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01 17:58 热度:

  摘要:本文介绍了主要应用在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设置,以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望给同类施工予以借鉴,避免出现裂缝、渗水等情况。
  关键字:后浇带,构造措施,质量控制
  一、引言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变形缝,也称施工后浇带。后浇带按作用可分为:一类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称为沉降后浇带;另一类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称为收缩后浇带;还有一类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由于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影响结构整体质量。后浇带处往往断面大,钢筋密集,模板支设难度大,特别是杂物垃圾容易落入,清理十分困难,若清理不彻底将会影响结构质量。
  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一般后浇带在保留一定时间后,须将其浇筑成连续整体无变形缝的结构,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后浇带在工程中的工作原理不同,所以施工上也有所不同。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
  2.1后浇带的构造措施
  2.1.1底板后浇带构造措施
  底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厚度为1.5m。后浇带采用2φ25钢筋作骨架。在后浇带设置钢网作侧模支护,绑扎在钢筋骨架上。竖向立筋采用5@250。为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由于后浇带有一定的侧压力,应采取正确的模板固定方式。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保证模板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
  底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措施:后浇带空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可采取以下封闭措施:在底板后浇带上侧砌筑120mm宽、60mm高的砖带。砖带与底板面转角处用1:2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上部用胶合板全封闭。
  2.1.2混凝土墙的后浇带的构造措施
  回填土前后浇带的保护措施:由于该工程工期紧。建筑物周边的施工回旋余地狭小。必须回填土方、平整场地及硬化后方可进行后期施工。因此要对墙体后浇带采取临时保护措施。我们的施工方案是在墙体后浇带处采用砖砌挡土墙进行封闭。用一条240x600的圈粱(配筋:4φ10φ6@200)压顶,形成一个对混凝土墙后浇带保护的设施。并做好临边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排水措施。
  墙体后浇带内侧的保护:墙体后浇带采用胶合板加以全封闭。以防止杂物落人。
  2.1.3顶板后浇带构造措施
  该工程顶板采用梁板结构,后浇带的构造措施采用了与底板后浇带相同的处理方式。后浇带封闭前.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不得拆除。
  2.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3种: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和结构受力情况而具体确定。
  2.3后浇带的设置
  (1)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士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3)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4)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m~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
  (5)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6)后浇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7)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粱、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8)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三、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模板安装及拆除
  后浇带的主体梁板模板应在两侧800mm范围内设置独立的支撑体系,其两侧承重荷载支撑应不少于两排(包括梁、板支撑),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m。当主体梁板的模板拆除后,该体系能独立存在,直至后浇带浇筑完成并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这样既保证后浇带左右两侧梁板构件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又可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
  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应经过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施工时须进行专项技术交底。由于接缝断面处模板支立难度大、技术性强,且要细心、细致,故应选派有经验、有耐心和技术好的木工负责具体操作。安装时应考虑各层间相互对齐,安装完毕后加强模板验收。
  后浇带施工侧模可用钢丝网、快易收口网和堵头板,安装时应牢固,堵头板安装时应按钢筋间距进行上下刻槽,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后浇带的独立模板及支撑体系须作出显著的标记,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检查。后浇带部位梁、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强度的100%以上,上一层结构梁、板能单独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下一层才可拆除。拆除时应办理拆除手续。
  3.2钢筋绑扎和校正
  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认真选用规定品牌或合格的钢筋,然后进行钢筋抽料,并经审查合格后进行钢筋加工。
  在钢筋绑扎时,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搭接长度和接头位置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搭接钢筋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满足大于主筋45倍的搭接长度,并按规范错开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构件的同一受力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1个;焊接的钢筋,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采用电弧焊工艺焊接。焊接质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并按规范进行焊接质量的检验。
  钢筋的固定是后浇带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在钢筋绑扎时应制作专用的钢筋支架,并对后浇带中间的钢筋,尤其是附加筋逐一固定,绑扎牢固。底部钢筋使用定型的塑料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正确。
  补浇后浇带混凝土前,清除钢筋表面污染和浮锈,将后浇带钢筋整理、调直并校正。
  3.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用的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应检验合格,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和搅拌等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或选用合格的无收缩、微膨胀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称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保证后浇带内无杂物垃圾,钢筋上无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先用钢钎铲掉下部钢筋网上的水泥砂浆及杂物,然后用高压水冲走杂物垃圾;清除接槎处混凝土表面松动的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层并打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在浇筑前24h充分湿润,然后对接缝处刷一道高标号砂浆。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在主体结构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龄期(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后才能进行施工。杜绝强行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的情况。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护钢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人员也应进行旁站。杜绝直接踩压钢筋,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钢筋位移等不良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矫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宜自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逐渐推进,并在距缝边80mm~100mm处停止振捣,避免使原混凝土振裂;然后人工振捣密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后浇带处混凝土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和夹渣等质量缺陷。
  混凝土浇筑时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试件,并对试件进行同条件养护,用以检验和证明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
  3.4防渗漏措施
  采用适合工程特点的后浇带接缝形式及其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做法是防渗漏的关键。通常应采取企口缝或阶梯缝(在满足规范要求时,为了施工方便,可采用平直缝),并选择接缝中部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的组合做法。如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50mm,焊接必须4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做到焊缝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后浇带混凝土最好采用合格的无收缩、微膨胀商品混凝土;当设计无要求时,强度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标号提高一级。
  3.5成品保护和混凝土养护
  在后浇带接缝处加强防护,最好设置围栏,并作表面覆盖,防止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的钢筋产生污染。保护措施可采用木板覆盖在后浇带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并按规范规定。为了保证混凝土潮湿的养护条件,减少因游离水蒸发而留下毛细孔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浇水湿润时间不宣少于14天,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在后浇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此跨区域内的结构是处于悬臂受力状态,不得将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体系拆除,以免构件因悬臂而变形。
  四、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且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混凝土质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一般变形缝渗漏水的现象。后浇带的施工质量与结构质量息息相关,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控制规程和设计要求进行,以免处理不当而造成开裂渗漏、危及结构安全等质量事故。因此,文中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介绍,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修富.后浇带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6,(1).
  [2]游星星.后浇带施工实践探讨[J].经验交流,2009,(3).
  [3]朱江龙.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09,7(3).
  [4]董来军.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与应用实例[J].施工技术,2008,(62).
  [5]胡秋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09,(20).
  [6]刘锋易.浅谈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建材科技,2008,(2).

文章标题:后浇带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68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