区关内城区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各个社区公园的设施内容和建设质量水平高低不齐,差距甚多。
  结合社区公园建设用地构成数据及社区公园使用管理状况,可以看出以下规律:a.社区公园内一般必备的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儿童游戏、康体健身和休闲绿地三大项内容。其中,园路平均占公园总用地7.3%、园林建筑平均占公园总用地2%、垃圾筒、园灯等必备设施按需设置。b.场地及绿地量的适宜度。调查发现,社区公园内居民对于绿地的需求与对活动场地的需求同样重要。对于规模不大的社区公园(如10000㎡左右),若绿地率大于85%,活动场地小于10%,就会出现活动场所不足、绿地易遭人为破坏的问题。经调查统计,深圳市社区公园的平均绿地率为72.5%,活动场地占地率为14.6%。c.社区公园的停车场较少使用,对小规模的公园尤为明显。由于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较小,一般多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无需专门设置停车场。仅有几处公园停车场并不是专门针对公园而设,只是作为社区的配套设施,停车场位置与公园集中布置而已。d.受规模及建设用地的影响,运动场地应用较少。调查中发现居民对公园内的运动场地普遍欢迎,但多数社区公园因受用地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占地较多的运动场地。e.社区公园内水体应用极少。大面积水体的应用将提高日常管理维护的难度及卫生维护成本,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现状所见的几处公园水体管理质量皆不理想,缺乏循环过滤,水质较差,同时容易沉淀垃圾。
  8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经验
  经过对深圳市区内社区公园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公园的整体设施质量水平较高,很受使用者欢迎,如景田社区公园、中康社区公园、下梅林文体公园、梧桐文体公园等。其他社区公园在局部也有些可取的优点,归纳如下:a.具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如最基本的游戏、健身、休闲场地以及较为充足的绿色空间,如大草坪、大的林荫场地等。b.空间类型多样:一般有开放的聚集空间、较为封闭的独立空间。动态活动空间及静态活动空间,能满足不同不同个人、群体的活动需求。c.休息设施充足,有必要的遮荫与避雨场地设施。d.有良好的园林景观及公共服务与文化设施,对市民日常游憩有较大的吸引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954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