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梅沙人工湖景观与工程设计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04 15:26 热度: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深圳市大梅沙人工湖景观工程设计特色,工程包括湖岸挡墙、溢流坝、园林拱桥及东西水系等项目。工程兼景观、排洪造就优美的休憩、旅游、居住环境于一体,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工程结合景观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景观,工程,设计,大梅沙人工湖
  一、.工程概述
  大梅沙人工湖位于秀丽的南海之滨、风光旖旎的大鹏湾畔,地属盐田区梅沙镇,东南面紧邻大梅沙海滨公园,北与盐坝高速公路相望,西依大梅沙海滨酒店等休闲娱乐场所,东临海滨旅游景区小梅沙,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在大梅沙人工湖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始终紧扣“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大梅沙人工湖为一狭长而不规则的园林式临海淡水湖泊,以临海滩地开挖、环湖筑堤(坝)方式构筑,设计目的主要为大梅沙地区旅游观光休憩之地营造水环境及大幅度提升大梅沙腹地的环境质量和土地价值等,为大梅沙未来的旅游开发项目埋下伏笔。大梅沙人工湖周长约为4.2km,湖面面积约为8.3万m2,湖面正常蓄水位为4.25m,最大深度为4.12m,人工湖工程开挖总方量约为25万m3,回填总方量约为16万m3,混凝土总方量约为2.5万m3。
  图1

