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历程及新时代发展策略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1-03-27 10:41 热度: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的过去、现在具有重要的承载作用,同时也对将来进行演绎,是具有动态特点的重要城市遗产。从功能角度而言,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记录城市历史,还可以体现城市文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力度,并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恢复更新,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达到复兴与保护的目的。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历程及新时代发展策略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发展策略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程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萌芽时期。工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城市建设,但同时对一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街区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这之后,人们对旧城复兴和住宅生活环境改善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我国自古代起便对古董和文物开展了相关保护工作,尤其针对宫殿、寺庙以及衙署等象征权力和宗教的建筑定期开展维修工作,从而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现代意义的保护工作最初源于对我国古建筑的考古研究,之后进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萌芽时期,在该时期内,我国主要对单体建筑、遗迹和构筑物等进行保护,但对周边风貌和文脉则存在一定的忽视,因此所采取的保护策略多从控制性保护层面出发,并从城市保护规划体系中的物质层面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改造工作。(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完善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历史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在战后重建中,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部分综合性的开发、拆除,并重新规划了相关城市道路。这种现象最终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进而引发了历史保护运动,政府层面和公众层面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尝试对历史环境实现系统化的保护。在这之后,随着建筑保护体系的日益完善,第二次历史保护的核心逐渐转变为对历史建筑群、建筑环境以及城市景观地域性规划建设,进而实现从保存到保护的过渡,使其能够更好融入城市风貌。我国在此时期尚未实现改革开放,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价值也未有足够的认识,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城市历史底蕴的价值开始被重视,大量文物和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在1982年,我国24个城市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并兴起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风潮,相关专家学者开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概念开展研究工作,但往往多数研究成果局限于保护更新理论、活力复兴以及空间风貌整治等方面。因此,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对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和复建,并将地域性元素融入现代规划理论之中势在必行。(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全面深入时期。当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研究成果和角度变得更加多样,更新模式和实践经验也在不断积累,这极大地丰富了相关保护理论体系。21世纪以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对相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复兴和强化也加大了关注度,并形成了一系列更新理论,具有动态化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历史文化街区所具有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历史基础和现状信息等方面,因此在全面深化阶段,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规划不仅要实现物质保护和经济振兴,同时还要恢复文脉和历史风貌。但部分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了商业街区,相关保护措施和模式也存在一定漏洞,对此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如何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有效体现出本土化特征。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规划时,需要有效体现出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场所感以及认同感,从而有效继承和发展艺术与民俗,凸显城市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良好的城市特色形象。这样可以为城市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就业以及旅游机会,使城市更能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形象由片面逐渐到完善,保护对象从个体逐渐到整体,保护程序也在不断发展中,从原本的成立保护机构到逐步完善保护章程。与此同时,相关保护理论从最初的启蒙阶段实现部分保护到现在理性阶段达到整体保护、利用、发展,这些表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研究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有效延续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文脉。相关历史文化街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历史文化街区新时代改进策略

  (1)调整编制时间。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过程中,规划编制是后续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制约作用,如果规划编制不够完善,将会对后续设计产生相应的影响。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和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通常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也导致调查研究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充分、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尤其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编制和后续设计调查方面,工作人员往往对社会经济、土地利用以及人口信息等十分重视,但对人文环境等非物质要素存在一定的忽视,因此在对同一街区开展调查工作时,其结果往往存在重复性。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对规划编制的时间进行调整,延长调查研究的时间,确保相关调查工作的充分开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规划编制质量,还能够提高后续设计水平,使相关调查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2)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社区联动保护。现阶段,我国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但在实际开展保护工作时,其保护内容之间存在断层。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城市建设应该和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肌理组成和历史文脉源头,如东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如图2所示。其次,目前多数城市建设将城市和历史文化街区割裂,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应该和城市环境和空间联系到一起,不能忽略历史街区服务大众的功能和用途,应将历史文化街区融入人类城市实践中,避免存在局限性。历史文化街区自身大多缺乏基础设施,相关功能的运转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建设需求,因此通过新老街区之间的联动,可以使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压力得到缓解,使历史文化街区的产业、交通以及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发展。同时,历史文化街区所具有的社区功能能够充分体现街区的整体性以及有机性,通过保持历史文化街区良好的运行状态,提升整个城市的魅力,带动城市发展。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工作应为功能性保护。(3)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借助互联网,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有效运用,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旅游开发。“互联网+旅游”并非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为相关行业构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二者产生有机联系,构建新型生态环境。除此之外,传统旅游功能目前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使传统观光旅游向着精神文化型和创新型转变,实现“互联网+旅游”的创新融合,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实现旅游产品的拓展,从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运用,并将其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进行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价值,同时也能使更多人了解到相关历史文化遗址,感受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促进相关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落实。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在经过大规模保护工作后,其整体保护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以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分析,加强认识与挖掘,从而了解历史文化街区更深层次的内涵,全面完善保护策略,合理进行保护规划。

  参考文献:

  [1]孙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程及新时代优化策略[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8.

  [2]陈涛.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保护与规划实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4):22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历程及新时代发展策略》来源:《住宅与房地产》,作者:于晓炜

文章标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历程及新时代发展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453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