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加剂掺量的确定
通过外加剂厂家提供的掺量和减水率实测结果,经室内进行试拌,确定减水剂掺量为1.0%。
(5)用水量的确定
高性能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高效减水剂的效果确定用水量为153Kg/m3.
(6)砂率及砂石用量的确定
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砂率范围一般为0.38~0.42,考虑到哈尔滨地区拉林河砂场砂子细度模数偏细,砂率选择为0.39.假定该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
则砂、石总量为2400-340-70-80-153=1757Kg/m3
砂用量为1757×0.39=685Kg/m3
石子用量为1757-685=1072Kg/m3
(7)试拌调整配合比参数
计算混凝土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满足可将以上初步确定的材料用量进行试拌,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其中一个应是基准配合比,另两个分别为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20kg,并同时减少或增加20kg矿物掺和料,所有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石用量均保持不变。测试拌和物坍落度、含气量、扩展度,根据测试结果对配合比参数进行调整,直至拌和物性能符合要求为止。
(8)混凝土参数测试及确定
a、按要求制作抗压强度、弹模、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试件,抗压强度试件每种配合比宜制作5组试件,3天、7天、10天强度各1组,28天强度2组,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压。抗裂性能和电通量、抗冻性、抗渗性试件标准养护56天时进行试验。
b、根据上述3个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抗压强度、弹模、抗裂性、电通量、抗冻性、抗渗性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3个不同配合比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三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用料及配合比设计见表1,部分试验结果如表2
表1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用料及配合比设计
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矿渣粉 细骨料 粗骨料 水 外加剂 配制强度MPa 水胶比
产地
规格 宾州低碱
P.O42.5 哈热电I级 辽源S95 拉林河
五常 阿城5-20mm 地下
水 菏泽联强LQ-II
Ⅰ组 330 70 90 662 1081 153 4.9 0.31 0.31
Ⅱ组 350 60 80 662 1081 153 4.9 0.31 0.31
Ⅲ组 370 55 65 662 1081 153 4.9 0.31 0.31
表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
试验组 碱含量
(kg•m-3) 氯离子
总含量% 含气量
% 抗裂性 电通量/C 抗压强度
MPa 弹性模量MPa
Ⅰ组 2.748 0.0276 3.5 无裂纹 872 61.4 4.21
Ⅱ组 2.810 0.0278 3.1 无裂纹 835 65.3 4.05
Ⅲ组 2.791 0.0281 2.8 无裂纹 814 67.0 3.87
对三组配比进行筛选,试配Ⅱ组最优。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强度、弹性模量及耐久性也满足预制箱梁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高性能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用该配合比拌合混凝土,重复试验进行验证拌合物的和易性、可泵性、坍落度的经时性及强度增长值、耐久性等均满足相关要求。
4、施工过程控制
4.1施工准备
制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书,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工序的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2原材料
4.2.1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保书等进行验收核查,按有关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场。
4.2.2不同的原材料设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骨料堆放场地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4.2.3为确保骨料的质量,现场用彩钢板对储料仓进行了封闭,并派专人对地面进行清理并洒水降尘,防止扬尘对骨料造成二次污染。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热工计算,冬期增设加温设施,夏(热)期必要时洒水降温,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
4.2.4外加剂搭设遮阳棚,防止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而影响其性能。
4.3搅拌
4.3.1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电子自动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计量系统除按规定要求请当地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标定外,每周在监理的见证下用专用砝码进行自检,使用过程出现异常随时检查,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
4.3.2原材料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称量,称量允许偏差:胶凝材料±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4.3.3试验人员在开盘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每班抽测2次,雨天随时抽测。按照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经试验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
4.3.4搅拌时先投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再加水,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不宜超过3min。
4.3.5拌合站搅拌机、配料机、输送带全部封闭,避免冬期热量散失,夏季阳光照晒,影响混凝土出机温度。冬季施工搅拌机环境温度不低于10℃。
4.4运输
4.4.1按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根据运输能力配备运输设备。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以(2~4r)/min的转速搅动,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离析和水分过多散失;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高速旋转(20~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运输车每天使用完后应清洗干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