                                     t1.jpg
  二、 湖区地形地质条件
  大梅沙人工湖场地原始地貌为滨海泻湖和山前冲积洼地交汇地带,后经人工改造成鱼虾养殖塘,现已废弃,部分地段已被杂土或块石填埋。地形高低不平,坑洼遍布,整体上呈北高南低之势,地面高程介于0.68~10.49m。场地地层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为主,本场地除邻海东南部分布厚薄不均的淤泥~淤泥质粘土(为软弱土层)外,其余大部分地段地质条件简单,稳定性良好。场地地下水主要埋藏于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中粗砂层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含卵石粗砂层中,主要接受溪沟水及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以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排泄。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朽性。按《深圳市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深府办(1992)112号]的划分,该场地位于地震烈度Ⅶ度区。
  三、人工湖总平面布置
  在大梅沙人工湖总平面图规划设计中,为充分发挥大梅沙依山傍海的自然优势,设计师将环绕大梅沙北面山坡径流水通过截水渠汇入东、西沉砂池形成供水水源,在盐梅路北侧腹地形成人工湖区。人工湖与海滩的水面浑然一体,将自然景观从海滨引入大梅沙腹地,形成大梅沙海天一色、湖光山色的美丽画卷。大梅沙人工湖主要建筑物包括中轴线堤岸、湖心岛、湖岸及湖底、溢流坝、园林拱桥、东西水系等,人工湖总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t2.jpg
  图2
  (一) 中轴线堤岸设计
  大梅沙愿望塔作为大梅沙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焦点,坐落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太阳广场的东侧。大梅沙人工湖区的中轴线以愿望塔为起点,采用了舒展的S形曲线与湖区北侧的圆形高喷泉水广场连成一体。中轴线设计成为一条棕榈树廊林荫走道,人在其间漫步,凉风习习,别有一种热带岛国情趣。轴线西侧规划为大梅沙海滨酒店和大型娱乐中心,包括影剧院、大型商场、青少年游乐场所、停车库、顶层餐饮、塔式住宅等。轴线东侧在人工湖上形成一个人工岛—湖心岛。
  (二) 湖心岛设计
  设计师将湖心岛设计成一个集酒吧、餐饮、小广场空间游息玩乐为一体的休闲胜地。湖心岛总面积约为1.85万m2,在这里即有江南水乡小街特色,又不乏旅游城镇的热闹气氛。设计上追求建筑室内室外空间流动,体量以二、三层为主,构成非常亲切、人性化的街道空间。二、三层的阳台以色彩鲜艳的勒杜鹃装点,加上精心设计的灯具、栏杆、标志牌等,构成丰富多彩的小岛风情,成为蜜月情侣漫步、享受街景水景的最佳场所。通往湖心岛的七座小桥风格各异,寓意情人“七七相会”之美意。
  1、 圆形水广场设计
  在中轴线的终点是以直径为158.5米的圆形水广场,中心的五个水柱喷泉,将中轴线引至湖心。喷泉水柱以高压管道将上坪水库的水引至湖心形成喷泉水柱。圆形水广场在人工湖东北方向开口,湖面沿伸至内环路与盐梅高速公路连接的丁字路口与东水系相连。游客到达大梅沙,即可看到美丽的湖面与湖心高柱喷泉,给人以强烈的第一视觉感受,又给游人以山水相连,意犹未尽,欲罢不能之意。
  2、 湖岸及湖底设计
  湖心岛东面湖区以溢流坝的塔柱为前景形成开阔水面,与引入海滨公园的水面浑然一体。湖岸线为优美曲线,以草坡绿色为底色,饰以大小石块,营造天然湖感觉,湖面开合有序。东岸为直线条曲折的人工水岸广场、林荫步道,为开发水岸餐饮、商业、花园酒店创造条件,并与对岸湖心岛的风格气氛相呼应。东岸建筑尽可能遵循广场边缘线,外形有方有圆,建筑布局与景观设计一气呵成。圆形水广场西面为狭长的湖面,追求苏州水街空间尺度,北岸是曲折直线构成的城市化水岸,南岸为舒展自然式草坡水岸,形成自然水岸和人工水岸对比和交融。人工湖挡墙结构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5种型式,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墙临水面均以花岗岩石材饰面。挡墙基础一般按天然地基条形基础设计,要求置于稳定的持力层上,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150KPa。软弱地基需进行基础加固处理,根据不同地段地基形式,采用了抛石挤淤、搅拌桩、强夯等处理措施。
  人工湖湖底从湖岸挡墙边起按1:5放坡至水平距离12.5m,然后以i=2%纵坡延伸至与对岸坡线相交。为防止湖底渗漏,湖底铺设0.5m厚粘土,土料为花岗岩或页岩全风化粘土,呈硬塑—可塑,渗透系数要求小于1×10-4。为游人安全及便于下湖戏水,靠湖岸4m范围内铺设80mm厚C10混凝土,1m内稀嵌卵石装点。湖底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清除基底树根、杂草、杂物,并经碾压夯实,方可进行粘土铺盖施工,粘土铺盖施工应分层碾压密实,要求密实度达95%以上,靠湖岸挡墙、拱桥、花架等建筑物附近应人工或手动机械夯实,以避免机械损伤建筑物结构。
  3、 溢流坝设计
  溢流坝为人工湖泄水建筑物,设计师摒弃传统设计的规则体型,溢流坝平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溢流坝体型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流线美、简洁美。溢流坝表面铺贴西丽红面砖以柔化城市人群对钢筋混凝土丛林的困倦之意。汛期时,站在下游人行走道或盐梅桥上,可欣赏到宽达120m,高3m多的人工瀑布将人工湖与大梅沙海滨连成一体。溢流坝基础为淤泥质粘土层,呈流塑~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差,经设计比较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AB型,桩径φ500mm),间排距2m。根据试桩及高应变检测结果,管桩的收锤标准为最后贯入度不得大于50mm/10击。
  4、 园林拱桥设计
  园林式拱桥为大梅沙人工湖的一大亮点,小桥高低错落有致点缀在人工湖面上。设计师在园林桥设计时,平面上布置与湖岸开合有序,立面上高低错落有致,体型上追求轻巧别致。人工湖区共布置15座拱桥,分A、B、C、D四种型式,拱桥净跨12m,桥面宽5m,A、B、C型拱桥平面上为直线布置,D型拱桥平面上为圆弧线布置。A、D型拱桥为等截面圆弧线双铰拱,B型拱桥为等截面圆弧线无铰拱,C型拱桥为变截面悬臂曲梁拱。拱桥基础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了天然浅基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5、 东、西水系设计
  东、西水系主要包括截洪渠、东沉砂池、西沉砂池、东溪流及西溪流五部分。截洪渠将山坡雨水及溪沟水截至东、西沉砂池,防止水土流失。在满足传统沉砂池功能要求基础上,东、西沉砂池平面布置采用流线型曲线。东西溪流将山涧溪水引至人工湖,设计师在东西溪流的设计中,尽量营造出山涧小溪的氛围,小溪两岸以自然水岸为主,岸坡以草坡绿色为底色,林荫小道沿溪布置。
  四、 结语
  (一) 随着人类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性化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 人工湖工程设计要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等条件综合考虑,力求与大自然协调。
  (三) 人工湖设计需综合考虑景观的观赏性、功能性、经济性、可操作性以及与整体风貌的关系,做到水资源与旅游观光两相宜。
  
  
  参考文献
  1 Atkins顾问公司.深圳市大梅沙片区详细规划。
  2 美国SWAGROUP.盐梅海滨观景路发展规划与初步设计。
  

文章标题:深圳市大梅沙人工湖景观与工程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397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